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國外238巧遇同學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38巧遇同學
卡內基博物館座落在匹次堡大學的旁邊,下班的時間我也得結束一天的工作,所以就信步到大學走走,不期而遇兩位台大的同學,人類學系的謝劍與歷史系的花俊雄。他鄉遇故知,真是太高興了。立刻又被引見了好幾個人。在談話中,知道大家對國事的關切。這時候大概已發生了釣魚台歸屬的爭論問題。釣魚台是台灣與日本之間的一個小島,常是台灣漁民利用以休息的地方,好像清代以來都屬中國的管轄,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美軍託管地,美軍以之與沖繩群島歸還日本,以致引起領土的爭議。日本聲稱釣魚台屬於日本所有,台灣的政府頗有讓步的意思,但此地的留學生基於愛國的情操,醞釀有所行動,以激發政府作出較有決心的行動。多倫多大概台灣來的學生不多,校園裡看不出有這樣的情緒。我基於老朋友的交情,熱情地鼓勵,說有空的話會專程來聽他們的演講。後來我真的接受邀請,專程乘坐飛機來聽他們的演講,也讀了不少當時留學生的油印刊物。

國外237卡內基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37卡內基博物館
我的博士論文還是延續幾年來對於甲骨上鑽鑿型態的研究。接著,我的觸角就要延伸到其他重要的收藏,驗證別地方的收藏是否也和安大略博物館的甲骨呈現出同樣的現象。首先是到美國賓州匹次堡的卡內基博物館與麻省波士頓的匹巴地博物館研究其所藏,並把甲骨上的鑽鑿型態繪製成圖樣。讓我驚訝不已的是,卡內基博物館不但提供材料、場地讓我研究,還給我三天的研究費用。當我抵達卡內基博物館的門口,一報出自己的名字,立刻就被帶到辦公室,一位職員拿出一張字條要我簽名領錢,原來博物館要付予我從事研究的獎勵,所以需要簽收單據。

國外236分心兩用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36分心兩用
在辛苦的研習學位之外,我仍不鬆懈於甲骨的研究工作。1971年九月在《中國文字》四十一期發表「五種祭祀的新觀念與殷曆的探討」。在完成編輯明義士先生所藏的甲骨拓本集之後,又把明義士先生另一批存留於中國,但已作了拓本的甲骨收藏,重新依時代、事類分類而加以編輯,題名為《殷虛卜辭後編》,交由台灣的藝文印書館於1973年三月出版。不久,博物館也正式出版了《The Menzies Collection of Shang Dynasty Oracle Bones: A Catalogue》(明義士所藏甲骨文字﹕拓片)。這一時期的成果,除了非學術性的文章外,也在《中國文字》四十三期發表了「談貞人荷的年代」,四十四期發表了「略談貞人在職年代」,都是有關鑽鑿型態與甲骨斷代的問題。次年更發現,不但個別的鑽鑿型態與斷代有關,各期在卜骨上的鑽鑿配置也有不同的習慣,於是在《中國文字》四十八期發表了「從長鑿的配置試分第三與第四期的卜骨」。

國外235學習韓文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35學習韓文
山普教授研究韓國考古學,就組織個不計算學分的韓文班,由人類學系出錢,邀請一位韓國來的留學生教授韓文。我也報名學習。本以為以自己自修日文的經驗,很快就可以學會基本的韓文了。有可能教學的人不是專業的,也教得不得法。更可能是韓文太難了,動詞的時制變化太複雜,我很認真的買了幾本韓文字典以及課本,但是一年下來,大家的進度都有限,就停開而不再辦了。東亞系後來有專業的教授執教韓國語文,每當同事間談及學習韓文的艱難時,他們都聲稱韓文不難,如果跟他們學習,保證三個月就會有成效。不過我已經失去了當學生的活力了。

國外234伏犧女媧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34伏犧女媧的傳說
進入人類學系之後,我的閱讀範圍擴大了。除了博物館絕對必要的考古學之外,也開始參考民俗學的書籍。我讀到台灣南勢阿美族的創生神話,敘說有一對兄妹是日神與月神的第十五代子孫。他們共同乘坐一個木臼逃避洪水的災難而漂流至台灣。發覺他們是人類僅存的兩個人,為了要讓人種能繼續繁殖下去,他們只好結為夫婦。但是有礙於兄妹不許接觸腹部與胸部的禁忌,一直不敢發生夫婦的關係。有一次哥哥打到一隻鹿,就剝下鹿皮而曬乾它,並在上頭挖了個洞。如此兄妹的身體就可以用鹿皮隔開,不破壞禁忌而達到交配繁殖的目的。就這樣,他們所生的子女都分別成為許多部族的祖先。我發覺這個故事和漢族的伏犧、女媧傳說有很多的相似點;都與日和月發生關係。都發生在洪水之後。故事的主角都是兄妹兼夫婦。鹿皮是遂成婚姻的重要媒介。都與蛇有關。而從語言演變的觀點,伏犧和故事的主角名字同屬一個演化的系統。認為阿美族的傳說最接近事實,也合理地解釋了鹿皮在婚禮中的作用。因此寫成「鹿皮與伏犧女媧的傳說」,發表在《大陸雜誌》五十九卷二期。它可以說是我探討民俗文章的第一篇。

國外233博士班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33博士班
1972年6月我順利的拿到哲學碩士,其論文後來以《卜骨上的鑽鑿形態》由台灣的藝文印書館發行(1973.08)。若想在學術的領域裡有更穩定的發展一定還要再攻讀博士學位。加拿大的國家學術院每年提供幾名「教師進修博士」項目的獎學金。我以在台時拿碩士學位,等同執教高中教師。在多倫多大學讀哲學碩士二年,得以高中教師二年資歷的資格申請,得到最高額的獎學金。可是,多倫多大學東亞研究所申請設立的博士班課程還沒有得到批准。空有獎學金而沒有學校可讀,怎麼辦呢?史景成老師又為我去找人類學系,商請讓我入讀該系。如果一個學系裡有學生得到國家學術院進修博士獎學金的話,也可算是該系所的光榮,所以也欣然同意了史教授的提議而讓我入學。該所有一位研究韓國考古學的山普教授,可以作為我的指導教授。
我選了山普教授的東亞考古學專題研究。每個選課的學生選定一個題目作為專題報告,同時撰文作為該學年的報告論文。我選了「中國農業的起源與發展」的題目,開始從事相關的研究。我設定中國三個農業區,華南、華北與東海岸,分別從年代、地理、氣候、工具、物徵等項目做綜合性的考察,認為在中國,約在一萬年前,華南地區最有條件發展自發的農業。後因氣溫的急遽上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乃分別向華北與東海岸發展。山普教授認為論文寫得不錯,我的同事芭芭拉.史蒂芬女士也以我的論點在芝加哥的討論會上與張光直先生辯論,張光直先生當時認為中原是中國最早的文明發源地。論文的要點納入我於1984年以後出版的五個版本的《中國古代社會》第五章,「農業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形成」。

國外232日本文學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32日本文學
課程規定,除了中國學之外,還得選修其他的主題。史老師建議我選修日本文學。系裡有兩位教授開有關日本文學的課。首先我去見上田教授,他拿出一篇文章來測試。中文部分我雖然看得懂,但假名的部份,和我所學習的現代日文完全不同,我當然過不了關。上田教授建議我去見另一位教授近代文學的教授。安東尼.雷門教授是捷克人,但日文很好,也能用日文發表文章。他也要測試,讓我讀一篇小說。從我誦讀的音調,雷門教授認為我可以了解故事的內容。於是,雷門教授把此課程分為兩個班級,一班讀英文的翻譯本,一班讀日文的原著。讀日文原著的只有我一個學生。每個星期他指定我去讀一位作家的作品。我就要到圖書館找指定作家的作品,同時還收集此人的身世、作品的評論等等資料,然後作個兩小時的報告給他聽。指定的作品經常是幾百頁的小說,譬如說,川端康成的《山之音》是一個星期的工作。《睡眠的美女》也是一個星期的作業。老師指定的功課,我是除了在博物館的工作時間以外,全天候的投入準備。也許雷門教授見我可以應付指定的作業,竟然半點鬆懈也不給。每個星期我都得跑圖書館借書、影印,作筆記,查字典。連跟內人與孩子說話的時間都沒有,感到非常的疲憊。尤其是我的英文底子非常糟糕,同時要兼顧兩種外文,其辛苦處真是非局外人所能感受。老師指定的大致是日本大正到昭和時代,約是二十世紀初期前後的有名氣作家,現在記得比較清楚的名字有谷綺潤一郎、橫光利一、芥川龍之介、井伏鳟二、有島武郎、菊池寬、夏目漱石、森鷗外、三島由紀夫、中島敦、太宰治等。期末要交的報告是閱讀川端康成作品後的心得。我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地思考與撰寫,在交上讀書報告之前的一個星期,我還在拚命的準備演講的筆記。報告發放回來的時候,上頭打的分數是六十八。我心想,這下完了,研究所要七十分才算及格。有兩個星期我心裡非常忐忑不安。結果公佈的成績是B(七十三至七十五分),讓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在我漫長的求學生涯中,沒有比這一門功課讓我花更多的時間,受更多苦頭的煎熬了。而在我艱困的修習這門功課,以致疏於照顧家庭時,內人再度懷孕,生下二兒子漫修。我內心的苦楚更是加倍。

國外231哲學碩士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31哲學碩士學位
屈萬里老師好像沒有對我讀博士學位的能力有所懷疑的樣子。在台灣時幫我規劃,於整理甲骨二年後去多倫多大學讀博士學位,然後接替史景成教授退休後的位子。所以我就聽從老師的計畫到了加拿大,把明義士的甲骨整理完成,編輯成書之後,就打算繼續攻讀學位,以備在加拿大生根立業。當時多倫多大學東亞學系尚未獲准成立博士班,東亞系的史景成教授就告訴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修完M.phil(哲學碩士)的學位也可以在大學教書。或者,如果在修學期中東亞系的博士班成立了,也可以改讀博士班。讀學位需要有二年的全勤時間,我可以央請博物館將我工作的時數減少,學校給的獎學金加上半工的薪資絕對夠我家庭的開銷。史老師為我設想周到。1970年八月,博物館將我的職位調整為資深技術員,以半工的時數支薪。我就申請進入學多倫多大學東亞系,攻讀哲學碩士的學位。論文由史景成教授指導,題目為《甲骨上的鑽鑿型態:斷代的標準》。

國外230學開車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30學開車
住在市區不開車並沒有太大的不方便。既然自家有兩個車位(一個租出),何不學學開車,一旦有必要時就不必央求人家。記得有一次一位潘姓友人,誠懇地要我全家到他家作客。早上就來我家先把我接過去,中午又接內人及小孩,晚上再送我們回家,總共來回三次,讓我既感激又慚愧。於是決定學開車,很容易連絡上一家開車的教練。第一次學習就開上道路。教練來我家接我上車,指示幾個開車的基本常識後,就由我坐上駕駛座,掌握方向盤上路。教練指示開哪條路,左轉、右轉、轉道、等待道路燈誌,一個鐘頭到了,我也開到了下一位學員的家。交了學費,又由那位學員開車,彎彎轉轉地送我回家。這樣每個星期一次,學了二、三個月,教練就為我報名,用他的車子參加路考。第一次沒有通過,我就意氣闌姍,不再學習了。如此過了一年,又再次學車,又失敗。又過了一年才再次學車。教練不同意我已達到可以考試的熟稔度,但我執意要考,他就拒絕借車子給我去考。我只好向朋友借車,朋友送我到考場時,竟然發現他的執照沒有更換,早已過期。幸好這一次是個女性考官,似乎不太挑剔。考到我最怕的最後一道的停車時,我問是要從前面開進去呢,或是從後面。從來沒有考生提出這樣愚笨的問題,考官好像因此楞了一下,竟然說不用考了。我想這一次肯定又是失敗的下場,竟然不讓我試一下停車的技術。誰知考官竟然遞給我一張通過檢驗的文件。我反而有執照可以送朋友回家。

國外229當二房東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9當二房東
舅公買來租給我們的房子是半拼三樓的(共用一個牆壁),前後各有院子,後面還附有二個車位的車庫。樓下有一個廚房,一個客廳,兩間睡房,一個雜物間。很空曠的地下室,除暖氣、洗衣等設備外,又隔出一個房間。這些是我們使用的部份。二樓有三個房間,三樓有一個房間,是出租的部份,都不提供煮食的設備。租期可以是以星期或月份計算。加拿大的法律,房東有很大的權威。房客如果沒有幼兒或身孕的問題,房東要房客搬,房客就得搬。必要時還可以進入房客的房間查看。要出租房間也很簡單,只要在門口貼一張有房出租的牌子就可以了,不必刊登廣告。來租房子的經常是獨身老人,一領到養老金,首要是付租金,然後買麵包等必要消費品,餘下的錢可能很快就買酒喝光了。我經常看到房客這種周而復始的生活。酗酒大鬧的情形很少。很幸運,在出租的經驗中,只有一個房客,每天一大早就開收音機叫醒自己,不但屋子裡的人受影響,連隔壁的人也來抗議。我只得使出權威,要他立刻搬離。

國外228舅公來加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8舅公來加
孩童在滿兩周歲之前搭飛機可以免費,因此父母親決定在孫子承旂二足歲之前送到加拿大來還給我們,以免隔離太久而生疏,不容易培育親情。舅公一家人於逃離越南戰爭後暫時住在我家,也想再遷移到適宜的國家定居,所以願意送兒子到多倫多來,順便了解加拿大的情況。承旂一路上非常配合,不哭也不鬧。只有在抵達的第一天與第二天晚上,半夜會醒起來,哭著要找舅公祖,第三晚就安心地睡到天亮了。
舅公觀察了加拿大各方面的形象,沒幾天就要我陪他去移民局申請移民。那時候加拿大非常需要人力,不但很容易批准移民的申請,往往也提供新移民必要的訓練課程及援助。申請後不久,移民局就寄來他全家體檢的通知書,舅公也開始計畫安居立業的問題。他提議多買一個房子,部份租給我們,部分由我們幫他出租給別人。當時我們在舊的華人城區租房子,在鬧區中作什麼事都方便,是內人喜歡的環境。但是我們租的是舊式的公寓大廈,地板是木料鋪的,而且不覆蓋地毯。大人走起來會記得不使發生聲響,但小孩子就記不住這些了。小兒來了之後,經常會跑動而發出砰砰的聲響,樓下的住戶就會敲打天花板以示抗議,讓我們精神非常緊張。因此決定搬家,當起舅公的二房東。很巧,買的竟是初到多倫多時退租那一家的對面,在猶太市場的旁邊。

國外227鑽鑿斷代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7鑽鑿斷代
另一個發現是更重要的鑽鑿斷代。董作賓先生發表了甲骨斷代研究例,從刻辭的現象歸納出甲骨斷代的十個標準。但是其中某一類的刻辭,學者對於其年代卻有兩個不同的意見,相持不下。我的鑽鑿斷代提供一個不同的切入點,應該有利於解決爭論。殷墟出土的甲骨,為了讓占卜燒灼後兆紋能夠容易顯現,在背面都挖有凹洞,學術界稱為鑽鑿。一般學者沒有看過真正的甲骨,看過的學者也沒有長期間的接觸,所以都沒有發現不同時期的甲骨,其上的鑽鑿型態有何不同,自然也不會想到鑽鑿型態和時代之間可能有一定的聯繫。
在拓印甲骨上的文字時,我要先用蜂蠟作一個底座以分散打在甲骨上的力道。拓印完成後自然要把底座的蜂蠟清理,恢復乾淨的甲骨,同時蜂蠟的底座可以再次融化使用。在清理的時候,一定會看到甲骨背面的形象。在清理了一段期間之後,我慢慢感覺到不同時期的甲骨上的鑽鑿型態有所不同,就轉而特意的觀察,確定鑽鑿型態對甲骨的斷代具有啟發性,因此就在《中國文字》三七期(1970.09)發表「鑽鑿對卜辭斷代的重要性」,寫出一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從鑽鑿型態的觀點,圓鑿大於、並包含長鑿的例子出現於第一期。只有圓鑽的形式見於第一、第四期及王族卜骨。長鑿旁有圓鑿的型態基本只見於第一期。王族卜辭的一般性鑿鑽型態也近於第四期與第五期。在骨下方表面施長鑿的只出現於第三期、第四期以及王族卜骨。鑿長短於1.5 公分的,只出現文武丁與王族卜骨。從以上種種現象,得出第四期與所謂王族卜骨應是同時代的現象,即肯定董作賓先生的論點。

國外226周祭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6周祭的新觀念
整理明義士收藏的甲骨,很快就有兩個發現。甲骨的質地頗脆弱,出土時常碎裂成小塊,如果能把小塊綴合成大塊,使斷裂的刻辭恢復更為完整,則利用的價值就更高。因此,當我的助理帕蒂把甲骨個別寫上編號後,我習慣性會依甲骨所屬的時代分成幾堆,以方便在同時代的甲骨堆中尋找可能綴合的片子。有一天,帕蒂助理拿了兩小塊甲骨問我是否有可能綴合起來。我一看,同是龜背甲,顏色、厚薄都相同,齒縫、斑點也都密合,我毫不猶疑地說可以。可是一讀上頭的刻辭,一版是辛亥協大甲配妣辛,一版是己酉協祖乙配妣己。就不能不對剛才所作的認同有點猶疑,因為兩者分屬於不同的週期系統。可是不論從齒縫、邊緣、顏色、厚度、斑點、盾痕等等特徵來看,這兩片甲骨不可能不是一版之斷折。我也想到了,以前所公佈的甲骨刻辭裡也有翌工典與翌上甲之間多空出一旬的現象。會不會這是一種新的現象?例外的空旬可以也安排在其他的位置上?於是又細心地檢驗館藏記載周祭刻辭的碎骨,終於找到可以綴合的七版碎骨,於是在《中國文字》三五期(1970.03)發表「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研究的新觀念」,得出在三十七旬週期的周祭系統時,多出的一旬可以安排在任何一個位置。商代的周祭系統以三十六旬與三十七旬的週期交互舉行,顯然是反映一年的日數為三百六十五日的事實,例外的一空旬可能就是調整天象的一個據點。

國外225婚喪喜慶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5婚喪喜慶
加拿大人的婚喪喜慶習慣和台灣的非常不一樣。此地的婚宴費用一向由女方支付,而且親友贈送的禮物常是日用實物,很少贈送禮金。送禮也大都是禮輕情意重,所以宴客是種虧本的事,除非是至親好友,一般的朋友都不受到邀請。我來博物館工作,就碰到幾次同仁的婚嫁,印象中只接到一次邀請。我的助理帕蒂,也許是因為我們天天在一起工作,就邀請我參加。在婚禮之前不久,女方會邀請一些密友參加送禮餐會,叫shower(淋浴)。準新娘會開出名單,列有一些還缺少的物品,朋友們就會在名單上簽名,表示負責送那一件禮物,免得有所重複。我沒被邀請參加這個餐會,也忘記我到底送了什麼樣的禮物。婚宴時,主餐點只有一道,但大家都努力的飲酒,酒的花費很高。跳舞有樂隊伴奏,我不會跳舞,新娘邀請我,我只有搖頭表示歉意。第二次是我們的秘書小姐,她打算結婚後辭職,我沒有被邀請(我也不清楚其他的同仁有無被邀請)。當我在撰寫碩士論文的時候,她幫我打字,打成所需要的格式。我要付給她錢,她不接受,說那些事屬於她服務的工作範圍。所以我想藉這個機會來表達感激之心意。他不接受我的現金禮物,我則婉轉地說我想送她一雙鞋子,但不知道她的尺寸以及喜歡的款式,所以請她幫忙代替我挑選一雙。她婚後回到辦公室向大家問好,特地指著她腳上所穿的鞋子,說是我買送給她的。另外三次是部門的同事嫁女兒與娶媳婦。我想我和她們的相處也都很融洽,交情也不錯,以台灣的標準,我應該收到請帖,但都沒有。
同事的至親有喪事時,似乎我們也沒有去拈香。記得第一次,同仁只合資買了一盆花送過去。第二次是在我當主任的時候,一位和我們有來往的華人收藏家過世了,我代表部門去弔唁。好像部門沒有以公費買花的慣例,我則覺得沒有個人花錢去做公關的必要。去弔唁的時候,好像家屬也沒有舉辦特別的儀式(可能事先已作過了),我向家屬致意之後就回來了。最後一次是我過去的上司(華裔)過世了,她在加拿大沒有親人,所以朋友們組織了一次音樂追悼會,就在大學的教堂裡舉行,所有費用大概由遺產支付,不收奠儀。我沒有參加籌備工作,只與會而已。這次我全程參加,還看了靈柩下葬。還有我老師史景成教授的一次,也沒有舉行任何的儀式,直接在納骨堂看著把骨灰罐放上位置而已。
如果有同事生日,大家就會集資買蛋糕及起士、餅乾、白酒一類的食品慶祝一番。輪到我生日的時候,秘書就會詢問我喜歡的品類。我不喜歡起士,所以都回答喜歡吃蛋糕,尤其是附近有一家糕餅店,用燕麥作的,價錢雖然貴些,但好吃。連不吃甜品的內人,也喜歡吃這家的產品。也許是太貴了,買的人不多,沒幾年就關門了。我和內人都感到惋惜,再也吃不到那種特別口味的蛋糕了。若是有生育的事情,大家也會合資買一件禮物。小兒子誕生的時候,秘書問我要什麼樣的禮物,我因上次合資送給同事的是四輪的嬰兒車,就說想要同樣的東西。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國外224學溜冰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4學溜冰
在中學時讀過王藍的小說《藍與黑》,裡頭描寫到打架時,用溜冰鞋上的刀傷害了對方。我一直納悶,溜冰鞋有刀幹什麼?是個什麼樣子的刀?加拿大是位在寒帶地的國家,溜冰是很普及的運動。當我們住在市區的舊中國城時,鄰近就是市政府,四周是繁華的商圈。市政府前的廣場非常大,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散步。夏天的噴水池到了冬天就成為免費的溜冰場。結冰是用人工的方式,不受天候的影響。周圍飄揚優美的音樂,累了有椅子可以休息,渴了也有飲料及食品可以購買。我對溜冰鞋存有好奇之心,想看看鞋上的刀是何模樣。在台灣沒有機會穿滑輪鞋,倒要試試真正的溜冰是什麼感覺。到了運動器材店,才知道溜冰鞋分兩種;花式溜冰使用的,後跟有尖刺。曲棍球使用的,後跟無刺。初學者當然使用無刺的一種。
市政府的溜冰場旁有個玻璃小屋,在裡頭換上溜冰鞋,一出門來就進入場中。剛學的人在各個角落練習,而在最中間的一大片,是會溜的人群在繞圈子。我跌跌撞撞地在一旁練習了一陣子,大致可以站立起來,不平穩地慢慢滑動。不久有一個小男孩前來,詢問我需不需要有人拉拔一下,我答說很好。於是他就兩手抓住我的雙手,用倒退滑行的姿勢慢慢的拉我滑動前進。他耐心地幫助我至少有半個鐘頭,才讓我自己獨自滑行。經過幾次的練習,我也能加入繞圈子的人群。起動很容易,只要兩腳交替用力往後推動就行了。可是想停下來就不簡單。我看別人只要一扭腰,身體就轉個方向而停了下來,我沒有辦法立刻學會,只能利用簡速的方法,緩慢停下來,或抓住個東西而猛然地停下來。畢竟自己個性並不好動,必須學習的事務也多,不久就把溜冰鞋給冰封了起來,直到日本的筆友來探望我,才再次拿出來。

國外223戶外生活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3戶外生活
加拿大人很重視戶外生活。境內湖泊很多,湖中有許多小島,加拿大人就在島上蓋簡陋的別墅,夏天的周末或假期,就在那兒過著不受干擾的野外悠閒生活。多倫多位在安大略湖邊,有錢的人更購置遊艇,把渡假的空間延伸到海上。到博物館上班的第一個夏天,我的助理帕蒂.威爾遜小姐就邀請我們一起到她雙親的別墅過個加拿大人道道地地的夏天週末。別墅是在喬京灣區,這是加拿大最大的湖泊區,也是最大的淡水儲藏區,有無數的小湖泊。政府安排夏天的每一個月都有一次長週末,即有連續三天的國定假期。威爾遜小姐開車來接我們,先開個約二、三個小時的車程,到一處存放船隻的碼頭,改開自家的機動船,也航行了很長的時間。這個小島只有她們這一戶,是木頭建造的,格式和一般的房子沒有兩樣。一上岸的時候,帕蒂就問我要不要喝果汁。我回答說要。她立刻從攜帶來的冷藏箱中拿出濃縮的果汁,又直接從湖裡舀起湖水來稀釋成一大罐。原來這裡沒有自來水。從帕蒂的動作看來,似乎湖水的質量不錯,不加過濾也可以生飲的樣子。既然主人不嫌不衛生,當客人的在禮貌上也不應該拒絕,何況也沒有其他可飲用的清水。
到這裡來渡假,少不了要游泳和釣魚。我們不會游泳,就在岸邊到處走動欣賞風景。帕蒂游了一會水,似乎突然想到了我們,問我們要不要釣魚。因別無其他的事可做,就點頭回應。沒有帶來魚餌怎麼個釣法呢?帕蒂說將就使用火雞肉吧!她解下在岸上的小船,讓我們穿上救生衣,我就用木槳划船,找了個有樹蔭的地點停下。我們在台灣都沒有釣過魚,本不期望有所收獲。誰知,一投下釣線,魚群馬上來搶餌吃,不一會就釣了二十尾之多。哪知我們釣上來的魚,主人們都說不吃。我們覺得可惜,就刮鱗剖腹,不加什麼佐料,白水煮湯,果然不怎麼好吃。不過,內人也學會釣魚的樂趣,後來也常全家出遊,租船去釣魚。有一次小兒子因太久釣不到魚,竟然將魚竿給丟進水裡去。

國外222聖誕節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2聖誕節
我到博物館的人事部門辦理報到手續時是在十一月初。她們知道我夫婦剛抵加拿大,大概沒有太多的朋友,於是人事部的一位職員就邀請我們到她家過聖誕節。如果沒有這個邀請,相信我們部門的人也一定會做同樣的邀請。聖誕節是家人的聚會,但也會邀請沒有家的人一起過。第二年我就與助理的家人們一起過。第三年開始我也有新的家庭成員加入,所以同事們就不再邀請我們一起過聖誕節了。當地人過聖誕節就像我們過新年一樣,孩子們都回到父母的身邊,吃一頓有節日氣味的飯,交換禮物,聊聊家常。加拿大的人於接到禮物時馬上打開包裝,看是什麼禮物,接著就是讚美禮物,表現欣喜之狀。喜悅不會因禮物的平常而低減。這邊的風俗,一般不期望有很高貴的禮物,但接受禮物時卻充滿著感激的心情。我們剛到,還不了解本地的習俗,送給她們母女的胸針沒有包裝,但她們都表現非常高興的神態,也回贈兩份早已包裝好的禮物給我們。
聖誕節後的第一天或第二天,街上店舖到處有boxing day的廣告。依自己的理解,「拳擊日」不是意味著有重要的拳擊比賽嗎?我對拳擊的運動不感興趣,但周圍的同事似乎也不怎麼對拳擊有興趣的樣子,那為什麼整個城市看起來都為了boxing day而瘋狂起來了呢?後來才了解,如果對於人家所贈送的聖誕禮物覺得不適用時,可以憑收據退款或更換別的商品。所以這個時節送禮物還得附上收據,以便接到禮物的人可以更換真正喜歡的東西。而且,聖誕節過後便是淡季,商品紛紛大降價,把禮物退掉再買同樣的東西,可能會便宜一半以上。對商店來說,大降價的程度就像在拳擊比賽中被狠狠打了幾拳,所以有這樣的稱呼。這一天幾乎家家都出動,退禮物的,買商品的,讓櫃檯的人員忙得不亦樂乎,不管買家、賣家都很快樂。

國外221台語教會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1台語教會
出國前岳父告知其所服務的醫院,有位戴醫師也移民到多倫多,要我們去拜訪,多認識一些朋友。戴醫師介紹了一個很多人去的台語教會。我們依地址找到那個教會,原來是借用的教堂。佈道完之後的交誼時間有甜點招待。但美中不足的是,此時佈道的牧師特別強調,如果是來吃點心的,就不歡迎以後再來。這種話好像是針對初次參加的我們而說的。我心想,教會的目的不是要向教外的人士宣揚教義的嗎?不是期望教外的人士於聆聽了教旨之後,能受感動而接受洗禮的嗎?我們剛才不是也捐了款嗎?難道我們會為了區區的一碗甜點而浪費三小時的時間聽講基督教的道理嗎!從此我們也就不再去了。在加拿大生活超過三十年之後,我有個發現。我不知有多少次被邀請到洋人朋友的家裡去吃飯,她們大都是教徒,可是從來沒有碰到一次主人要求客人一起做飯前祈禱的事。反之,國內的基督教家庭,卻大都會要求客人也一起作祈禱。我想這和外國人的行事作風或態度有關。外國人在作一件事之前,經常會考慮會不會麻煩到別人,會不會造成別人的不便,而國人卻只考慮如何讓自己有利、方便。

國外220更換輪胎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0更換輪胎
在我會開車之後,有一次開赴婚宴,結果在公路上爆胎了。唯一的解決之道,似乎沒有拖車以外的方法了。我就利用公路旁的緊急聯絡電話,請一家拖吊公司來服務。掛了電話不久,就有一部車子停到旁邊來,問我們發生了什麼事。知是爆胎後,就說他會更換備用車輪,我回答說我沒有工具也沒有備用胎。他說:「怎麼會沒有,打開車後座的行李箱讓我看看。」一打開,他就指著一處凹下去的地方說:「這不是嗎?」。我買了那部二手車之後,從來沒有想到要對那部車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不知道有備胎,甚至連必要的千斤頂也有。結果這位熱心人士就對我們說,你們穿那麼整齊,不要來幫我,我一個人就夠應付了。不一會就把備用胎裝上,很高興地接受我們的道謝揚長而去。

國外219便民警察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9便民警察
加拿大因為資源豐富,人民生活少壓力,對待別人也比較和善,有兩件事令我印象很深。有一次要去訪友,因為路途不熟,坐錯了公車,到了終點站,一問路途才知道坐錯了車。如果重新等車坐回原點再出發,肯定會大大的遲到。在市郊肯定也看不到計程車會經過。這時看到有一家店鋪,我就進去,問是否可以幫我忙打電話叫來一部計程車。店員回答說那個時候很難叫到車子,不過,他突然說:那不是警察的車嗎!說不定警察可以幫你的忙。我不敢期望警察能幫我什麼忙?既然當地人作如是的建議,也許有道理。於是我與內人走過去,向警察解釋我的難題。警察從我破碎的英文,了解我們是新移民,需要幫助。於是就說,上來吧!我送你們過去。我對加拿大的印象頓時增加了一百分。

國外218團隊精神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8團隊精神

我是很重視團隊精神的人,盡量與每一個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博物館的傳統是每一部門有三位研究人員,一倍的輔助人員。研究人員有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三級,具博士以上的學位。我是碩士畢業的,儘管是以專家的身分,特別的專案約聘而來的,但位階是研究助理。博物館的研究助理分兩種,一種是可望升上助理研究員的,稱為curatorial fellow,一旦取得昇級的資格就可以升級為助理研究員。一種是不能升上助理研究員的,稱為curatorial assistant,但依工作的性質,在特殊的情況下,薪水可能高過研究員。我因是不佔名額的特聘人員,沒有一個助理研究員的職位等著我晉升。我剛來時,另有兩位助理人員、兩位技術員、一位秘書、兩位圖書館員以及我的助理。我的工作是獨立的,但我樂於幫助別人,部門的收藏以中國文物為最重要,經常要參考中國的文獻及考古的出版物。有關中國的知識是我大學學習的專長,當然就變成眾人徵詢的對象。我本著宣揚中國文化的精神,不熟悉的事物也去找書來參考,這樣就為我後來的研究工作作了非常充實的準備。因此當我有英文語言的問題時,大家也樂於幫助,所以我在撰寫學位論文的時候,大家都樂於修改我的文字。有一位熱心的義工,更定期來部門指導我的發音。甚至後來我回國教書,暑假的時候回加拿大探親,也經常回部門探望舊日的同僚,一起用餐,讀一些新的出版物。同僚也趁機問我問題,甚至參與文物鑑定的服務。

國外217午餐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7午餐

我們部門的人大都不帶午餐,剛開始時,我會和他們一起去餐館用餐。他們經常要先來一瓶啤酒,慢慢享受,時間拖得很長。這裡餐飲店所賣的酒,價格要比起專賣店的高出好多倍。同事們都是夫婦兩個人賺錢,我則是一個人,覺得天天在餐館吃飯,財力有點吃不消,而且西洋餐點也不是我很喜歡的,尤其是叫來的餐點經常雜有我不吃或不喜歡吃的佐料,因此就改為帶便當。對內人來說,只要把晚上的菜多做一些就可以了。我則可以省下很多的費用與時間去工作。所以我告訴我的同事,如果有需要約我到外頭吃飯的時候,要早一天告知我,免得浪費內人為我準備的食物。如果有事而沒有帶便當時,我就到博物館的餐廳吃三明治。博物館的餐廳有兩個,一是平價服務大眾的,一是高價服務會員的。大眾的餐廳有冷食,也有現作的。我喜歡點corn beef的三明治。麵包有四、五樣可以選擇,塗料有美乃滋、芥茉醬、牛油等,然後是選蔬菜,多樣或少樣的價錢都一樣。我通常選番茄片、洋蔥絲與生菜,再加上半條的醬黃瓜,加一片起士似乎也不加錢。最後夾上的牛肉,是來自一大塊的,當廠用機器削成一片片的,放在磅秤上稱過,才夾在麵包當中,堪稱得上豐厚可口。博物館的職員還可以打個九折,真是物超所值。後來換了別家來經營,就沒有這麼作法的corn beef三明治,我就到外頭去用餐了。博物館的對街有大學宿舍的餐廳,三明治也是現做的,但是肉片都是方正的,不是當場從大肉塊削割下來的,感覺上味道差了些。這個餐廳屬自助的方式,自己端餐盤,用餐後也要把盤子送到回收架子上,所以不用付小費,我最常到這裡來用餐。這裡大學宿舍的餐廳,品質絕對不輸外頭的商店。

國外216市場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6市場
在多倫多買菜有多種的場所可以選擇。週末經常有農民把自己種植的蔬果或食品拿到特定的市場擺攤子賣。一般的日子在超級市場或店鋪買。剛來的時候,由於自己還不會開車,就經常光顧兩個特殊的市場。一個是在住家附近的猶太市場,我不清楚為何叫猶太市場,也許早期是由猶太人經營,價格比較便宜吧。這裡是一家家的店鋪。洋人常去的超級市場一般都是非常乾淨、寬暢的,但是整個猶太市場就顯得髒亂。來光顧的大半是中國人、歐洲人,南美洲人,或新移民。這裡賣的雞與魚,常常是當場處理的。活活的雞養在籠子裡讓顧客挑選,被挑選上的就馬上放進機器裡宰殺拔毛,然後把頭與腳砍斷,丟進垃圾桶。如果你表示需要雞腳的話,就會隨意抓上一、二把,約有一打之多,免費贈送。後來華人漸多,需求雞腳的漸多,就轉而處理乾淨之後上架出售,而且價格還不低。買魚的時候,有養在水箱的、解凍的,也是當場刮鱗剖肚,處理得乾乾淨淨,用乾淨的紙包起來給客人。美洲人不喜歡吃有刺的魚,選的都是大塊的魚排,除了生嚎、龍蝦,似乎也不太喜歡吃蚌殼類的。所以,相對於台灣的市場,這裡的海鮮就便宜得很多。但是內人因為體質的關係,不吃沒有鱗的魚。鮮魚之外,最常吃的大概是蝦與貝殼類。另一個是聖羅倫斯市場,我們要坐公車去。聖羅倫斯水道是聯結北美五大湖的水道,從加拿大的東岸通到美國內陸的密西根,有可能魚貨是從這個水道送上來的,所以以水道命名這個市場。這是在一個大建築物裡,分攤出售食品與花草。我們到這個市場主要是買魚,其中有一種魚,大概叫白鲳,刺少、肉厚、質美,質量比起一般的超級市場要好。價格蠻貴的,一般的魚,一磅不用一塊錢,但這種魚就大致索價二元以上。我們夫婦都喜歡吃這種魚,所以也不在乎價格的高低。

國外215起士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5起士

在台灣時,由於大伯父經營供應外國船隻的食糧及日用品。船上的管事者經常會贈送外國的食品給我們,所以對於外國食品的認識我們比一般人家稍為熟悉,但是就是不知起士這種食品。初來的時候,我們去歐洲人常去的市場買菜。進入一家店鋪,看到滿店鋪都是不同尺寸的圓形食品,顏色不同,軟硬不一,有打洞與不打洞的,包裝的方式與材質也各有不同,品類至少有二百樣以上,以為是甜年糕,不禁為之嘆為觀止。心想,在台灣吃甜年糕,再怎麼變化,花樣也不會超過十種。而且,老外不是吃麵粉的嗎?怎麼賣這麼多稻米蒸的甜年糕?不久就知道,原來那種食品統稱之為起士,以牛奶為原料。製作的過程有好幾種,味道有原味、有加料,更是變化多端,有的味道比糞便還要臭。有的生吃,有的配餅乾,有的和菜餚一起煮,有的是灑在食物之上。總之,用途多多,學問大得很。我們部門每當有慶祝的時機,經常只提供幾種不同品類的起士、餅乾以及白酒或紅酒。雖然不喜歡吃,但不吃就別無其他東西可吃,所以我也終於學會吃其中幾種品類。我兒子受當地的教育,對於起士蠻有心得,哪一種性質的啟示要買那一個品牌,價錢如何,都了然於胸。內人始終不吃起士,只有在吃義大利麵條或披薩餅的時候才吃。

國外214歡樂時光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86)
213歡樂時光
剛到加拿大的時候,大家的生活蠻悠閒的。五點鐘下班後是所謂happy hour的歡樂時光。這時段酒館賣的酒特別便宜,大家就在回家之前,成群結伴前往快樂一番。我的體質不宜喝酒,但也是為了團隊精神,也經常跟著前去。博物館的對面就是有名的Park Plaza旅館,在二樓有個酒吧間,同事們常去那裡。這個酒吧規定客人要穿西裝外套,我很少穿外套上班,但酒吧會借外套給客人。後來政府覺得這種風氣不應鼓勵,於是想出一個辦法,就是規定這個時段賣出的酒,價格也要和晚上用餐時一樣。客人如果覺得吃不消,自然少去。不用強制的手段,民風自然匡正。果然喝酒的客人越來越少,酒吧沒有賺頭,自然也下午歇業,終於再也沒有所謂的歡樂時光了。

國外214胡桃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4胡桃
來到了加拿大,我就有意要尋找到底胡桃是什麼東西。之前看過一部電影,好像名叫「乞丐王子」,演一個小乞丐被誤認為王子,後來真相大白時,大臣問小乞丐有沒有用過國王的權杖璽印,回答說使用過一次,大家都大為緊張,以為使用發佈過什麼命令。結果知是用以敲碎胡桃,大家才鬆了一口氣。我從此有了疑惑,胡桃到底是什麼樣的桃子呢?為什麼要用敲打的方式吃。很快就發現了,原來是種堅果類的果仁,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備有的零食。尤其是接近聖誕節的時候,用個大盤盛裝有六、七種類的乾堅果,還附一、二把鉗子,以便客人在正餐之前,把堅硬的外殼壓碎,吃裡頭的果仁當點心。我到達加拿大的時候正是年底,所以立刻就有了答案。我很高興的寫信給台大系裡的助教邵紅小姐報告說我吃到了胡桃。她一定以為那是如何了不起的東西,我才會鄭重地向她報告。我還記得邵紅小姐幾次提及我借錢買毛線送給她,以為我經濟有困難還會買禮物送給她,很是感動。其實是我措詞不當。我抵達多倫多機場的時候,博物館先墊給我二百元,我以部份購買毛線送給她。其實我的薪水夠開支,當時博物館也還沒有付給我機票的墊款呢!

國外212上班時間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2上班時間
博物館開放的時間是早上十時至下午六時,而一般職員的上班時間是早上九時至下午五時。早上十時半和下午四時各有十五分鐘的喝茶休息,中午則有一個鐘頭的午休時間。每天工作的時間只有六個半鐘頭,每星期又休息兩天,謂之週末。除國定假日外,視職位及年資的不同,每年有四至五個星期的休假。研究人員外出從事學術活動也算上班,可以說非常照顧工作人員的福利。
我一向是努力工作的人,但是入鄉隨俗,要有團隊的精神。早上喝茶的時間,大家都到餐廳,同事們大都買咖啡。我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大都買果汁。有一次我看到有種食品,名叫batter milk。我想,batter是塗抹吐司或麵包的牛油;milk是早上喝的牛奶,兩者的營養價值都很高,batter milk應該是非常值得食用的。於是就買了一小紙盒,同事們看到我手裡拿著那一盒東西,表現出有點疑惑的表情。我沒有理解他們異常的眼光,把紙盒的開口打開,往嘴巴就灌進去,立刻曉得不對勁,馬上轉身往洗手間衝去,想早點給吐了出來。同事們忍不住都捧腹大笑。原來這種食品的味道比溲水的味道還難聞。我真不懂這樣難聞的東西竟然有人敢吃,還能成為商品販賣。從此我對沒有吃過的東西就心存戒心,不敢輕易嚐試。下午茶的休息時間就真的喝茶,在部門的會議室裡品嚐。大家輪流負責燒開水沖茶,喝的大都是中國茶。由於喝下午茶的時間已接近下班,大家喝完茶後就再也無心工作。所以我們部門後來就把早茶時間取消,下午茶的時間加長,不到四點半就開始,結束一天的業務。

國外211學習英文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1學習英文
可能是自己的舌頭太短厚的緣故,我沒有辦法順暢、正確地發音,連國語都說不好,更不用說外語了。剛上班的時候,同事們經常聽不懂我的英語,還得要我把字拼讀出來,甚至還要寫出來。印象最深的一次,三位同事想認識一點甲骨文,我畫了個「戈」字,是一把長柄的武器形( )。我要表達的意思是weapon(武器),可是嘴巴卻唸成wale bone(鯨魚骨)。她們都不能理解為何要使用鯨魚骨去製作。一再的問我為什麼。我焦急地反問,難道看不出是畫一把武器的圖形嗎?她們還是回答說看不出。最後我把英文給寫了出來,她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要表達的是武器而不是鯨魚骨。幸好我被聘用是因我的甲骨學知識,否則前途不堪設想。幸好我們的主任時學顏博士是中國人,英、法與國語都非常的流利,如有不能溝通的時候,最後總有瞭解我意思的人。在周圍都是外國人士的環境裡,我慢慢學習英語,竟然可以拿學位,用英文教課,也當起了主管。

國外210牧師來訪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0英國牧師的來訪
在整理明義士甲骨的期間,有一位英國的牧師來拜訪。他自我介紹是明義士先生在山東齊魯大學的友人。當明義士先生匆忙離開中國而不能將收藏的甲骨全數帶回加拿大時,就委託他把部份甲骨給埋藏了起來。只有他個人知道埋藏的地點,但是他不喜歡共產黨,不願把地點告知中國當局。問我有何建議。我建議,甲骨好不容易在三千年後出土了,不應使之再度埋藏於條件不穩定的地下而導致毀損。甲骨不單是中國人的文化,也是全人類文明的遺產,和共產黨的是否罪惡是無關的,不要因對共產黨的厭惡,而讓無辜的歷史文獻遭殃。最好是秉持良知,將信息交給中國政府當局,早日讓文物得到應有的保護。有可能我誠懇的呼籲有了效果,不久中國報導在齊魯大學的校內挖到甲骨,但大都已成粉末。我當時很惋惜這位牧師沒能早點告知中國當局,以致於珍貴的文獻遭到毀滅。可是後來我聽到內幕,這批東西完好無缺,轉而收藏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就是我依拓本編輯的《殷虛卜辭後編》的原來甲骨。我不能理解何以當時中國政府故意要發布這樣的錯誤報導。

國外209甲骨被竊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9甲骨被竊
在整理甲骨的期間,有一天發現了一些舊照片,其中有館藏的甲骨。一查驗,發現其中有與某人所公佈的甲骨收藏是同樣的東西,照片上有博物館的舊編號,而一查訪客的紀錄,此人也曾經單獨在庫房中研究館藏的甲骨。很顯然,此人把博物館的東西據為己有,我有責任把發現報告上級。那時部門的主任正好出國旅行中,我沒有想太多可能的後果,以為事不宜遲,立刻報告職務代理人,職務代理人就報告館長。館長立刻搭機前往當事人所服務的機構,並會同警察前往當事人住家搜查,搜出超過百片的甲骨。當事人承認竊取館藏的甲骨,但請求原諒。這一批甲骨大都是精品,後來發表在《懷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想不到追回失竊的藏品竟對我個人造成了困擾。主任回來後得知此事,竟然詰問我為何不等到他回來才報告,他可以透過私人的關係把事情解決得更為圓滿。後來我還探知有部分的甲骨寄存在某人之處,沒有被搜索到,但始終不敢再提及此事,同時也讓我學習到工作環境的複雜處。

國外208拓印甲骨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8拓印甲骨文
在台灣時,我就用內人剪下的長頭髮作了兩把撲打用的工具練習拓印甲骨。甲骨文的刻劃非常纖細,人的頭髮夠長,纖細而有彈性,效果比較好。看到很多拓本沒有我作的精細,恐怕工具是個重要的因素。博物館事先為我聘請一位助理,帕蒂.威爾遜小姐(出嫁後成為博拉克特太太)。原來的用意是對我工作時使用的語言交流有所幫助,卻發現她學的是廣東音,難能達成預期的效果,不夠還是可以用筆談的方式彼此勉強溝通。因為要趕時間在二年內完成,我不能夠等待完全研究清楚後才將甲骨有規律地編號。威爾遜小姐負責先把每片甲骨,不管大小,都寫上館藏的編號,讓我拓印後可以立刻依之在拓本上寫上編號,以方便日後的整理與研究。每片甲骨都有一個三個單位的序列編號;第一個單位是進館的年代,第二個是全館該年收藏的序列,第三個是某批文物中的序列號。明義士的甲骨就從960.237.1編列到四千多號,沒有文字的就從五千號開始。
拓印甲骨文字需要非常小心,因為甲骨本身骨質脆弱,加以在背面鑿有密集的窪洞,以便利燒灼後兆紋容易形成,所以容易被敲裂。最好的辦法是,首先把蜂巢的蠟加熱溶化,等蜂蠟稍微冷卻而有可塑性時,就把蠟擠壓在甲骨的背面上,不使之間有空隙,然後再用蜂蠟做個更厚實的臺座。等蜂蠟的底座完全變硬後,敲打在甲骨上的力道就會傳達到底座而不太會傷及甲骨。在甲骨方面,首先要把刻畫的線條清潔乾淨。經過地下三千年的埋藏,有時線條中的泥土凝結有如水泥那麼堅硬,要小心地用針尖輕輕的剔除。如果不小心,就會在表面上剔刮出線條來,造成訛誤的筆劃。接著在甲骨的表面刷上有粘性的水分。一般用白芨泡在水中一段時間,水就會有粘性。但是白芨有時會發霉,後來我改用松香就沒有這種毛病。松香雖然有顏色,但稀釋於水後,顏色不顯,沒有什麼影響。接著是把細薄而有韌性的宣紙覆蓋在甲骨上,用水稍微濕潤覆蓋的部份,再用一張較粗的紙(比較便宜)放在上面,然後用頭髮紮成的撲子在上頭敲打。敲打的用意是把宣紙打入線條的刻溝之中,同時使宣紙黏著在甲骨上。等宣紙差不多乾燥了,接著要用拓包沾染墨汁輕輕地樸打在宣紙上。拓包要作得有彈性。我用玻璃紙包住棉花,再包在綢布中作成有平面的形狀。拓包越大,上墨的面積就越大,完成起來當然比較快。但是甲骨某些表面是不平的,大的拓包打不到凹陷處,所以要準備不同尺寸的拓包,有小至火柴棒大,有大至十公分的。拓墨的動作要上到幾十次,拓本才會烏黑光亮,字跡清楚。最後一道難題是把宣紙從骨頭上揭開。有時候黏貼得太牢固,就要持續用口呵氣以濕潤紙張,一點一點地慢慢揭開。如果用心太急,或黏著太牢固了,使紙張揭破了,就只好重新再作一次。沒有耐心的人很難把拓本做得好。

國外207明義士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7明義士先生
明義士先生是他到中國傳教所使用的漢名,在傳教之餘,他努力學習中國的文化,在二零年代接觸甲骨文後,就熱心地投入研究,也收購甲骨。明義士先生可以說,是唯一在中國的大學教過甲骨學的外國人。我在出版他收藏的甲骨拓本集裡有些介紹,甲骨學有些重要的發現是他首先啟端的,如後來董作賓先生證實的,卜辭中卜與貞之間的字是人名,是他先如此提議的。又如甲骨刻辭與《周易》卦爻辭之間可能的關係也是他首先提及的。甚至我發現的以鑽鑿型態判斷甲骨年代的方法,似乎他也注意到了。可惜他畢竟是外國人,引用中國典籍的能力大受限制,不能像中國人一樣撰寫長篇大作,否則對甲骨學的研究當更具影響力。中國的甲骨學會把他評選為百年來為具影響力的二十五位學者之一,是非常中肯的。
明義士先生到底收藏有多少片的甲骨,由於在戰爭期間曾經受到破壞,他本人也沒有留下確切的文字,所以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應該超過五萬片,就以現在保留以及發表的也接近一萬片,這個數量也是沒有個人可與之比擬的。可能在1938年底之前,他匆匆忙忙把部分甲骨帶回加拿大來,來不及帶回的部分就拜託友人埋藏在齊魯大學校內。回加拿大後,雖任職於這個部門,沒能充分整理這批東西就與世長辭。明義士先生的兒子明明德,後來當了駐中國的大使,於1960年把明義士先生帶回來而存放在遠東部的甲骨賣給博物館,條件是以該款項聘請學者來博物館整理並給予發表。我才有機緣接觸到這批珍貴的甲骨收藏。

國外206遠東部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6遠東部
我服務的遠東部門被視為此博物館的明珠,因為它收藏的中國文物號稱中國以外的十大收藏之一,有些是獨一無二的。我報到時的博物館主樓是個三層工字形的磚砌建築。地面的一樓約各有一半面積展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展品。二樓為自然科學,三樓為人文科學的展示區。遠東部的主要展示設在三樓的後半部。我們的辦公室和收藏室就在展示廳之後的一角,自有升降梯上下。但我的工作室卻是在展廳中的一個收藏室。辦公室還附設我們專用的圖書館,主要收藏有關美術與考古的書籍,供研究人員參考之用,但也開放外界的人士在館內閱讀。
遠東部收藏的範圍為阿富汗以東的亞洲地區的文物,主要是中國,其次是日本與印度。中國的收藏在館中最為有名,所以除三樓的主要展區之外,一樓最顯眼的大廳就展示中國大型的文物。中國文物的收藏以青銅器、歷代陶俑、甲骨文、歷代陶瓷、宗教文物為最有名,而繪畫與書法就頗為貧弱。加拿大與中國並沒有超乎其他國家的親密關係,為什麼會特別加強中國文物的收藏呢?原來與三位收藏者有關。最重要的是一位英國皮貨商,名叫喬治.克拉虎氏。他除了收購皮貨之外,同時也很有眼光地收購中國有價值的文物而售賣到西方去。他有一次旅行到多倫多,住在博物館對面的旅館,在旅館中看到一張明信片上所印刷的遼代三彩陶大型羅漢圓雕,原來就是他賣出去的東西。於是特地前來博物館拜訪,但是館長因故不在辦公室。創館的館長Currelly博士在回拜時,感受到克拉虎氏的重要性,鼓動其三寸不爛之舌,終使克拉虎氏答應要義務為此博物館收購文物,但條件是經他購買的文物都要署上他的名字,從此大量的中國文物源源不斷地進館來。第二位是懷履光主教,他被派到中國的河南地區主管基督教的傳教事宜,他對青銅器時代以及宗教的文物很有興趣,本身也是學者,收集很多這兩方面的文物。因此被批評在這方面挪用了很多教會的款項,妨害教務的推展。第三位明義士先生,也是基督教的傳教士,參加過考古的發掘工作,雖沒有很多錢,但不放過任何看起來不起眼的地下出土品。除了全世界個人收藏最多的甲骨之外,還有很多的各類先秦出土物品。

國外205博物館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5博物館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原是多倫多大學附屬的單位,後來因為擴充很快,就於1968年分隔,與大學同為省府的直屬行政單位。博物館座落在市區地下鐵站「博物館」的旁邊,也有公車站牌,交通非常方便,為安大略省的旅遊重點,每年訪客超過百萬。我後來主管遠東部,曾想加強與台灣的關係,故受邀撰文,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四卷第二期(1994.04)刊登「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館介紹」,給予簡略的介紹。
此館於1912年立法創辦,1914年正式對外開放。得力於一位積極募款的銀行家與一位熱心到全世界收集標本的考古學家。博物館成立時只有五個部門:考古、地質、礦物、古生物、動物。但在我報到時,已擴充至十九個研究兼展覽部門。自然科學有:植物學、魚與爬蟲類、古無脊椎動物、古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哺乳動物、礦物、鳥類、昆蟲類。人文科學則有:遠東、西亞、歐洲、希臘羅馬、埃及、新世界、加拿大、民俗學、紡織、現代(一度還有耶路薩冷部)。還有只從事展示的天文館。輔助的單位有註冊、修護、展覽、公關、教育、守衛與圖書館、義工等等部門。研究部門的人員編列,一般是每一部門有三位研究員級,配以加倍的助理人員。但非研究的部門,視情況而定,有些有超過二、三十名的職員。由於博物館原先是大學的一部分,部分的研究人員具有大學聘約的關係,就保持有十九個所謂cross appointment的名額,正式登錄在大學的教授名單上,我後來也爭取到一個。
博物館非常重視文物的保護,目標是收藏與展出時的保護條件都要一樣。展出的指導原則是普及教育,以十一年級為主要訴求對象,故訪客有一半以上是事先安排的學生班級,展示的內容也都有鮮明的主題,對我之後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響。

國外204三遷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4租房子:三遷
在台北的時候就打聽到有位學長旅居多倫多,也取得聯絡的方法,所以首件要事就是請這位學長帶我們去找房子。我們依約集合後,被帶到中國人聚居的地區,看中一個單位,也付了訂金。我立刻打電話給史景成教授,告知租房的地點。想不到史太太一聽到住區的名字,就大大的反對。說那個地區是華人區,不是高貴的地區。如果我們住在那裡,恐怕同事不會來探訪。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最怕的就是沒有朋友。所以立刻聯絡學長,麻煩又帶我們去把訂金退回來。幸好加拿大的人大都講理,也能體諒新移民,所以全數把訂金退還。我轉而就請求史教授夫婦幫忙找房子,結果就在他們居住的義大利社區租了一個提供家具的頂樓單位。
內人的英文能力比我還差,鄰近商店所賣的食物也是我們所不熟悉的項目。白天我去上班,她一個人躲在家裡不敢外出,電視上的節目也看不懂,真是又寂寞,又辛苦,經常以淚洗面。我不是體貼的人,竟然不能體會她在異國的無助心情,反而說跟我到國外是她自己的選擇,在我辛苦工作回家後還要增加我的困擾。我們在逐漸了解多倫多的情況後,決定搬家,搬到華人的社區。我們自己就到第一次去的地區找房子。北美洲的大城市,市區的住家條件是比較差的,好的地區大致都需有轎車作交通工具,我們不會開車,而且也沒什麼經濟條件,所以選擇價格較便宜的市區居住。
多倫多有幾個華人較多的社區,博物館和多倫多大學都是在市區,其南邊鄰近就有一個社區,華人很多,不但有華人的商店,還有一個非常熱鬧的傳統大市場,叫猶太市場,有道地的歐洲食品。對我來說,從那裡到博物館,或到學校都很方便,太太也能接受。房東是個老猶太男人,很有生財之道,有好幾個房子出租。我們租的是樓下的單位,有自家的廚房與客廳。因為二、三樓也有其他房客。多多少少還會受一些干擾。後來認識大學東亞系的朱維信教授,是台大歷史系的學長,他妹婿所租的公寓大樓有個單位空出來,就通知我們去承租,作為鄰居。這是最老的華人區,在市政府的後面,距離多倫多最繁華的央街上的最大的伊頓百貨公司只有一段街道之隔,而且樓下就是商店。對於講究生活品質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這種環境太吵、太亂。但是對於剛從習慣於熱鬧市區生活的我們來說,卻覺得是最理想的環境。作什麼事情都方便,又很容易見到中國人。一直到舅公把大兒子從台灣送過來,他在我們曾經住過的華人區買了房子,才搬離這個家。

國外203抵加拿大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3初抵加拿大
首站是溫哥華。在機場的新移民通關櫃檯當場把信封打開,我們各別在其中的一小紙條子上簽名,囑咐我們不能遺失它,因為以後找工作時必須要有這份文件。又問我們有無後送的行李,我不知情況,回答說沒有。後來才曉得,新移民可以用船運後送很多的個人物品進入加拿大而不用課稅。接著就轉機飛往多倫多。出多倫多機場的通關門時,發現屈老師的朋友,多倫多大學東亞系的史景成教授夫婦,以及博物館遠東部的代理主任,巴柏拉.史蒂芬女士都來接機。說明我們的主任時學顏博士目前出國,所以不能來接機,但要將我們暫時安頓在時小姐的住家,以便我們自己去找房子。抵達加拿大時,身上只剩美金二十元。加拿大的規矩是上完班後才發薪金,所以發薪的日期是在月底。幸好博物館當局設想周到,先預支二百元給我們應付臨時的費用。由於我的英文尚不靈光,史教授夫婦就充當翻譯,同時也留下聯絡的電話。當晚史蒂芬女士在家裡請我們兩人吃飯,用水煮的白米飯竟然是作為餐後的點心,還附有砂糖。領受到非常不一樣的異國餐點。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國外202日本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2日本:大阪
到日本有三個目的,一是拜訪岳父的弟弟,二是舅公的朋友,三是我的日本筆友。岳父的弟弟早年就去日本闖事業,娶了個日本妻子,也改了日本姓,如此他的子女才容易找到工作。首站是大阪,首先就是要把勞力士手錶賣掉才有錢花用。可是茫茫人間,到什麼地方才能把手錶賣掉呢,我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最後叔叔只好幫我們的忙,找了一個朋友用原價買了一隻男用手錶,讓我們有錢可以在日本花用。這就是我們夫婦都戴勞力士手錶的原因。叔叔還幫內子找到生母的下落。原來日本投降之後,在台灣的日本國民全部都要被遣送回國。內人的父親已過世,生母就把女兒送給沒有生育子女的岳父母。內人從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是認為養育者才有恩情,而且生母也已再婚,有自己的家庭和子女,認為不便前去干擾已是和樂的家庭。兼以自己不會說日語,見了面也不知如何措辭,故而不願相見。
京都
叔叔親自陪我們到京都拜訪舅公的友人。這次的見面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這位友人算是老闆級的人物,是私立慶應大學的校友。在台灣時我就因舅公的關係,和他有書信的往來。見面時他告訴我,他和舅公合作在台灣開工廠的計畫已取消,同時要叔叔見證他交付給我舅公要給我的錢,讓叔叔很不高興。然後帶領去招待我們的旅館,還特地在旅館的應接間翻開名册,讓我看看他是某會社的取締役的名字。登記時也一再強調次日中午以前就得離開,否則要多付錢。接著到他的家,確實是很氣派,不像一般人的家居小小的。我送上帶去的很多禮物,包括蛇皮的皮帶、文石的飾物、大甲席質料編織的日本女用拖鞋等等我們精心挑選的禮物。接著他要開車帶我們去嵐山欣賞滿山滿谷的多彩楓葉,途中招待我們吃的是蛋包飯。要離開嵐山時,他要送一張高級的嵐山風景明信片給我,售價是六十日圓,竟然問我有沒有二十日圓的零錢可以湊合。送我們回旅館時就道別了。這麼有錢的人竟然以這麼簡陋的方式招待原來的客人,讓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覺得非常驚訝。後來跟人家談起與日本人交往的經驗,這竟然還是都市人的常態。後來這位朋友到加拿大來找舅公玩,我也以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在正式的飯店請他吃飯。不過後來我去拜訪一位東京的學者時,招待就完全不同,熱情而慇勤。
東京
第三站是東京。我的筆友已經高中畢業,來到東京就讀一間護士專科學校。她到車站來迎接我們,就建議先去在長野縣鄉間的家裡玩。於是立刻提著行李又搭火車上路。他的家人很熱心的招待我們,飯後我們三人在客間聊天,內人根本不懂日語,因此是我們兩人在對話。筆友提議唱歌,挑來挑去,兩人都會的是當時很流行的「愛你入骨」。她唱的時候很入神,讓我有一點警惕之心,謹防鬧出感情的問題。她家的洗手間設在戶外,早上天未大亮,我摸索著前去,在昏暗中被一個人影嚇了一跳,他從背後抱住我,兩人笑成一團,算是我們兩人最親密的一次行為。第二天她的家人開車帶我們去有名的風景區輕井澤遊玩,住進旅館而要洗澡時,發現只有男女分別的大眾浴池,房間裡沒有個人的洗澡設備。我曾經當過兵,大夥兒在一起洗過澡,可以接受和陌生人裸裎相見。但是內人從來沒有和我以外的人一起共浴過。最後想出辦法,等大家都洗完澡後,特地安排讓我們兩人在女浴室裡洗。
回到東京,我們三人一起去皇居參觀。那時距離筆友的生日很近,就想買一樣禮物送給她,免得以後郵寄的麻煩。那時候晶體收音機是新產品,我就買了一個比較大、功能比較好的送給她,而買了個袖珍型的自用。她很受到感動。在後來的通信裡,她要我讀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散文「伊豆的舞孃」,文章描寫一個書生在旅行中邂逅一群流動賣藝團,在短暫的接觸中,和團中一名女舞蹈員產生了一種短暫的若有若無的微妙感情。我當時確實也不能理會這篇文章的要點,回答說我的日文程度還不能欣賞這篇有名文章的優點在那裡。現在回憶起來,可能有點在暗示她的感情。

國外201香港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1出國途中:香港
1968年十月下旬開始作去加拿大應聘的旅行。那時候出國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遙遠的美洲。記得到松山機場來送行的人很多,除親人、同學之外,甚至也有老師來了。首站是香港。因舅公的關係,就住在他妹妹在彌敦道的家。這裡是商業鬧區,到各地方參訪都很方便。首要是到加拿大駐香港辦事處領取移民的證件,之後就請舅公的妹婿帶我們去鐘錶店,幾乎把身上所有的錢用來買了三隻勞力士手錶;一隻女士款,二隻男士款的。我之所以如此,當然起於貪念。在台北買機票的時候,賣票的人建議我,日本商店賣的勞力士手錶非常貴,是香港的二、三倍,我既然要經過香港與日本,何不順便帶幾個手錶進去,賺一些零用錢。我沒有社會經驗,沒有設想到如何把手錶脫手的難題。接著是逛街,那時香港的繁華非台北可比,對我們來說,樣樣都新鮮,一刻也捨不得休息。晚上和香港的同學聚餐,聚餐的地點好像是國民黨駐香港的什麼機構。印象最深刻的是和梅志超同學的辯論。那時大陸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運動,我們在台灣的人一點也不知道那邊的訊息。起因可能是我對台灣政府的腐敗有不滿的言談,梅同學一再強調共產黨多麼壞,統治下的人民沒有飯吃,香港的人如何用挑擔的方式把豬油等各類民生用品送到大陸給親人,海岸飄來多少的屍體。我強調自己完全不知道大陸的情形,大陸怎麼壞也減輕不了國民黨的腐敗,我只在乎台灣的現況,哪管大陸是什麼樣子。兩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相持不下,把場面弄得很尷尬。接著舅公的妹婿陪同坐纜車上太平山看夜景,招待到有名的淺水灣船上吃宵夜。大概太勞累了,或吃得太多,一走下船,食物就從我的口中,像箭一般高射而出。接受主人的建議喝了一小瓶的雞精,說效果是可以立即安神、補氣。

國內176舅公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76舅公
在讀大學的時候,一位二次世界終戰前被調去南洋服役的媽媽的舅舅突然回國來探親了。他大媽媽沒幾歲,在越南娶妻生子,除在日本駐越南大使館當翻譯的工作外,自己也擁有相當的橡膠產業。當越戰的情況越來越不利的時候,他再次回台,想把一切都妥善安排後接家眷回來定居。他買了土地,也請建築師設計了居家的藍圖。在房子還沒動工的時候,就匆匆趕回越南了。舅公當時也有和日本友人在台灣創設工廠的打算,就由我來跟他的朋友聯繫建廠的事宜。結果又匆匆忙忙把家眷帶到台灣,暫時住在我家。因為眼看北越就要打進西貢,舅公顧不得產業,首要是把家眷安全的帶出來。北越打進了西貢後,舅公的財產完全泡湯了。舅婆的親人就因為逃得太慢,不但家產全光,全家還成為難民,分散在好幾個國家,費了好大的勁,多年之後才得到團圓,但其中有一位妹妹,大概早已屍沉海底,至今未有消息。也因為我移民到加拿大,他也於二年之後移民加拿大。

國內175出國手續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75出國的手續
在辦理出國的手續中,出現幾次不順利的情形,有些是自己的糊塗,有些則是外在的因素。在辦護照之前,先得要取得役男的離境同意書。我已服完兵役,應該是很容易取得的。可是我卻遲遲不能從區公所拿到所需的文件。每次去詢問,答案總是還沒有核定下來。好不容易有人指點門路,終於拿到文件辦理護照。拿到護照之後,向加拿大的辦事處申請簽證。因為聘書的聘期是二年,所以就申請二年的期限。結果所得答覆是,沒有那麼長的一般性簽證,要改申請移民簽證才行,同時寄給我辦理移民的申請書,申情的號碼,以及指定身體檢查的醫院等等。大概我在申請書上沒有寫明指定的申請號碼,一點回音也沒有。後來有位香港同學親自去詢問我的申請案,好像是在無法處理的文件堆中找到了我的申請書,我的案件才開始被處理。
身體檢查方面也探聽到要先到某眼科醫生處掛號,花點錢才能過關,我們也照辦了,受點皮肉之痛。然後去指定的某家教會的醫院體檢。結果照X光的人員告訴我,我被檢驗出了有罹患過肺結核的疤痕。我當時覺得很奇怪,上大學的期間,不是每二年就照一次X光嗎?不是每次都沒有問題嗎?這麼突然會有疤痕出現呢?我沒有想到會有其他的可能。既然有疤痕已是鐵的事實,就是行使賄賂也更改不了X光片上的結果。於是我就向加拿大的博物館去了一封信,說明我有罹患肺結核的紀錄,應該得不到進入加拿大的簽證,所以我要解除聘約,不去加拿大了。博物館的回信竟然說可以等待我把病治好了才去,要我放心的治病。有可能醫院方面等不到我進一步的(賄賂)動作,也不能不把我的體檢寄出去。結果我的體檢通過了,肺部一點毛病也沒有。這時大兒子出生了,也需要向加拿大報告。我以為決定要把兒子暫時留在台灣由媽媽照顧,所以不必作體檢。但是移民局通知我,如果我的移民申請通過了,我家人的福利也將是政府的責任,所以我兒子也要先通過身體的檢驗。經過兒子的體檢,十月終於得到加拿大移民局的通知,希望去加拿大之前,繞道香港去拿入境的文件。於是,已然可以確定去加拿大的行程,我也正式向學校辦理離職的手續。

國內174面談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74會見博物館的主管
為了出國,雖然博物館不在乎我的英文程度如何,甚至還說明會為我聘請一位會說華語的人當我的助理,我也需要自己稍微加強一下,於是我報名補習班去學習會話。不過也只補習了一個月,覺得毫無進展,也中止了。那時要聘請我去工作的部門主任,亨利.楚布納博士,正好到台灣來開陶瓷的研討會,希望見我一面。屈老師把楚布納博士所住宿的旅館號碼告訴我,要我自己去聯繫會見的時間與地點。我當時的英文程度哪有能力在電話上交談,但這是不能不做的事,只好硬著頭皮撥了電話,好不容易結束會話,我整個人緊張得近乎虛脫,只得躺臥下來休息一會。等我把見面的時間向屈老師報告時,屈老師說不會吧,楚布納博士離台的班機在早上,怎會約在晚上見面呢。我曉得自己聽錯了,第二天早上前去旅館,楚布納博士還請了來台開陶瓷會議的屈志仁博士當翻譯,表達了歡迎之意,詢問辦理簽證的進度,並探詢有何可幫忙之處。不過當我半年之後到博物館報到時,楚布納博士已轉職西雅圖的博物館了。

國內173算命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73算命
我們婚後,父母親偶而會來看望我們,從鄰居知道青田街有一位命相師非常靈驗,媽媽就前去請教,免不了也會替我算上一命。這位命相師批算一次流年是五十元,這在當時算是蠻貴的。回來後媽媽交給我一張黃色的紙,上頭寫有我這一生的重要預示。重點大致是:結一次婚(說家弟三次,結果是結四次婚),有兩個兒子(媽媽看到這個預示非常開心,也心安了許多)。年底出國,出國後幾年將不准回國,但一旦回國了,回台灣就會像進廚房那麼頻繁。三十三歲得博士學位。四十歲當小主管。然後當小名人。五十五歲改變生涯。當時我根本不在意這種對我未來的預測,只是心疼花費太多而已。想不到經過四十年的歲月,這些預言竟一一如實的呈現出來。

國內172小兒出生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72小兒出生
結婚後媽媽抱孫心切,非常關心有沒有受孕的消息,終於等得耐不住,向我提出要求。媽媽知道我不相信神道、迷信之事,就懇求我,說這是她唯一的一次對我有所請求,要我們夫婦隨她去作「換花叢」的法術。所謂「換花叢」是透過巫術將不受孕的花朵改換成能受孕的花朵。作為現代人,我哪會相信這等事。但是為了安慰父母,我們也只得隨媽媽去接受這種巫術。媽媽於知道我應聘出國後,更是強調沒有孫子留在台灣就不讓我們出國。我們了解去看婦科才是解決之道。經過了多次的看診,終於在1968年五月七日小兒子承旂出生了,我鬆了一口氣,媽媽的願望達成了,可以安心的出國了。
我對兒子命名承旂是有用意的。名字取自屈原的《離騷》,「鳳凰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說車行時鳳凰承拿旌旂作前導,表面是期望兒子能像鳳凰一樣的成材。其實我的意思是拿著旗子前導,推翻政府的貪污與腐敗。三年後第二個兒子漫修出生,名字也是出自《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的意思是改革的道路很漫長,要慢慢的來,急不得。

國內171碩論出版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71《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
某個基金會提供台大的歷史系與中文系出版碩士論文的經費,兩系輪流,每年出版二、三册,名為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畢業後一年輪到中文系,系主任臺靜農老師就告知我的論文可以被選為文史叢刊出版項目,要我到學校總務處的某單位接洽排印的事宜。我興奮不已,這將是我的第一本書。我的論文有很多圖板,不但經費多,排版也比較麻煩,終於在1968年六月出國之前,《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作為文史叢刊的第二十六輯出版了。碩士論文這麼快就出版的也算少見。傳統好像文史叢刊序列的出版物是不寫序的,否則我就會敦請屈老師為我的第一本著作寫序。這本書總結之前對於商代周祭(五種祭祀)研究的成果,體制從此大致已定,以後的著作只是細節的修訂而已。

國內170練習拓印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70練習拓印甲骨
接了去加拿大的任務後,我就開始籌劃去加拿大工作的一些必要準備。首先是練習拓印甲骨的技術。中研院歷史研究所甲骨室的劉淵臨先生指導我有關甲骨拓印的一些要點。我看了劉先生使用的工具後,回家後就請太太把她的長髮剪下來讓我作了兩根撲打的工具,又去準備了一些必要的東西。同時屈老師也安排我到中央圖書館去練習。中央圖書館收藏有原屬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幾百片大大小小的甲骨,可以充分地讓我學習拓印甲骨的各種情況。私下裡我也借了一塊印刷用的銅板不斷練習,以期提高自己的技術。我後來出版的甲骨拓片書,在同類的出版物中堪稱得上精美之作。

國內169助教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9助教
碩士畢業,系裡安排讓我當助教,同時又讓我兼胡適講座教授的助理,每個月可以多領一份薪水。這種安排大概是幾位老師商量的結果,考慮到我已結婚,多給我些經濟的援助。系裡當時有三位助教,系辦公室是邵紅女士,業務最繁。第五研究室是我,第六研究室是劉桂鴻小姐。劉桂鴻同學和我的工作都不多,我大部份的時間是自修。出國以後我心中一直感念劉桂鴻同學。那時候出國需要打有一定時效的防疫針,請領黃皮書。內人當時已回高雄等待出國,為了趕出國的日期,就只好變通請劉同學替代內人同去衛生局打防疫針。劉同學一點也不考慮打防疫針是否會對身體造成任何的不適與不良的影響,馬上就隨我去了。

國內168翻譯日文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8翻譯日文小說
這位筆友寄來日本著名文學家芥川龍之介的袖珍本小說送給我。正好那時有位朋友辦了個雜誌,名為《野草》,亟需朋友們寫文章支持。我素無文學細胞,就把其中一篇名為「報恩記」(192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翻譯成中文,略盡棉薄之力。故事有點像芥川氏的另一篇有名小說「藪之內」,利用多人的話語,道出令人矛盾,但令人深省的問題。故事敘說北條屋彌三右衛門在二十年前瀕臨破產之際,被有名的江洋大盜阿媽港的「甚內」,在期限之內調集了大筆的金額而被救助。彌三右衛門的兒子彌三郎在潛入父親的屋子想要偷東西時被大盜甚內所阻住。彌三郎進而請求作為甚內的跟從以報父親被救的恩惠,反而被甚內所嘲笑。彌三郎當時已罹患吐血之病,活不過三年,因此就假冒甚內的名字作案而被處刑,頭被懸吊在城門頭。他覺得既已替父親報了家門之恩,又讓甚內的名字永久消失而報了自己被羞辱之仇。但是做為父親的彌三右衛門見到被梟首的所謂甚內竟然是自己不肖的兒子,反而責怪起大盜救了他,他寧願兒子不死而自己身家破產。作者好像在表現一件事情的對與錯,是與非,常因人的立場、目的而難分別清楚。這算是我對日本文學有興趣的開頭。野草只出刊一期就因某種原因而中止了,我自己也沒有保存這份文稿。

國內167日本筆友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7日本筆友
這一年我看到《中央日報》報導,有位日本長野縣的高中女學生希望結交台灣的筆友。我想練習自修的日文能力,因此也寫信去應徵。說明我已結婚,在研究所就讀,想通信以提高我的日文書寫能力。不久接到一封回信,說明因為接到太多來信,她為分擔同學的負擔,選擇了一個已結婚的人作為通信的對象,以避免可能的感情發展後果。我也不覺得這種通信會導致什麼令人困擾的後果,當然就通起信來。從信中可以看出這位筆友對台灣的原住民抱有好奇之心,我就從圖書館借回幾本研究台灣原住民的書本,摘要報告給她知道,也對自己的身家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他對我的好感好像越來越深,我就把她的信翻譯給內人聽,同時說,如果內人覺得這種通信不該繼續下去,我答應立刻停止。內人始終沒有提出要我停止交友,引出一大段的後事。

國內166碩士論文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6碩士論文
既然決定要出國到加拿大去,博物館也希望我盡量早一點去,我就要加緊腳步,快速把論文寫好,好早點畢業。之前在與張光直先生討論商王廟號時,已經通過歸納與推論,修正了董作賓和日本的岛邦男兩位前輩所推斷的五種祭祀的祭祀名單。現在又得出幾個新的觀點,值得先摘出發表。於是在《中國文字》二十二期發表「甲骨卜辭中五種祭祀祀首的商討」。五種祭祀是以翌、祭、、劦、肜等五個祭祀,持續不斷地向商王的祖先舉行。有必要探求何者為先。董作賓先生認為祭祀時先鼓樂的肜,然後跳舞的翌,最後以吃飯的祭、、劦結束,所以次序是肜、翌、祭、、劦。日本的岛邦男先生認為先大規模的舉行,祭的祀組包括與劦,規模最盛,所以次序應該是祭、、劦、肜、翌。這兩種說法都是主觀的認定,沒有支持的證據。我就發現有兩條卜辭,其序列都是翌、劦、肜。而且翌組與祭組、祭組與肜都是相連的,但肜組與翌組之間卻有一個空旬,明顯表現一祀與一祀之間的中斷。所以五種祭祀舉行的次序是翌、祭、、劦、肜。此文發表以後,大概就被認定正確,不再有異議了。接著又在《中國文字》二十四期刊登「五種祭祀的祀周和祀序」。從根據有年代月日的祭祀刻辭所復原的祭祀祀譜,求知「祀」指王的在位年數而非祭祀的週期。當時把所有先王、先妣祭祀完畢一周的時間,正常是三十六旬,約兩年就有一次輪替的三十七旬週期。對董作賓和岛邦男的意見提出修正。
趕在學期結束之前,我提出了《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的論文,通過口試,順利獲得碩士學位。我也把論文寄給日本的島邦男先生,請他就我對他提出的論證有所求教與回應。島邦男先生是非常有見地的甲骨學者,以個人之力,編撰《殷墟卜辭綜類》一書,對甲骨學的研究有非常深厚的影響,也是我平日欽佩的學者。他回信說自己還要花些時間考慮我的新意見,所以不能很快的回應細節問題。島邦男先生可能由於年紀過高,始終沒有寫文章正面回應我對他論點的問疑。

國內165屈萬里師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5屈萬里老師
這一年,屈萬里老師已從普林斯頓大學講學回了。第一次見面,老師交給我一個信封。打開一看,裡面都是一張張蓋過郵戳的舊郵票,是老師親自用剪刀,從信封剪下來的。老師怎麼會知道我集郵,還主動地幫我收集舊郵票。老師的舉動比當我父母親的還要親切,我感激得不知如何回應,心中立志,絕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一定要在學術上有所表現。
老師還透露,他在從普林斯頓大學的期間,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東亞系曾與他聯繫,希望老師推薦人才到加拿大去整理甲骨文。老師還告訴我,多倫多大學的史景成教授是他的好朋友,一定會好好的照顧我。有一天,老師要我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老師和李濟之先生接見我,原來請求推薦人才的信件是寄往中研院的,所以他們合力推薦我去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整理館藏的明義士先生所藏甲骨。他們曾經向博物館建議,讓我利用整理甲骨所得的結果作為我在台灣撰寫博士學位的論文。但是博物館當局回答,如果我利用博物館的材料作為取得博士學位的管道,那麼就不能付給我薪資。所以兩位老師轉而建議我放棄在台灣取得博士的念頭,將來再找機會在加拿大攻讀博士。我之所以讀中文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英文程度太差。我自己實在沒有信心可以把英文學好,更不用說有能力去攻讀博士學位。但是一想到我在軍中的一些體驗,我確實很想早點離開這個環境。於是我就做了決定,答應應聘,放棄在台灣取得博士學位的機會。不久,也就接到多倫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聘書,歡迎我隨時前去報到。

國內164戴君仁師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4研究所二年級:戴君仁老師的關心
讀研究所,既要修習足夠的學分,又要撰寫論文,一般要三年才有充分的時間取得學位。我則因為從大三得東亞學術獎學金起已開始專題的研究,所以到了研究所二年級時,論文已大致完成。有一天,戴君仁老師親自到第十研究室來找我。可能是顧慮到我已經結婚,或許有經濟上的壓力。老師告訴我,教育部已批准台大中文研究所招考博士班的學生,下學年就開始招生三名,希望我能應考。老師們都已經商量好了,除了教育部每個月給學生多少定額的獎助金以外,系裡還可以安排我當助教,每個月可以領有多少的薪資,兩者加起來,應該足以支付兩人的生活費用,因此鼓勵我作進一步的研究工作,不要去找工作。聽了後,我非常的感動。我只有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去旁聽老師的文字學課,之後我向金祥恆、李孝定、屈萬里三位老師的請教比較繁密,少再向戴老師請益了。戴老師竟然還如此關心到我的經濟問題,為我操心,替我解決問題。我當時即向老師表示,我的經濟情況完全沒有問題,我當然想更上一層樓,有機會一定讀博士班。

國內163摩托車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3摩托車之旅
結婚的時候內人陪嫁一輛日本原裝的本田牌50cc的摩托車,我自然帶來台北騎用。在六零年代,摩托車還算是高價的交通工具,校園裡好像只有我這一部,還不存在噪音的問題,所以可以開進校園內。我們租的屋子雖在南機場,上下班很方便。這年的暑假,就決定騎回高雄。內人橫向坐在後座,沿著省道,一路開開停停,當天停留台中,拜訪表哥。第二天也同樣停停開開傍晚才回到家。這是我這一生開車最久的一次,也是最洋溢愛情的一次旅行。大家似乎都不太相信,50cc的機車能跑那麼遠而不出狀況。我個性不喜歡開車,後來雖然定居國境遼闊的加拿大,而且開車旅行還是個時尚,但我從來沒有再開過超過三小時的車程。每開了二小時,腦中就不免想要打盹,所以我盡量不開車作遠途的旅遊。回憶中,只有一回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一行人來館訪問,我以私人情誼送他們到尼加瓜拉瀑布,又送到機場,我強打著精神達成任務。但是在還租借的旅行車時,可能就精神不濟,在地下停車場的轉彎處把車子給刮了一道傷痕,雖然保了險,自己還賠了五百多元的修理費。

國內162結婚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2結婚
祖母過世的時候,大伯父當船舶公會的理事長,要大事鋪張去辦喪事,因此也決定向二姨丈商借表妹作為準孫媳婦過來送喪。辦完祖母的喪事之後,父親就與四叔分家,在愛河邊的河北二路買了個三層樓透天的房子,打算一樓出租,二樓作為我將來的新房,父親、媽媽與弟弟住三樓。根據台灣的禮俗,家中如有長輩過世,要嘛就在短期內結婚,叫「順孝娶」,意思是依照老人家的意願而結婚,所以不是不孝的行為。要嘛就得等三年之後。既然我們已經把表妹借過來送葬,當然婚期就不要拖延太久。於是就在1966年二月在高雄自家舉行婚禮,喜宴就請總舖師在住家鄰近的空地搭棚烹飪。親友也提供歌舞的表演助興,章景明上台致詞,開口自稱「小子」,引得台下一片鬨然歡笑。這一晚,賓主俱歡。系主任臺靜農老師送給我一幅字及一幅畫作為賀禮。同學的禮物,還有印象的是張立青同學的一隻小紅木水牛圓雕。婚後不久,我們便在台北南機場的眷村,太太姑母家的鄰近租房子,開始了一種新的家庭生活。每天都享受到妻子精心烹飪的菜餚,不是宿舍的大鍋飯了。

國內161研一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1研究所一年級
一年期的預備軍官服役期滿,1965年的九月回到台大來讀中文研究所。很快就恢復文章的寫作,在《中國文字》十九期發表「燎祭、封禪與明堂建築」,提出所謂的明堂建築最初只是一座在高地沒有牆壁的亭子而已,因採光明暢故有明堂之稱。它是臨時的祭祀場所,不是久居之地,故不必建有牆壁。後來祭祀山川在戶外,就成為臺壇,祭祀祖先在戶內,就成為明堂。這時對於甲骨斷代的問題也開始注意,日本的貝塚茂樹先生對董作賓先生的斷代標準有異議,那是以後討論到甲骨斷代的問題時,也應該是不可避免而要討論到的,故而把關鍵性的段落「甲骨文時代區分的基礎-關於貞人的意義」翻譯成中文,刊在《中國文字》二十期,讓大家都能參考。
選論文指導老師
自從大學三年級以來,我對甲骨學周祭的研究已有相當的成果,所以決定以之作為畢業論文的題目。思考自己與金祥恆老師最為接近,而當時屈萬里老師又人不在台灣,而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講學,因此請求金老師當我的論文指導教授。但金老師回答,屈老師將來對我的幫助會更大,何不寫信去美國,向屈老師請求。果然屈老師答應了,並要我自己先行研究。這年下學期我也以「卜辭中殷代五種祭祀的研究」的論文題目,再次得到東亞學術基金會八千元的獎助金。
石磬懸吊
我的學長曾永義也得過東亞學術基金會的獎助金,他寫的題目是「儀禮樂器考」。曾永義在研究時覺得有必要了解石磬懸吊時的形象,以解決「磬折」的問題。因此由系主任臺靜農教授寫了一封介紹信,懇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協助提供地下發掘出來的石磬,讓永義同學用繩子懸吊以確定懸吊時呈現的角度,以便掌握對問題的了解。我陪伴永義去南港中央研究院,可是得不到協助。於是,我想到甲骨室的張秉權先生,他對我頗有好感,也許可以幫忙。果然張先生派助理劉淵臨先生帶我們去庫房,很順利的就把事情辦成功了,我也協助他畫一些圖樣,在《中國文字》十八期(1965.12)發表了「說磬」的文章。
高級英文課
中文系的研究所學生本來沒有要求必修高階的英文課程,我們這一屆開始卻要修不算學分的高級英文課,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英文能力。對大部分的中文系同學來說,這是很痛苦的事,起碼我是如此的感覺,但也不能不硬著頭皮去修習。在文學院裡,只有中文系跟歷史系的研究生要修這門課。上課的是位女老師,這位老師大概只教我們這一屆,事隔多年,好像大家都記不起她的名字。我只記得兩件事,有篇課文描寫到某人騎馬。我竟然不識horse馬字,把它看成house屋子。我想巫師可以騎埽把飛行,大概也可以騎屋子飛行吧。有一次,老師看我的英文程度實在太差,不想為難我,要我用verb to be做個句子就讓我通過。我知道verb的意義是動詞,那to be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又沒有辦法即時請教同學,只好偷偷地翻看梁實秋的英文字典,背了一句在黑板上寫出來。老師說不對。我很納悶,再對照字典,沒有錯呀!後來才了解,原來be是動詞,I am a boy這麼簡單的句子就對了。我不能不悲哀我的英文能力。後來我竟敢到加拿大拿博士,用英文教書,膽量也未免太大了。這門課,我竟也糊裡糊塗地通過了!

國內160拔腳指甲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0拔腳指甲
還有一事也值得一提。我的右腳拇指,不知因何緣故,往往長進肉裡,造成發膿疼痛,難於行動。之前在台大醫院以及高雄的私人醫院都做過手術。西醫說治療的方法只有把指甲拔掉,修整指頭的形狀,以後長出來的指甲就會正常。手術的時候要先在大拇指的骨頭打麻醉針,那種疼痛難於形容,有一次我痛得昏了過去。手術後更為難耐,腳一碰土地就疼痛非常,幾個月疼痛過後長出來的指甲,同樣又陷進肌肉的組織,又再次發膿疼痛。在服兵役的時候,毛病又再起,被送去嘉義的軍醫院治療,也還是用老辦法把指甲拔掉。在一個星期天的假期,我去雲林縣斗六鎮拜訪章景明的父親。章伯伯經營中藥店,看到我一拐一拐地走進去,問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把三次手術拔指甲的情形說明了。章伯伯就拿出一包黃色的粉末,要我回去後灑在患部上,說不定會有作用。奇跡地,從此我的右腳趾的成長就正常了。多少年後有人向我詢問這個藥粉的名稱時,章伯伯已經去世,問之景明,他也不知道當時伯父給我的是什麼藥,真是可惜。
住院
服役期間我第一次有了住院的體驗。我們的營區距離著名的北港媽祖廟不遠,廟前有不少夜間攤販。營裡的伙食非常的差,每晚,不是自己煮麵條就是到廟前吃宵夜。有一次週末吃了排骨酥,當夜不停的瀉腹,最先我還有力氣跑廁所,後來一點力氣也沒有,也無法控制排泄,任由穢物沾染衣物。由於正值休假,同寢室的軍官們都不在,沒有可求援的人。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早上曙光顯露,我就用爬的方式向辦公室的方向爬,希望值班的官長會在。終於被發現了,連絡車輛把我送到嘉義的軍方醫院。診斷是急性腸胃炎,休息了二、三天才出院,體驗住院的寂莫、無聊的感覺。
採購球衣
有一次營部接到上級的指示,說要派隊到營區來作籃球比賽。部隊的長官要我出差到嘉義市去買球衣,並且要缝上號碼。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願意立刻替我們縫製號碼的運動服裝店。店員解說打籃球的上衣都是同一個尺寸,無所謂有大小。我沒有穿過球衣,也不知道球衣真的都是同一個尺碼,別無選擇就買了回來。結果我的長官大為生氣,要我拿去退了,不然要我賠。店員在用縫衣機車上號碼之前,號碼要先用漿糊黏住,不可能拆下來再賣給別人,當然不肯退錢給我。我被夾在兩難之間,最後來個要怎麼辦隨你的態度,最後也就沒事了。

國內159啟方母喪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9啟方母喪
我不想多談軍中的情況。在服役的一年裡有幾件關係個人的比較重要的事件。一是黃啟方同學母親的過世。在大學裡,我與章景明、黃啟方最為要好,同學戲稱為三劍客,我為老大。北港與彰化不遠,又是休假日,所以我能去送喪而章景明不能。啟方因哀傷過度,全身竟虛弱無力,由我全程攙扶著前進,勾起了我對母親的思念。在我懵懂無知的時候母親就已過世了,我的腦中完全沒有母親的影像。看到他如此的哀傷,彷彿我就在送自己母親的喪,紓解了部份心中沒有母親影像的自咎。
祖母過世
這年我也遭遇了痛失祖母的傷痛。因為母親的早逝,祖母有點自責,對我是百般的寵愛,以彌補沒有給母親好生活的補償。祖母因中風而長年躺臥床上,後來無法自行轉動身體而需家人移動,以免皮膚潰爛。祖母是非常潔淨的人,甚至有排洩不能自主的時候,這種情況對她來說,是更加的不堪。他也知我已有婚約,在瀰留之前也早已交代手尾錢和紀念品給未來的孫媳婦。我以訃聞向單位請二、三天假期以便送喪。銷假回來服務時,輔導長竟然向我說,他已去了我家勘查,我家確實在辦喪事。我聽了後心裡非常反感,難道一個預備軍官會貪圖短短的二、三天假期,印製假的訃聞來請假嗎?或許他有職責上的必要,何必告訴我呢。這不是明告知政府對我們預備軍官人格的不信任嗎?後來他還拉我入黨,我盡量拖延,直到退伍前不久才簽申請表,趕不上入黨的審核時限,所以沒有成功入黨。當時還有個班長,竟然語帶威脅地說,不加入國民黨就是共產黨,等同叛國,用這種拙劣的方法招收黨員。如果我當時入了黨,他們是介紹人,說不定就會有麻煩,因為我後來被禁止回國。

國內158北港服役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8北港服役:
大學畢業,除了少數,本地的男同學都要去當兵。我在短暫的訓練後被分發到雲林縣的北港空軍警衛旅去當少尉行政官。可是報到後,很可能是為了不讓我知悉部隊的財務,卻名不符實地被改派任教官的工作。這是個小單位,業務是訓練新兵以備分發到各單位去充當站崗的衛兵。每梯次的訓練歷時約二個月,人員約有一連的數目,安排每個月都有一個梯次的入營與結業,所以經常忙碌於迎新與送舊的儀式。這是我初次體驗到腐敗的體制與讓我有厭惡政府的心態。所以後來我有出國的機會時,就毫不猶疑地接受,沒有考慮到了新環境,是否能適應的問題。
我的工作很輕鬆,但除例假日外,也不能輕易請得到假期。我的主要任務是晚上時,反覆地讓學生跟著我唸讀類似思想教育的題目。有些學員的資質很差,不但沒讀過書,甚至有點智障。我很吃力地教導某些學員學會最重要的三個答案。一是我們的國家叫什麼名字,二是元首是誰,三是我們信仰什麼主義。有些來自山區的學員不會使用錢幣,結業時還得請班長個別護送回家。對於住在城市的我,首次體驗到教育的死角。

國內157繼續深造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7繼續深造
繼續往研究所深造是好多同學的願望,我門前後屆的同學們好像都有女生考上本系的研究所。我們這一班卻特別,沒有女生繼續深造,作投考研究所的計畫。我們當屆考上台大中文研究所的計有程元敏、鄭良樹、章景明、黃啟方以及我五位(僑生曾傑成後來也在香港得到博士學位)。我們各有研習的領域;程元敏跟從屈萬里教授研究經學,鄭良樹跟從王叔珉教授研究校勘與莊子,章景明跟孔德成教授學三禮,黃啟方跟張清徽教授學詩詞,我則跟屈萬里教授學甲骨。後來五人都當上教授,在各自的領域有所發揮。這在他班也是少有的現象。

國內156班歌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6班歌
大學讀完四年,同學在賦別之際不免有留字、題詞一類的舉動。我由於沒有文藝的細胞,字又寫得差,最怕的就是這種場合。但對有才氣的同學來說,不免是個展現才藝的好機會。我記得和黃啟方合作了一件事。他用當時的流行歌調「秋詞」,填詞二章,以抒寫其即將畢業,母親臥病,前程茫然的心境。我用我能用到的文字學知識,以雙鉤的方式,用原子筆題寫在一位同學的册子上。同學們以為詞意有共同的心聲,又是流行的曲調,大家都會唱,立刻成為班歌。歌詞不但在班上傳唱,班上一位同學的女朋友的妹妹是電影明星,竟而把歌詞也傳到香港的影星群,同學都津津樂道此事。歌詞移籙如下:「繁華如煙,一夢四年,風雨識得人堪憐。春教人怨,秋愁難遣,含淚笑語話君前。醉不成歡,睡不成眠,有幾回月能圓!匆匆的來了,又匆匆的去了,回首已倉茫一片! 人生幾何,去日苦多,何事使君空蹉跎!花飄葉落,天涯行客,莫為流雲案悽侧。江上狂歌,林間長臥,也有無限歡樂。多少的新愁,多少的舊怨,不如隨風吹過。」

國內155謝信一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5謝信一同學
大學的最後一年,同學們對於即將的離別不免都有些感傷,尤其是來自僑居地的同學,從此就難有再見面的機會,所以決定來個西部半台灣的畢業旅行,讓同學有較長期相聚的機會。印象最深的是在大甲的停留。同學謝信一的家經營牧場,有空曠的場地讓同學們舉辦夜宴。記得謝同學唱了一首「老鼠偷吃紅龜糕」的歌,歌詞長而風趣詼諧,大家聽得前俯後仰,捧腹大笑。不想沒有多少年後回國來,聽到他開車時心臟病發作,竟然死在車內。英年早逝,特別令人感傷。記得還在在學時,他在公館附近的小丘上有個房子,同學們好幾次到那裡燒菜聚餐,留下幾多歡樂的記憶。不想這麼快就走了。

國內154頑皮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4頑皮
四年級的時候我選了鄭騫老師的元曲選。我對於戲曲的興趣不高,只是想對中文系所教的內容有個較通盤的認識而已,所以並不很認真。又一次在上課的時候,我坐在後排的位子,心有點不專,折了一隻紙飛機把玩。正好老師轉過頭到黑板寫字,我就順手把飛機丟向窗外,誰知被風一吹,竟然由窗外飛進教室,而這時老師也寫完字而轉回頭來,看見紙機朝他飛來。我嚇得臉色變白,只見老師從容地吟詠一句「窗外飛來一紙機」,又繼續上課,沒有追究是誰的惡作劇。從此我對鄭老師就存著一份愧疚之心,對他愈發恭敬。出國後有機會回國,也都央求曾永義學長陪我去看老師。在老師過世的前一天,我又從國外回來,和曾永義一起去探望。曾永義對著躺在床上的老師說:「許進雄來看老師了」,老師有氣無力的說:「噢!從加拿大回來了。」這個情景我永遠記住。

國內153自修日文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3自修日文
中學的時候讀到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對日本的文化或民族就沒有好感。那時日本電影在台灣很流行,尤其是愛情片,更是年輕人愛慕的事物。奇怪的是,我好像對這些東西不太感興趣。記得那時有部影片叫「請問芳名」,幾乎沒有學生不看的,社會也流行女主角頭上所繫戴的頭巾,我就沒有看過。但是在日本電影市場的衝擊下,我也不能免俗,看了好幾部三船敏郎主演的影片,尤其是「宮本武藏」。甚至有一次我到日本京都訪問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看到有個電影院,放映名叫什麼錦之助主演的全部四集的「宮本武藏」,我就從早上看到傍晚,還在戲院裡吃午飯。
家裡的長輩都在日治時代長大,都會說日語,有時會用日語交談,尤其是不想讓我們小孩知道的時候。但是長久以來,我不但熟悉其語調,個別的辭彙也懂得。大四在專心研究甲骨文的周祭(五種祭祀)問題時,知道除董作賓先生的著作之外,還有一本日本學者島邦男所寫的《殷墟卜辭研究》必須細讀,因此開始自修日文,以期掌握正確的意義。東亞學術基金會給我的獎助,部份就用來買一部錄音機,請嬸母錄音而讓自己跟著錄音練習讀音。可能是自己主動想學習的事務,所以進度就比較快。不像英文,從初一以來就年年補考。不久也嘗試用日文跟嬸母通信。結婚後交了一位日本筆友,對我的後半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詳後。

國內152甲骨集釋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2《甲骨文字集釋》
這一年是我和李孝定老師來往最頻繁的日子。老師正在完成撰寫《甲骨文字集釋》的最後階段,我要義務幫老師作引文校對原文的工作,所以我經常搭來往學校與中央研究院的交通車,前往老師的研究室就地翻撿書頁校對,或把原稿帶回學校來做。這樣,我就很仔細地把全文拜讀過一遍,打下非常雄厚的甲骨學基礎。到了收尾的階段,我大學畢業需要服兵役,被分發到遠離台北的地方,只好終止工作。老師在序裡也提到我這段的工作經驗。

國內151張光直教授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1張光直教授
這一年也發生了一件有關張光直先生的事。張光直先生是旅美的有名中國考古學者,在《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十五期(1963年)發表了『商王廟號新考』的文章。張先生發現商王的廟號可分為兩個大派別,這兩大派別輪流執政。上下二代的關係是舅甥而非父子。我覺得似乎可以從商代舉行周祭的規律的觀點提出論辯。我歸納甲骨第五期對上甲以來先王、先妣所舉行的周祭的名單和日期,從其祀譜編排的規律,發現商王法定配偶的數目不大於及位子的數目,母親的特殊地位的取得是因為有兒子及位。早期的規律是母以子貴,後期才改為子以母貴。上下兩代的王的血統關係是父子而非舅甥。於是寫了一篇「對張光直先生的『商王廟號新考』的幾點意見」向屈萬里老師請教,老師就把它轉送《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的編輯部,看看是否可以刊登。大家不相信一個四年級的學生有能力對大學者的論點提出辯正的意見,於是紛紛猜測那是屈老師所寫,因為不好意思由自己批評後輩,所以要以我的名字發表。聽到這樣的傳聞,不免有點不平,又不是如何了不起的文章,怎麼會說大學生沒有能力撰寫呢。但是心中也自喜,可見文章寫得有點份量,人家才會有這種揣測。後來《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的編輯部寄來信件,也附有張光直先生的回答,問我打算不打算把文章抽回來。我覺得自己確是有一些並非沒有理由的觀點,而且大學一個在學生的文章能夠登上中央研究院的學術刊物應該是種榮譽,所以回答還是想刊登出來,終於在1965年春天的《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十九期刊出。後來在國外,我有幾度和張光直先生見面,大家又心平氣和地做一些討論。甚至我在發表了有關甲骨鑽鑿型態斷代的專著後,張先生當面對我說,我舉的例證,在統計學上已達可取信的標準。後來在中研院紀念傅斯年與董作賓兩位先生的刊物的序裡,更讚許我的鑽鑿斷代為第十一個斷代標準。我還獲悉張先生兩度推薦我回國來參加漢學會議。對於張先生處處展現大學者的寬廣胸襟,從來不因學術意見的不同而影響對其人的評價,是我深深崇敬與佩服的。

國內149大四:未婚妻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9大四:未婚妻上台北
我的表妹蕭幸花,初中畢業之後就幫媽媽的忙,照料小百貨店的生意,有時也到本島來訂貨物。由於姨媽非常會做生意,客人應接不暇,表妹對於做生意之事並不是很喜愛。既然母親把她許配給我,她就有了不做生意的藉口。他想到台北來學習裁製服裝等技巧,以為將來作為人婦,主持家計作準備。姨媽也同意她上台北來接近我,增加彼此的認識。所以就在離台大不遠的羅斯福路上的登麗美安學校補習刺繡、裁衣、插花等才藝。同時在學校的附近租個房間,我們就有很多在一起的時間,培養感情,校園經常是我們課後的散心處。記得我之前領到東亞學術獎學金第一次撥款時,我就把全部的二千元,買了一條很粗的金項鍊送給她。那條項鍊不知幾兩重,看起來實在很俗氣,但我還是個學生,沒有社會勵練,想不出有什麼東西可以花得掉二千元。不過,其他三次撥款,我就用在買書等不辜負東亞學術研究基金會獎勵我從事研究的用意。

國內150許倬雲教授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50許倬雲教授
我向許倬雲教授請教有關周祭(五種祭祀)的時候,大概就是這一學年。五種祭祀是董作賓先生繼有名的「甲骨斷代研究例」之後的力作,出版了有名的《殷曆譜》四大冊。我的東亞學術研究題目包括這個子題。經過一年的初步研究,我的結論似乎和董先生的意見有些出入,希望能廣泛和這方面的專家們有交換意見的機會。許倬雲教授是哈佛大學的博士,剛回國來台大歷史系任教,還被選為傑出青年,是我們學生的偶像。他在《大陸雜誌》十卷三期(1955年)發表過「殷曆譜氣朔新證舉例」。我想許先生對《殷曆譜》的內容一定有很深的認識,所以透過歷史系的朋友表達去拜訪的願望。許先生上完課後在教室接見我,我向許先生報告我對五種祭祀研究的概況。許先生坦白跟我說,他對《殷曆譜》的推論過程沒有很深的認識,只是補充董先生結論的一些證據而已。許先生雖然沒有肯定我的推論是對的,起碼肯定我這麼年輕,就能夠對這麼大部頭的著作提出具有建設性的看法。後來在夏威夷我們又再次見面,許先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永世難忘,詳後文。我還聽說許先生和張光直先生共同推薦我回國來參加第一屆中央研究院舉辦的國際性漢學會議,因為某種的原因而沒有被同意,這一次的請教是不是後來許先生推薦我的主因,我沒有向許先生本人求證。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國內148成功嶺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8成功嶺
以前的學制,大學院校的男生,第三年暑假要上成功嶺接受三個月的軍事訓練,以為日後充當預備軍官的前期教育。初次接受嚴格的體能訓練,是很難讓人忘記的回憶。儘管祖母在我初、高中的階段,給我進補了多次,期望增強我的體格,但事與願違。從高中起我就經常會因激動而全身抽筋。發作的時候,不但手指緊握,手腳也都和身體緊抽成一團,這時就需要打針才能鬆解,沒有見過這種樣子的人會很害怕出事的。到了上大學,也許讀書是我喜愛的環境,就不在犯痙攣的毛病。上成功嶺報到的當天,不知為何,久未發作的痙攣毛病又突發了。報到處的職員們沒有辦法把我的捲曲的身子扳直,我的臉色也愈發黑青,好不容易找來醫官,打了針劑才紓解了我的痙攣,從此訓練當局就把我當作病號看待。出操的時候,如果我舉手說肚子餓要去福利社吃東西,教官也都會讓我暫時離隊。上級來檢閱的時候,大家要列隊在大太陽下接受檢驗,我一定被派在營裡留守。有一次在練習擲手榴彈時,竟然手榴彈一離手,我人也跟著倒了下去。
有件事讓我永懷難忘。在一次攀爬繩索的訓練時,我的手錶帶斷裂,整隻手錶掉進下面的污水坑裡。本校哲學系的吳東辰同學與我同排,毫不猶疑地捲起袖管,不顧髒臭,立刻跳進污水坑中摸索我的手錶。回國後每次碰到哲學系的朋友我都會問問吳東辰同學的近況。另外一件事,已記不得是在作什麼事,我投擲了一小塊石頭把一面玻璃窗給打破了,大概也沒有人知道玻璃是我打破的,但我主動地把我的過錯向當日的值星官報告。值星官認為我誠實可嘉,只讓我賠償玻璃的費用,但給我放榮譽假,即休假那天,不用早點名就可離開,也不用晚點名之前趕回營裡來。
訓練後回到學校,張清徽老師犒賞受訓的我們,然後在班上的女同學們面前,滑稽地操演我們所受的訓練,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圓滿結束艱辛的體驗。

國內147酒醉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7酒醉
大三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很丟人的事。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六月二十三日,不知道為何沒有找更多的人一起來慶祝,我找了同寢室,外文系的張椿培一起慶祝。第九宿舍之前的馬路邊有個麵攤子,是學生們經常光顧的地方。我們各點了一碗陽春麵及一個滷蛋,還加上一小瓶的啤酒分享。差不多各喝一杯吧,我就全身癱瘓,醉倒在地。張椿培把我背回宿舍,大家就開始手忙腳亂,有人騎車去買除解醉的藥,有人用冷毛巾敷我的臉,整整忙了一個晚上。後來我回國,經過曾永義耐心的長久訓練,終於能夠喝二、三小杯的威士忌烈酒而當上所謂『酒党』的第一副黨魁,不熟悉的人還以為我很能喝幾杯。
以前我有個錯誤的觀念,以為酒醉是因為喝下去的酒精量超過個人的負荷量。到國外後,因為社交的關係,也漸學會喝一些酒,白蘭地或威士忌可以喝上一百cc的程度。誤以為如改喝啤酒或紅酒,也可以喝上等量的酒精度。每次在家請客而喝一杯紅酒時,就覺得有點不舒服而依靠在沙發上休息,內人大致也誤會我不招呼客人。回國後有四次酒醉的現象。第一次是參加歷史系韓復智教授嫁女兒的酒宴,在還沒有上菜之前大家就用紅酒相互敬來敬去的,我大概才喝了一杯多一點,臉色就轉為蒼白而暈眩起來,有人說能替我用刮痧的方式解醉。幾個人不由分說,把我按在餐桌上替我刮起痧來。忙了一陣子,我痛得真的醒了過來。第二、三次我已記不起細節,但黃啟方提醒我三次醉酒都是喝紅酒。我就自己有了警惕,謹記在心不再喝紅酒。可是後來有一次與三位朋友吃飯,先是喝一杯啤酒,結果遲到的陳醫師說他帶來的紅酒質量多麼的高。我想喝上一口大致沒有關係吧。不想喝上一口後,我的身子馬上癱瘓,連趴伏在桌上都不行,就坐在地上而靠在牆壁,臉上也冒出汗珠。幸好陳醫師在場,立刻診治,也帶我去洗手間嘔吐。休息了一陣子後精神才回轉過來。從此我明白,我對紅酒和啤酒敏感,酒醉不全是酒精量的緣故。後來我碰到小人國遊樂園的少東,他很能喝,但和我一樣對紅酒敏感。

國內146甲骨文章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6甲骨學文章
獲得中國東亞學術研究獎學金後,我就立刻選擇研究的範圍,因為商代的祭祀項目繁多,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對所有的祭典作比較深入的認識,所以先就比較重要的項目下手。到了下學期的時候,研究報告就寫出來了,金老師就鼓勵我把比較有心得的部份挑出來寫成小文章發表。1963年六月,《中國文字》十二期刊出我的第一篇學術文章「釋御」。我發現甲骨文的御字,其實是兩個字形相近的不同字,一個具有禳除、抵禦的意義,一個具有動用車馬的意義。胡厚宣先生所發表的「茲用」與「茲御」意義一樣的說法有問題。「茲用」是所謂的兆側刻辭,說明這一次的占卜的預期占斷被採用了。而「茲御」則是驗辭,說明採用占卜的結果,動用了車馬而有了田獵的收穫。
暑假的時候,《中國文字》十三期刊出「說燎」,提出商代的新、舊兩派對於燎祭的內容一致,但字形卻判然有別。商代實行燎祭的目的除了求雨及山川的安寧之外,還可祈求無疾長壽,已具後來巡守封禪的雛型,到了周代才成為祭祀天地的周王專職。

國內145甲骨學者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5嚴一萍、張秉權兩位甲骨學者
大三這一年,我又認識了兩位甲骨學者。一位是嚴一萍先生。嚴先生跟董作賓先生學習甲骨學多年,有關甲骨的著作很多,但他不在大學教書,創立一家藝文印書館,大力出版甲骨學的著作,自視為董先生的傳人。金祥恆老師也是董先生的學生,所以把我介紹給嚴先生。文學院古文字研究室出刊《中國文字》都由嚴先生負責印刷方面的事務。他也邀請過我們到他在板橋的家吃飯。後來我出國了,和他更保持頻繁的書信連絡,一直到嚴先生在美病逝為止。藝文印書館如有出版甲骨方面的書,大致都會送我一部,甚至《商周金文總集》這種大部頭的書。後來我有好幾本中、英文的著作,他不顧虧贏,都替我出版。
另一位學者是張秉權先生。李孝定老師是中央研究院與台灣大學合聘的,研究室就設在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張秉權先生是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研究員,甲骨室的主任,主要的研究是作《殷墟文字丙編》的綴合。我去中央研究院請教李老師,也就認識了張先生。張先生也看重我這位懂得甲骨文的年輕人,讓我進入他的工作室,初次見識到甲骨的實物。到了我大四的時候,張先生主動提出要我大學畢業後不考研究所,馬上進入歷史語言研究所當他的助理。他保證我當助理的升遷速度可以和讀碩士班一樣的快。我把這個訊息告知金祥恆與屈萬里兩位老師,徵詢老師們的意見。兩位老師都反對我去歷史語言研究所,認為通過研究所的管道比較正確,進階比較可靠。我也和張先生的助理,劉淵臨先生很熟。他的專業是把甲骨上的文字拓印出來,他把全套的拓印技術教給我,使得我日後能夠到加拿大整理明義士博士收藏的甲骨。

國內144《尚書》課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4屈萬里老師的《尚書》課
1962年升上三年級,上屈萬里老師的《尚書》課。屈老師是國內有名的學者,在好幾方面都有評價很高的論著。他最有名的是漢石經、經學與版本學的研究。在甲骨學方面,更出版了《殷虛文字甲編考釋》,還有『河字意義的演變』、『岳義稽古』等超過二十篇的論著,當然是我要仔細請教的大師。屈老師初次看起來有點嚴肅的感覺,後來才知道他非常的溫和,喜歡說笑話。屈老師絕對容忍不同意見的提出。記得講到『高宗肜日』這一篇時,他根據甲骨卜辭的現象,反駁歷來說尚書者以為是記載商代的高宗武丁祭祀成湯之事,認為應是後代的商王以肜祭祭祀高宗武丁。這一點是對的,但是又引用吳其昌先生的說法,懷疑祖己即武丁之子孝己。當時我已經在進行『商代祭祀的研究』的研究,根據文獻及卜辭,孝己被封為小王,但未及位就去世,所以在商王武丁已死而被祭祀的時候,孝己就不可能還存在而能對武丁有所匡諫。肜祭是周祭系統裡頭的一輪,周祭是到了祖甲的時代才成為有嚴密系統的祭祀,到了第五期帝乙的時代又恢復其嚴格的祭祀制度。稱呼祖己應是二代之後才有的稱謂,祖甲之後的二個世代而有嚴密周祭的時代最可能是第五期的帝乙與帝辛的時候。在休息的時間,我就去老師的研究室把這個意見給表達了出來。老師大表贊同,下一節課立刻向同學們更正他早先的觀點。屈老師後來成為我論文的指導教授,指導的就是有關周祭(五種祭祀)的研究。

國內143孔孟學會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3孔孟學會
可能因為我是當時的中文系總幹事,有一天教務處的課外組職員來找我談。大概是基於政府的政策,敦促我到課外組向學校申請成立一個研究孔孟學說的社團。我趁機提出經費的要求,學校也答應每個月的聚會都會補助一定數目的茶水費用。於是,找來各系的同學簽名,很快就成立了孔孟學會。每個月的聚會我就去找來認識的十幾個哲學系、歷史系、人類學系與中文系的同學,大家聊聊天,吃些糖果、茶水。有時還爭取到贈送書籍給與會的人,大致都是有關儒家思想的哈佛燕京學社的引得,多少還有點學術的味道。當時因為沒有談及邀請學者專家來演講可不可以申請補助,所以沒有辦這一類的活動。

國內142獎學金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2大二:東亞學術研究獎學金
1961年升為二年級,文字學是必修課,又是自己確定目標的科目,當然要好好學習。這一年的文字學改由李孝定教授來教。李老師的專業就是文字學,尤其他正在編寫《甲骨文字集釋》,這本書的撰寫體例是把各家對某個甲骨文字的解釋匯集在一起,然後以個人的意見做為總結。李老師當然對甲骨學的資料非常熟悉,也是我求教的良好機會。因為被董作賓先生責罵後,一時不太敢接近第十研究室向金祥恆老師請教,所以大半的時間都向李老師求教。他沒有碰過這樣對甲骨學有興趣的學生,所以也悉心教導。到了下學期,他告訴我一個申請研究專案的機會。原來美國某機構提供經費,在台灣成立中國東亞學術研究基金,重點是提供必要的獎助,以期提高研究人員的意願與成果。獎金的項目,有些是獎勵學習冷門的學問,如選修蒙古文。有些是從事研究專案,需要提交研究的結果。老師要我申請的是專題研究這一項,資格是講師以下這一級。於是我擬了個『商代祭祀的研究』的論文題目,由戴君仁與李孝定兩位老師共同推薦。應該是這兩位老師的名望,才有可能讓一位大二的學生獲得中國東亞學術研究獎學金。獎金是八千元,為期一年,從下學年開始分四期支領。當時的宿舍的伙食費一個月才一百八十元,可想見我是多麼的興奮能得到這個獎學金。

國內141系幹事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1系總幹事
大一的下學期,中文系開始辦理系總幹事的改選。系總幹事的主要工作是辦理下一年度的迎新會,出版系的學生刊物「新潮」。如果有餘力,再舉辦一些像演講、郊遊的活動。傳統一向由二年級或三年級的同學擔任。不知開始的時候是由那位同學鼓動的,我竟然同意與另一位二年級的學長競選系總幹事。我記得大家的投票意願不高,我雖然得票數較高,但達不到法定的人數,還得到各班去爭取簽名,取得法定的數目。被選上系總幹事後,我依慣例辦了三件事。
迎新會
第一是迎新會。全班同學同心協力,有的負責買茶點,有的籌劃節目,有的佈置會場。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某同學在黑板上展示書法,用粉筆寫下幾個中文系迎新晚會一類的大字。大家沒有很費心注意所寫的字。來賓中有位傅宗堯老師,站起來斥責,讀中文系竟然把字給寫錯了。大家很惶恐,問負責的同學,回答說是出自某一個碑銘。原來南北朝的時候,異族統治中國北方,學習漢人文化,但是學得不很道地,經常寫錯字,以致唐代有正字樣的舉動。這位老師的指責給我很深的印象,以致我後來也不太能贊同有些書法家以寫這類的錯字為有來源、有學問的態度。
「新潮」出刊
第二是出版「新潮」。雖然我早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認識高我一班的學長曾永義,他當學校刊物「大學新聞」的主編,應該很有編輯的經驗,他有可能答應我的邀請而來編輯「新潮」。但我想這應該是表現我們這一班能力的時候,所以就敦請同班的黃啟方來擔任。我們在一起學習已有一年的時間了,我很欽佩他在文藝方面的能力。「新潮」出刊後的風評很好,這大半是啟方首次展示他的才華。後來他和曾永義合編《國語日報》的「古今文選」,更當上了國語日報社的董事長。這一期的「新潮」我也貢獻了一篇文章,不是啟方賣的面子,而是教我們詩選的葉嘉瑩老師,把我所寫的作業作為投寄新潮的稿件交給啟方。我報告的內容是有關陶淵明的詩,用「致情」的筆名發表,是我這一生唯一有關中國文學的文章。
沈院長演講
第三件事是安排演講。同學們討論之後,很想聽梁實秋先生的演講,梁先生是研究英國文豪莎士比亞戲劇的專家,我們中文系的學生對於外國文學很陌生,梁先生的大名一定可以吸引來大批的聽眾,比較會有成果。於是我去找系主任臺靜農教授,請臺老師寫一封介紹信,好讓我容易邀請到梁先生。於是我找了哲學系的郭博文同學一起去拜訪梁先生的家。梁先生接見了我們兩個,很客氣地解釋他已好久不作公開的講話,要我們找其他合適的人。這次雖然沒有邀請到梁先生,但已感受到一位大學者的風采。接著我獨自去見文學院長沈剛伯教授,他一下子想不出好題目,我建議講明代的方孝儒,他說剛在別的地方演講過,需要換個題目,改天再給我。後來沈院長給的題目是「從蟑螂談到人」,講題新鮮,果然吸引了非常多的聽眾。這次的演講我鬧出一個大烏龍。演講的場所是文學院一樓的教室,不但座無虛席,教室外也擠滿了人。快到了演講的時間,一位同學突然問我,為什麼我還沒有去院長的家恭請一起前來。我很懊惱自己缺乏經驗,竟然沒有想到要去迎接院長。我沒有想清楚,也沒有作必要的交代,立刻騎腳踏車飛奔前去沈院長的家。結果得到的回答是沈院長早已出門了。我立刻又奔了回來。沈院長已經在開講了,不知有沒有人上去作介紹。門外又擠滿了人,不得其門而入。我只好在門外忐忑不安地等待演講的結束。

國內140婚約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40婚約
被董先生一罵,我只好打消暑假留在學校學甲骨學的念頭而回高雄了。回到家後,媽媽要我到澎湖去探望外公。同時也聽到二姨媽的女兒來家拜訪過,而我的好朋友,高三的同班同學,也來家裡找過這位表妹。於是我依媽媽的意思,就搭船去澎湖的馬公找外公,打算住幾天,作禮貌性的拜訪而已。外公先是育有三女,家母排序第三,於送給祖母後,連續生育三個男孩。除母親隨祖母到高雄外,外公的子女都在馬公成家立業,所以我有很多的親人需要去拜訪。外公兼為鞋店的家是在一條只有一公尺寬的老窄巷裡,以前是馬公最熱鬧的商業街道,當時已沒落,少有客人前來光顧,訂做皮鞋了。外公也只把開店當作打發時間的玩意,整天在馬公街道串門子。我考上台大中文系第一名的訊息被他到處張揚。外婆長年吃齋禮佛,除作二位老人家自己的飯菜外,偶而也照顧一下店的門面。我就住在外公家的樓上,白天一一到各位舅舅與姨媽的家拜訪。馬公市區很小,不一會就全部走完了。
二姨丈在醫院當總務,二姨媽在菜市場內經營日用百貨的買賣,生意非常好。三舅媽就在其隔壁經營鞋店。初次拜訪的時候,二姨媽問了很多那一位到我家找表妹的高中同學的很多事情。這位同學考上的學校不理想,所以沒有去報到,想自修而於一年後再報考。姨媽關心他之所以不去註冊是否是因為經濟的原因,表示可以給予經濟的幫助等等情事。二姨丈是高雄人,在未搬到馬公前,他們就住在我朋友家的隔壁,所以表妹和我的同學可說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姨媽的話語讓我感覺到有意要讓我的表妹匹配給我的朋友。我也很高興可以和我的朋友有更近一層的關係。
本來只打算在馬公作短暫的拜訪就回家的,不想碰上了颱風,澎湖與台灣本島的交通完全中斷。我只好繼續住下去,等待恢復通航。姨媽也改變了話題,開始對我的狀況做種種的探問,包括個人的隱密事,像有沒有女朋友一類的事。還有,說她小時候與我母親的交情如何要好,經常偷偷地幫助母親等等的過去往事。隔天竟說母親托夢給她,希望能促成我與表妹的親事,讓她們姐妹更加親上加親,因此希望我同意母親的願望,與表妹結婚。我感到相當的詫異,原先不是有意要把表妹許配給我的朋友的嗎!怎麼卻變成要許配給我呢?我不知如何應對才好,回應說要私下與表妹談談才行。姨媽沒有生育兒女,領養了一個女孩與一個男孩。我和表妹沒有血緣上的關係,所以結婚是不礙事的。其實以前的社會鼓勵交表婚,現在基於優生學的原因,法律才明白規定表兄妹之間不能通婚。當時澎湖的民風非常保守,連已訂了婚的人都不能私下見面,我的要求算是有一點難於安排的。不過,還是讓表妹和我私下談話。剛開始時,我們兩人默默以對,不知從何處開口才好。畢竟是我請求與表妹談話的,所以我首先問她和我朋友的交情,她回答因小時候是鄰居的關係,所以保持聯絡,但也只是維持普通朋友的關係而已。我再問她知道母親要把她許配給我的意願嗎?表妹答說知道。那麼,同意嗎?答說同意。我那時正好戴有一件嬸母買給我的金戒指,就脫下來送給她,她也回送自己所戴的戒指。婚事就這樣定下來了。我在澎湖拜訪親戚的這段期間,二姨丈正好出差到台灣本島去了,表妹婚約之事沒有被諮詢到。姨丈很疼表妹,竟然沒有參與這種重要的決定,當然非常的不愉快。但我的學歷和人品沒有什麼好挑剔的,所以並沒有作太多的反對。我回高雄後告訴媽媽這件婚約,她覺得既然我本人已做了決定,就沒有什麼好反對的餘地了,何況大家是親戚呢!但要我暫時對嬸母隱瞞這個消息,因為她有意要促成我與她姪女的婚事。從此我就與表妹頻繁通信,培養感情。住宿舍時,一聽摩托車的聲音,大半就是表妹寄給我的限時信到了。

國內139董先生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9董作賓先生
到了大一的下學期,就經常請教金祥恆老師有關甲骨學的內容。金老師很高興我有學習甲骨學的興趣,同意讓我在暑假期間到他的研究室,第十研究室(古文字學研究室)看書,因為所有有關甲骨學的書籍都存放在那裡。考完期末考,心情已輕鬆。第二天一早,就來到第十研究室報到。門已開啟,但金老師還沒到,有位坐在門旁書桌的女士讓我進去,後來知是田倩君女士。我坐在大桌的椅子等候,並拿出帶去的書來閱讀。不久,有位個子不高的老人家進來,問我幹什麼,我答說金先生讓我來這裡讀書。他又問我現在看的是什麼書,答以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接著又問我有什麼感想,我答以覺得書中有不少的錯誤。他一聽到這個回答,竟然大聲斥罵起我來,我一時獃住,也不知老人家動怒的原因所在,就動也不敢動,竟然接受近半個小時的怒罵。等到他有點氣緩的時候,才趁虛趕快逃離圍睹第十研究室的人群。事後一打聽,才曉得這位老人家是頂頂有名的甲骨學者董作賓先生。因為中風過,有時情緒不穩定,所以我才因小事被罵。從此我就不太敢接近第十研究室。他去世後,金老師就讓我在第十研究室有個位子,把研究室的鑰匙給我。學長黃然偉當時也有一個位子,他後來到澳洲讀博士,就在哪兒任教。那時系裡還有兩個研究古文字學的學長,一個是劉文獻,很少在學校見到他,後來留學日本去了。另一個是韓耀隆,比較偏重文法方面的研究,後來到私立淡江大學任教。看來當時還有不少同學對古文字有興趣,不像現在寥寥無幾。

國內138初作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8初次刊登文章
上大學之前,我的功課以數學為最佳,作文的能力普通而已。看到班上有同學在《國語日報》的學校花絮欄上刊登簡訊,感到羨慕與敬佩。上了大學,第一學年就認識了高我一班的曾永義學長,他當時主編學校的新聞《大學新聞》。我寫了一篇『給弟弟的一封信』交給他,看看能不能刊上版面。稿件上沒有署名,我想如果可以刊出來,學長自然會替我填上名字。不想永義學長辦事不是很謹慎,隔了一段時間,文章雖然刊登了出來,但是卻沒有作者的名字或筆名。我有生以來第一篇被排版公佈的文字竟然沒有署上名字,失望的心情難於形容。這一年我又寫了一篇算是蠻長的文章,「論漢武帝的功過」,也被刊登了,但已記不得刊物的名稱。

國內137選修課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7選修課
大學一年級初次碰到選課的問題,之前都是學校規定我們要讀什麼書、上什麼課。那時剛上大學,也不認識任何學長,學校也沒規劃學長制度以幫助新生的學習。我們只好自己斟酌選課。選課單中有理則學與中國哲學概論選擇一門。對剛從高中畢業的人來說,對這兩門功課的內容都覺得很陌生。哲學的意義似乎還有點模糊的概念。理則學則是第一次看到的辭彙,所以想探索究竟是什麼東西,就選了殷海光教授講授的理則學。上了課才曉得殷先生很少講解書裡的內容,談論的大都是時局與時人的是非。我一向對政治不感興趣,所以覺得上課時間很難捱過,後來發覺老師從來不點名,於是開始逃課,現在也記不得考試的時候是如何準備課業的。還好,每個人都及格了。在我當學生的漫長過程裡,這應該是最沒有受益的一門課了。
印象很深的另一門選修課,是杜維運老師的中國通史,使用錢穆的《國史大綱》為教本。杜老師不照課本讀,講到重要的文獻時,他就在黑板上把整個句子寫下來讓我們看清楚。他是用默寫而不是抄寫的方式!我一向記憶的能力很差,難得能把整首的詩歌背下來,對於杜老師的這種超人記憶能力我要檢驗一下,看看是否真的有這麼厲害。我一一校對原文的結果,竟然都一字不差,敬佩之情,不言可喻。有趣的是,多少年後,老師的公子與我堂妹的女兒結婚,我平白的在輩份上昇了一級,有機會和杜老師、師母打幾場麻將。

國內136初識甲骨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6旁聽文字學
高三在讀《廣雅疏證》時,就了解到文字、聲韻與訓詁學之間的密切關係。所以上了大學,我就有很大的企圖心,決定去旁聽二年級的文字學與三年級的聲韻學。戴君仁老師教文字學以王筠的《文字蒙求》為主要教材。在旁聽了一段時間後,覺得其內容還不能滿足我的學習目標,所以私下又閱讀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每當有疑惑之處就拿去問老師。印象比較深的問題,是讀到『(盟)』這個字,歸屬在囧部之下。解說囧是窗子的象形字,盟字的意義是諸侯會盟,以盤盛血,囧,皿聲。以盤盛血而立盟好像是一種對會意字的解釋方式,但結構的分析卻又說是形聲!段玉裁的注解又說字的三種字形各本都作從血,因血與盟的聲韻不諧合,所以改為從皿聲。我不理解,如果是從皿聲,則囧的部份該為表達意議的意符,所以囧的意義應該與諸侯的會盟有關。但囧既然是個窗子的象形字,窗子又如何會與諸侯的會盟有關呢?如果依據段玉裁的注,皿是聲符,則其篆文與古文的明的部份豈不是成為意符,那麼明和諸侯會盟又有什麼創意上的關係呢?戴老師對我一連串的問題感到驚訝。一個大一學生如果好奇而讀《說文解字》也還罷了,竟然還提出讓他難於解答的問題,所以對我刮目相看,也愛護有加,後來給了我好多鼓勵與幫助。
初識甲骨文
系裡對文字學有專攻的還有金祥恆老師,我也向他請教好幾次,那年文學院的古文字研究室創刊《中國文字》,金老師送我一本,裡頭有篇他寫的文章『釋虎』,談到虎字的甲骨文就畫一隻老虎的形象,後來經過各種的演變,逐漸成為現在的虎字以及隸書、草書等各種型態。我讀了之後很受啟發,了解到,若要對中國文字的創意有正確的解答,以目前資料保存的狀況看,應該從商代的甲骨文下手,因此就確定了自己以後從事學問的目標,甲骨學。所以從大一起就多親近金老師。

國內135宿舍伙食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5宿舍的伙食
住在收納新生的第七與第八宿舍,最令人感到困擾的是伙食的問題。大概因地處耕地之中,田埂窄小,不方便車輛運送物資到這兒來,沒有商家願意來這裡辦理伙食,所以同學們大都到校本部的餐廳去包伙食。因此,不管有沒有課都得一早外出去吃早飯,還得等吃完晚飯後才回來。因為地緣的關係,也大都在第九與第十的聯合餐廳包伙。那時候的經濟情況普遍不好,大家收入有限,太貴的伙食大概消費不起。包伙一天三餐,每個月才一百八十元(好像開始時是一百五十元),菜色當然很差。記得黃啟方談起,他多少年後到韓國去拜訪以前來台就讀研究所的老同學李章佑教授,某次早餐特別安排當時宿舍的菜色是八顆花生、一小塊豆腐乳及少量醬菜時,不免有些心酸,但同時有值得回憶的懷舊感覺。我雖然出生在中下的人家,但到了高中的時候,家境已很有改善,尤其是祖母的關愛,吃得比家裡其他的成員好,所以對於食物很挑嘴,很不能適應宿舍的伙食。可能由於經常吃不下,用飯量小,身體就差了一點,每次撘乘公車都會嘔吐。也可能因此我比較專心讀書,不太外出遊玩。
住在第七宿舍時發生了一件事,害得管理宿舍的教官急得到處打聽我的下落。下學期的時候,同班的黃國祥在新生南路這一邊的學校對面,租了教堂附設的宿舍,也把我拉去作伴。我沒有向學校辦理退租的手續,所以名單上還有我的名字。有一次國文課的作文,出的題目是書信文體。我想不出要寫給誰好,臨機一動,就寫給校長,把宿舍裡的問題大致談了一些。想不到張清徽老師沒有告知我,就把作文寄給校長。大概校長批示下來,要求管理的教官有所改善。宿舍的教官就天天來找我,卻都找不到人,不能回報宿舍改善的情形。

國內134文學院三劍客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4文學院三劍客
文學院各系一年級的新生,南部上來的大都住在相鄰的第七與第八宿舍,不同系所同學之間的互動不但多,也相互有所了解。我們這一屆有幾個學生學習的表現顯得和一般的學生有點不一樣,好像對於讀大學已胸有成竹,早有規劃,被同學戲稱為文學院的三劍客。哲學系的郭博文,喜好西洋的哲學,博學多聞。歷史系的李榮村愛好歷史地理。中文系的我專研中國文字學。我們三個早確定了自己讀書的性向,而且也已投身在研究的領域之中,算是有點另類。因此被戲稱為文學院的「三劍客」。當時我又另有一個封號。讀書的時候我習慣用不同顏色的筆做不同的記號,所以上衣的口袋上經常帶有幾隻書寫不同顏色的鋼筆,也是很另類的,因此得了「五星上將」的諢號。郭博文教授和我一直在學術上繼續有所發揮,但李榮村好像在學術界比較沉寂。升到大學二、三年級時,李榮村住在專門收納僑生的宿舍,那邊有比較好的伙食,我偶而也去那邊用餐,就會去找他下象棋。李榮村的棋藝比我高出很多,輸一盤付一塊錢。有時下到中盤,他還可以讓我換邊繼續交戰,我還是輸。輸了多次之後,就又讓我一隻馬,還是輸多贏少,我因之也就失去跟他下棋的意願了。

國內133武俠小說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3看武俠小說
啟方說我在新生訓練的時候讀武俠小說。看武俠小說是當時學生很普遍的現象。我先從漫畫書,或叫連環畫冊看起。那時出租連環畫冊的小攤子很多,價格不貴,可以當場看,也可以租回家與大家分享。連環畫冊的內容五花八門,圖繪大都是線條描的,也有取自電影的照相版。小學的時候我對愛情的故事不感興趣,閱讀常偏重於俠義的故事,像施公案、七俠五義、水滸傳一類的故事。到了中學更延伸至報紙連載的《土包子下江南》、《牛伯伯打游擊》一類的政治漫畫。更因繪畫《牛伯伯打游擊》的牛哥也以李費蒙的名字發表《賭國城城》、《情報販子》等長篇小說,我也開始有閱讀長篇小說的習慣。當時出租小說的小店舖不少,很少有購買小說作為典藏的。或許是個人的喜好,我對愛情小說沒有太大的興趣,而當時可能因政府的政策性,不涉及時事的武俠小說有大量的出版,因此我閱讀了大量的武俠小說。在中學的時代,升學是學子最重要的奮鬥目標,任何妨害升學的是都被認為不正當的,所以在學校就不讓老師知道,在家裡也都是偷偷摸摸的方式,怕被家長發現而怪責。在家裡閱讀時,每當有家人走近,就慌張用學校的課本把武俠小說給遮蓋起來。祖母不知其利害所在,有次竟然問起我為何讀書還做這種慌張的動作。到了住進台大的新生宿舍,地區比較偏遠,四周又都是田埂,交通不方便,別無其他的娛樂項目,只好用租來的武俠小說排遣及紓解學習的困頓。租來的書有期限,故大家要儘快的讀完,以免錯失歸還期限。武俠小說的裝訂都是小冊的,常常是書一被租來,大家就輪番閱讀。好多現在當教授的人,當時都是閱讀團的成員。

國內132三劍客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2三劍客
我們的班約有七十人,通過聯考與海外甄選而入學的大概各有一半。到了第二年,本地生大概有一半轉到別的系所了。在大學四年中,我們這一班有三位經常形影不離,至今已知交近五十年,仍非常的投契。我們都同年出生,但我的生日略為早點,故被尊為老大。老二章景明、老三黃啟方。三人在系裡表現都不錯,被同學戲稱為中文系的「三劍客」,後來也同時考上台大的中文研究所。
我們三人的性格和才情都不一樣。2000年我在給啟方的散文集《心情連結》(2004.07)所寫的序,見附錄,對我們三人有所描述。「景明性子豪爽,最為聰明,有過目不忘之能,一支曲子往往只聽一次就會唱。啟方溫溫文文,但胸有成竹,作事有板有眼,且很有文采。……我則是胸無城府,不知忌諱,常說不得體的話,且天資不高,一首五律要讀上幾天才會背,而且沒兩天就忘了,以致到現在也還只能唱完一、二首歌。但是獨對文字學有特別的愛好和領悟,大一就開始學習商代的甲骨文,頗受師長們的關注和期許。除文字學外,我似乎什麼事都不會做,也作不好。幸好我待人真誠,朋友都能原諒我的短處,也經常替我善後,安排事宜,我也欣然接受他們的安排和指派。景明、啟方經常與我同行,故照顧我特別多,令我心中無時不在感念。」
我和黃啟方的交友有段趣事。我有好幾次聽到啟方提及,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很想揍我一拳。我一直納悶,以我的個性哪會做出讓他有要揍我的念頭。等了四十幾年才得到答案,他在為我的書《簡明中國文字學》寫的序裡說,『四十年前,剛考上臺大中文系,從榜單上知道,「系狀元」是個叫「許進雄」的「好漢」-必定不會是女生的!心想倒要先會會這號人物。在九月中的入學典禮上,赫然發現坐在自己前排左邊、留著平頭、戴著眼鏡、正聚精會神的在看武俠小說的人,就是「系狀元」許進雄。一時興奮,就親切的拍拍他的肩膀跟他打招呼,原希望他也能有同樣的回應-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見面,而那個年代像我們這些由臺灣中南部鄉下來臺北的大孩子,說有多青澀就有多青澀,急於認識同班同學的意念是相當強烈的,又何況-許進雄-他是「系狀元」呢!--不想被我拍了兩下,他只轉過頭瞄了我一眼,透過鏡片流出來的眼神是冷峻的,神色中似乎在怪我打斷了他的「練功」,並且又迅速的回過頭去繼續他的「功課」。我大為反感,心中不停的嘀咕著:這傢伙、有什麼了不起、以後絕不理他……..。不想一轉眼四十年漫長的歲月過去了!我不但不能不理他,四十年來,越來越能欣賞他認真純樸、隨緣無悶的性情。』我想當時的情況是我不想發出聲響以干擾講堂的氣氛,回頭望一下則是為了確定是誰,打算下課後才來敘交。

附錄;

《簡明中國文字學》黃(啟方)序
「認真、隨緣而無悶」
真有些不可思議呀!
與進雄竟然能持續四十年如兄弟般的情誼,甚至包括自己在內,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感覺。四十年前,剛考上臺大中文系,從榜單上知道,「系狀元」是個叫「許進雄」的「好漢」--必定不會是女生的!心想倒要先會會這號人物。在九月中的入學典禮上,赫然發現坐在自己前排左邊、留著平頭、戴著眼鏡、正聚精會神的在看武俠小說的人,就是「系狀元」許進雄。一時興奮,就親切的拍拍他的肩膀跟他打招呼,原希望他也能有同樣的回應-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見面,而那個年代像我們這些由臺灣中南部鄉下來臺北的大孩子,說有多青澀就有多青澀,急於認識同班同學的意念是相當強烈的,又何況-許進雄-他是「系狀元」呢!不想被我拍了兩下,他只轉過頭瞄了我一眼,透過鏡片流出來的眼神是冷峻的,神色中似乎在怪我打斷了他的「練功」,並且又迅速的回過頭去繼續他的「功課」。我大為反感,心中不停的嘀咕著:這傢伙、有什麼了不起、以後絕不理他……..。
不想一轉眼四十年漫長的歲月過去了!我不但不能不理他,四十年來,越來越能欣賞他認真純樸、隨緣無悶的性情。
進雄在古文字學上的天分,就像他在玩電腦上的高超表現一樣的令人咋舌;當我們這一個年齡層的「中古」人面對日新月異的電腦欲迎還拒以至手足無措時,進雄卻早已能完全掌握電腦的精密多樣的功能,能隨心所欲的驅遣運用;就像當年大部分中文系二年級的學生都為「文字學」而苦惱時,進雄則早已跨越古文字而進入「甲骨文」的殿堂,日後更以精深的研究改寫了許多卜辭上的成說,奠定了他在甲骨學上的地位;大陸安陽博物苑甲骨文展覽館中懸掛的甲骨學權威學者的肖像,他是臺灣地區除了前輩甲骨學大師董作賓彥堂先生外唯一的一位。這也是我們兄弟們津津樂道而引以為榮的。
進雄在臺大拿了碩士學位後,奉屈翼鵬師之命,遠渡重洋,到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館去整理館藏的甲骨片。這一去沒想到就回不了台灣;以進雄率真的個性與略無避諱的言談,竟使他成了黑名單中的一個;當我們知道他被懷疑到這種程度時,不禁要慨嘆那些打小報告的所謂「忠貞分子」,不知傷害多少真正忠貞的心!經過各方人士的解釋,總算能讓他回台灣了。闊別多年,進雄仍然是那個樣子,除了增加一句習慣性的口頭語「我們那邊外」,幾乎一點也沒變。在台灣只有短暫停留,當我們為他送行時,他竟情不能已、熱淚盈眶;我們知道他是多麼珍惜兄弟朋友的感情呀!此後,我們盡可能安排請他回台大中文系擔任客座教授,而他也有強烈的意願想回來貢獻所學,好好教幾個學生。七年前,我有個機會要籌備一個新的中文系,打了一通長途電話邀他回來一同打拼,他二話不說的答應了,並且立刻作回臺的準備;後來又得知我又放棄了那個機會時,他也沒說半句不滿的話,因為他總是相信我的決定是必有道理的。
進雄終於回到台大中文系專任教授,回到他當年讀書的研究室了!而造化弄人,我卻在同時從台大中文系退休了!誰能料得到?
世新大學成立了中文系,我要求他來教文字學,他就來了,然後就著手寫這本「簡明中國文字學」。他總是這麼認真,無論是玩電腦遊戲、交朋友、教書或作學問,他都是這樣認真的。認真是認真,卻無所爭,也因此雖然天天生活在這擾嚷不安的濁世中,但從沒有刻意逃避,而一樣可以達到無所罣礙之境。這就是進雄!
書要印行了,進雄對我說:「你就寫一篇序吧!」那麼,這就算是序吧!
二千年六月二十日於新店心隱居

黃啟方《心情連結》的許(進雄)序
四十年友情堪珍惜
啟方打算整理發表過的散文,出版專集,要我寫篇序。我自忖自己缺乏文學修養,沒有寫過感興的文章,怕寫不出像樣的序,來為他的書增光。但他連說不要緊,只要寫些兄弟的情誼就可以了。一提及兄弟的情誼,我就沒話說而答應了。何況他不久前還為我的書《簡明中國文字學》寫序,怎能不回報呢!
啟方、章景明和我於民國四十九年同時考上臺大中文系。不知是因同為北上求學而住進男生第七宿舍的關係,或性情相投,三人經常同進同出,形成莫逆之交,同學雅稱之為三劍客。論年齒,我們都是三十年次的,但我的月份最早,景明次之,啟方最晚,就習慣相互稱呼老大、老二、老三。記得也曾一度聯合取個別號,分別為伯玄、仲玄、季玄。
我為人一貫糊塗,記性不好,也自然不太追究過去的事情。我已記不得當初大家相識的情景為何。倒是幾次聽啟方說,第一次見面時他很想揍我一拳。我一直納悶,到底何事讓他如此氣憤,總是忘不了。謎底終於在我書的序中透露出來了。原來在新生訓練時他拍我肩膀,期望我熱情回應,誰知我竟然只回頭瞄了一眼,又專心去看武俠小說了。想不通自己當時何以會如此的傲慢。後來啟方一定了解我不是那樣傲慢的人,所以才會成為情逾兄弟,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我們三人的性格和才情都不一樣。景明性子豪爽,最為聰明,有過目不忘之能,一支曲子往往只聽一次就會唱。啟方溫溫文文,但胸有成竹,作事有板有眼,且很有文采。大二我被拱出來選系代表或幹事後,就請他主編系的學生雜誌《新潮》,記得頗受好評。也記得大四時他填寫一曲,感懷大學四年的生活,同學為之競唱,還經由陳燕學妹的姐妹遠傳香江。我則是胸無城府,不知忌諱,常說不得體的話,且天資不高,一首五律要讀上幾天才會背,而且沒兩天就忘了,以致到現在也還只能唱完一、二首歌。但是獨對文字學有特別的愛好和領悟,大一就開始學習商代的甲骨文,頗受師長們的關注和期許。
除文字學外,我似乎什麼事都不會做,也作不好。幸好我待人真誠,朋友都能原諒我的短處,也經常替我善後,安排事宜,我也欣然接受他們的安排和指派。景明、啟方經常與我同行,故照顧我特別多,令我心中無時不在感念,這應也是我出國二十幾年後,毅然結束加拿大的工作而返國任教的重要原因之一。服完兵役後,我們又同時進入臺大中文研究所就讀。景明選擇學習三禮,啟方專攻宋代文學,我則繼續從事甲骨的研究。三人的研究課題既然不同,上課時段有別,再加以啟方和我都未畢業就結婚,相聚的時間自然不像以前那麼多,但兄弟般的感情始終不因分離而損分毫。
承蒙李濟之先生與恩師屈翼鵬先生的推薦,我於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後就遠渡加拿大的多倫多,應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之聘,整理明義士所藏的甲骨去了。不想一去就差不多三十年。於是,同為三十年次而高我們一班的曾永義就取代我的位置,成為新三劍客之首。我在國外工作,可能因業務需要而常與中國政府有所應酬,或自己言談不小心,或被捲在時代的浪潮中,竟然被名列黑名單,不能夠回臺探親。在那個年代,行動被政府管制的人,是眾人避之惟恐不及的。但景明和啟方都沒有因之和我疏遠,深信我為人清白。後來得許倬雲先生的幫助,我可以回國探親了,就成了新的四人兄弟群,但景明和啟方還是以我為他們的老大,和對永義的感情似乎有些不同。
我雖然可以回國探親,但每次都要作特別的申請,我就把啟方寫作擔保人。有一次我申請回國,時啟方當臺大的訓導長,就受到有關單位的拜訪,說有關我的新資料源源不斷,請他三思是否接受作為擔保人。啟方力陳我不會有問題,慨然承受作為擔保人的責任,并說臺大訓導長的話不聽,要相信誰的呢!一點也不怕會受連累。
我每次回臺都和兄弟們作短暫的相聚,總是捨不得分離,以致常在臨行的宴聚流涕。兄弟們也了解我很想回臺共聚的心情,想找個適當的時機讓我回來。啟方兩度有機會籌備新的中文系,都詢問我能不能回來共同奮鬥。我都答應會結束加拿大的工作,回來共襄盛舉。但啟方的計畫卻生波折,只好一再為我安排短期的客座教職來臺。永義見啟方的計畫一時不能實現,就建議我回臺大來,兄弟們自然能經常在一起,我就欣然接受他的建議,向臺大中文系申請職位。不想我被接受了,而啟方竟然要從臺大退休,轉去世界新聞大學任職。失望之餘,在系裏歡送他的晚宴,我不禁又流下淚來,預知他到世新後,必然會事務繁多而不能經常參加兄弟們的聚會。後來啟方也邀我到世新兼課,我以為到世新兼課,每星期至少可以一起吃頓午餐,誰知也偶而才能共餐一次。
我不但拙於言辭,也沒有好文筆,更不會為山水草木而動心感懷,所以看到別人下筆如行雲流水,不禁羨慕與欽佩他們的捷才。我們兄弟四人,永義與啟方經常在報紙發表小品文章,或記旅遊所見,生活感興,或學術片斷,哲學雋思。我都讀得津津有味,如果自己的名字被提及,更是有附驥尾的光榮感。對他們的成就,我都由衷的佩服。但我讀他們兩人的文章,似乎感覺有點不同。永義的小品,我不管是躺著、站著或坐著,似乎都可以輕鬆的享受他的風趣。雖然我們尊稱他為酒党的党魁,受他的封爵,我卻常調侃他,開他的玩笑。但啟方的文章,我似乎要正襟危坐才能把抓要旨,也從不開他的玩笑,和他談的都是正經話。
總之,四十年來,啟方和我雖是聚時少,分離多,彼此也少談閒話,但都相當了解對方的心志,可以說是貌似離而神實契合。他給我的建言,我會比別人的更慎重考慮。現在我也套用啟方給我序裏的話,就把我們的兄弟情誼算作序吧。

二千年禧八月於多倫多寄寓

國內131張清徽師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1張清徽老師
1960年九月開始大學的生活,首先不能漏掉的是一件糗事。南部的師資一向比北部的差,老師的口音經常南腔北調,當學生的無所適從。當時的物資也比較缺乏,老師也不會要求學生購買字典一類的參考書,學校也沒有特別教正確的發音,學生相互之間以閩南語交談,所以從小學以來就沒有把國語學好。尤其是各類的考試只考書面的知識,字義的問題比較受重視,發音有沒有讀對,老師並不很在意,也沒有加以糾正,所以我的普通話很糟糕,只要一開口,音調就出問題,容易斷定我是台灣籍的。當時的國文與英文課都是依聯考的分數分班,但中文系的國文課就由資深的老師來教。第一堂課,張敬(清徽)老師手拿著放榜的名單,第一個就把我叫了起來,要我讀第一課的第一段。我記得是《史記》的某列傳,只短短二、三十個字。我居然唸錯了約有十個字之多。系狀元怎麼會這樣的差!老師的臉色有點難看。在寒假回鄉過年的火車上,一位學長告訴我張老師說『一定是代考的』。後來張老師漸漸了解我有一定的實力,只是讀音太差而已。隨著在中文系的時間越長,張老師越喜歡我,甚至在我被禁止回國的期間,清徽老師還持續與我有所聯絡。所以我特別用心地拓印了一張甲骨拓片送給老師。那是一片很大的甲骨,兩面都有刻辭,涉及一件大事,先在正面刻上卜問的貞辭,然後在背面刻上視兆後的占辭,等到卜問的事情有了結果,就寫上驗辭。因發生的是大事,故又把背面的占辭和驗辭抄寫在正面上。上頭有迄今所知,唯一的占斷錯誤的記載,字跡很大,可作為書法欣賞。大概張老師拿給金祥恆老師看,金老師等不及它的出版,就在《中國文字》三十八期(1970.12),「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達黎奧博物館所藏一片牛胛骨刻辭考釋」加以介紹。金老師沒有事先向我詢問收藏的情況,報導有些錯誤,所以我在多倫多大學的老師史景成教授也寫了「加拿大安省皇家博物館所藏一片大胛骨的刻辭考釋」,刊在《中國文字》四十六期(1972.12)加以澄清並對內容有所討論。後來我能回國了,每次回來,也都陪老師去聽戲、吃飯。1991年我出版《古事雜談》時老師也替我寫序。見附錄。我出版了十幾本書,老師為我寫序的只有這一本而已,可見我多麼珍惜老師對我的教誨。序裡老師說我為人誠懇,那真的是我對自己期許的目標。

附錄;《古事雜談》張序
自從1988年9月19日開始,中央日報長河版每周星期五刊載一篇約莫2100字精簡有趣的「說古事」專欄,介紹中國古代文化,由我們漢字象形的特徵,具體的解說中國古人生活的一些細節。借著古文字所描繪的靜態和動態的圖像作引子,配合地下發掘的材料、出土的文物,以及典籍的記載,將古代漁獵農耕、起居飲食、衣服住物、天文地理,戰爭祭祀種種名目,有關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各情,娓娓道來,甚得讀者的喜愛。可惜這專欄只刊行40多篇就中斷了,大家都感到歉然。直到現在,台灣商務印書館將全部71篇輯印成册,這是出版界一大光彩,也是學術界一大功德。
作者原在台大中文研究所主修甲骨學,出國後,自修有關中國考古及人類學。又因為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講授中國古代文化,於是由古代文字之介紹,為求了解古人生活之一斑,搜集了各種參考,網羅了許多文物佐證,淺化了專門資材,趣化了乾燥的古事,零篇單文,依題分類,寫了一系列的這些段落,尋源探流,追根揭底,原原本本的引進許多知識,糾正了愚昧的錯謬,看起來輕鬆,讀起來受益,大家都樂於吸收,高興閱覽。
這些篇章都是極見學問之作,但卻放鬆了學者專門的嚴肅、刻板的氣氛。作者為人誠懇,他的文章完全實實在在,毫無誇飾浮泛的詞藻,其求知治學的態度精神,求之今日的浮華世界,是非常稀貴罕見的。
張 敬 1990年剩下於台北

國內130書櫃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30北上就讀大學:書櫃
宿舍的空間一般都很小,很少有大一的新生會把書櫃也帶到宿舍裡。前已談及,高三的時候我突然對國學非常有興趣。除了看一些訓詁學的書之外,我還買了《資治通鑑》、《四史》、《御批通鑑輯覽》等大部頭的書。上台北讀書當然要帶到學校去。於是就請求經營木工業的舅舅依我的需要作了個書櫃給我。書櫃是L形的,約一公尺長,還裝有嵌鑲玻璃的一道開啟的門和兩道滑動的門。高凸部分的寬度正好裝《資治通鑑》,其餘的書就裝在較低的部份。宿舍的同學看到這個訂做的書櫃以及裡頭所裝的書籍無不刮目相看。

國內129聯考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9聯考
我的性格有不少遺傳自父親,迷迷糊糊是其中之一,總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所以經常要人家提醒我應該作什麼事。人家的安排我大致也都照辦。報考大學的手續是由學校統籌辦理的。既然有人負責此事,自己就不用去操心了。以為從同學的口中知曉考試的日期就夠了,竟不知道還得到學校去領取准考證,也沒有安排住宿的事宜。到了考試的前一天,自己一個人帶了一枝鋼筆和一瓶墨汁,就坐火車到台南了。到了成功大學的考場,才意識到沒有地方住宿。怎麼辦?打聽到其他同學租了個民房,就趕去和他們擠一擠。那天晚上,應試者的心情都很緊張,大家都睡不著,有人開夜車,有人聊天,混到了早上,紛紛準備應考。我這時才曉得人人都領有准考證,只有我沒有拿到。沒有准考證就進不了教室,當然就大為焦慮起來,開始在成功大學裡到處尋找負責保管准考證的我校職員。在敲鐘之前的十五分鐘,我終於被找到了,也被帶領到所分發的教室。真是老天保佑,否則就要錯過一年一度的考期。

國內128初戀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8初戀:初識
大概從國小五年級起,我就讀的都是男生班或男校。沒有機會接觸自己堂姊妹以外的女性。那時候年紀幼小的小學生,普遍存在不正常的觀念,排斥同年齡層的異性,與女生並坐時,課桌就畫中線,不相侵犯。記得小學的時候,語文課造句時,故意寫不敬女生的句子,還被老師處罰。嬸母有兩個哥哥,住在嘉義,我們家裡的小孩都叫他們為舅舅。二舅父育有兩位女兒,嬸母有意讓親上加親,想把年長的姪女和我湊成對。就在我休學那一年的暑假,二舅作生意來到高雄,順便把我帶回家去玩幾天。在嘉義,我不但認識兩個表妹,更認識和我同年齡的她的堂姊。接著他們三人也隨我到高雄來玩。這位堂姊就讀於台北的私立金甌女中。台北的學生比較開朗、活潑、大方。在一起遊玩的過程中,我們彼此有好感,分開之後,就秘密有書信來往。因為家長會檢查我的信件,就以教我英文的『文模』的地址通信。為了不讓我的學業分心,文模竟然還替我撰寫文稿,由我抄寫寄出去。不知什麼原因,她竟然好久不回信。文模就建議把信件寄給他在金甌女中當訓導長的朋友,由訓導長把信轉交給她。她在接到信後大為驚慌,立刻寫信到家裡的地址,要我不要把信寄到學校去。這封信被叔父拆開,沒有看清楚寄信者是誰,以為是他的姪女,要我以後把信寄到她家去。
北上觀看球賽
復學後的高三期間,烏拉圭的足球隊來台灣跟代表中華民國的香港足球隊作比賽。高雄中學盛行足球的運動,我雖不是校隊,卻也很喜歡踢球。有這樣難得的國際比賽機會,一方面又想找機會見上她一面。那時與我同年齡的大伯父二女兒,因大專聯考不理想,上台北補習,也介紹和她同借住在她親戚的家。我就拜托堂妹為我買球賽的票,希望去取票時,有機會見到她一面。遺憾的是,我坐了一整天的慢車前去探望,她卻不在家。其他人對於我已快聯考了還有心情遠道來看球賽,不免有些不解。看了球賽後不久,在上體育課踢足球時,我碰巧跳躍起來以頭撞球,竟然把球撞進了球門,同學無不佩服我看了一場球賽,技術就大為精進了起來。其實那只是偶然,以後再也沒有值得稱讚的表現了。
嘉義告別
我雖然心中很愛慕她,但嬸母表現出希望我娶她姪女的心願,我思考後,決定與她疏遠。考上台灣大學要北上註冊時,計畫在嘉義停一、二天,拜訪文模的朋友,正好他的夫人也是嬸母的女中同學。她到車站來接我,她叫來一輛三輪車。那時我不知有什麼想法,竟然不敢與她同坐,也叫來一部三輪車。兩輛車一前一後來到朋友的家。同時我也非常的幼稚,把文模幫我寫給她的信的原稿給她,大概是要表達我對她的愛慕是虛偽的,不值得繼續再與我交朋友吧。她默默地收了信稿就回家去了。
約會台北
上了大學後,我以為她沒有考取大專學校,大概是因為我寄了一本書到她嘉義的家,很意外地接到一張明信片,說她在台北讀實踐家政專科學校。見面時,她要我教她生物。我回答我哪有資格給她補習生物的課,竟然查覺不出絃外之音。每次與她的約會,我都騎腳踏車赴約,所以大半的約會都是一邊推車一邊聊天。她一再要求我改搭公車,但那時我身體的狀況不知何處出了毛病,每次搭公共汽車必會嘔吐,所以沒法如她的願,以至於她經常要送我回學校後才搭車回去。
雖然和她在一起是非常快樂的事,但嬸母對我期望的陰影始終驅之不去,竟然失眠起來。我就醫於台大醫院的精神科,醫師開給我鎮靜劑,希望能幫助我容易睡眠些。後來我雖然不再服藥,但一直到現在,睡眠的問題依然困擾著我。一有聲響我就睡不著,所以每次回到家裡,家裡的時鐘就都停擺。我又作了決定,要再次中斷彼此的交往,以免陷入更深的感情泥淖。大一剛放暑假,我們在植物園約會。我們並坐在一張長椅子,我示意有話要對她說,正在當時,有位小販前來兜售東西。經此打岔,我再也沒有勇氣說出準備要說出的話。她催促我說出來,說不管說什麼樣的話她絕不會責怪我的,我只能回答說已忘記要說什麼了。第二天我作了更蠢的事。我在火車站打電話給她,要她猜我是誰,好像懷疑她另有男朋友的意思。她答說,你不是搭幾點鐘的車子回高雄嗎?怎麼還有時間講電話呢!我一時啞口無言,只好怏怏地掛上電話,上車回家了。
意外再見
回家後,媽媽要我去澎湖探望外公,竟然就答應了一門婚事,將來要娶我的表妹,二姨媽的女兒。更不料,她陪母親來我家玩。她母親要她和我到外面走走,她回答說不想到外面。但當我提議到外頭走走時,她竟然跟我出去了。在她們要回嘉義時,我要送給她在澎湖買的文石,竟然畫蛇添足,說本來是打算送給嬸母的姪女的,現在就先送給她。她當然覺得受辱,不接受。我想,這也好,反正以後我也不想娶別的人了。
旅居國外多少年後,有一次回到高雄,媽媽說知道她嫁來的家,問我要不要去見她。她嫁給一位律師,經常幫先生抄寫文件,管理辦事處。我們去辦事處找她,她請我們吃午飯,大方地談一些瑣事,之後我們再也沒有見面。因為有過這麼一段青澀的初戀,在朋友聚會時我經常開玩笑,說金甌女中的女生最漂亮、活潑、大方、懂事、溫柔,是最值得追求的對象。

國內127和解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7和解
從此我就不太理會大伯父,避免跟他見面、說話。這種情況到上大學的某一年才改變對大伯父的態度。有一次我到台大醫院探病,出來的時候碰到一位熟人。他問我來醫院的原因,我答以「看病人」。他一定聽成「看病」。問我是什麼病,我答以癌症,正在作化學治療。這個錯誤的訊息大概透過在東吳大學的堂妹傳遞到大伯父的耳中,大伯父竟然傳話,說要來宿舍探病。在感動之下,我恢復對他的尊敬。

國內126媽媽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6賣冰棒
我幼年就失去母親,父親娶了朋友的妹妹為繼室,我始終以媽媽稱呼之。由於我有祖母照顧,一切生活、撫育之事都不用媽媽操心,所以媽媽與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若有若無。媽媽的娘家距我們鼓山的家不遠,娘家從事木工的行業,我也常去玩。外婆身材肥胖,喜歡玩四色牌,幾乎沒有看到她不玩牌的時候。記得有一次,可能是國小一年級,家裡的大人要試試我的膽量,讓我拿著小箱子,裡面用棉被裹著十根冰棒,要我沿街去叫賣,那是父輩們小時候做過的事。我雖然跟過父親推著小車去賣菜,哪裡敢獨自一個人去販賣東西呢,而且又得呼喝。我的確小聲地叫了一、二聲後,心裡就在盤算如何早日將冰棒賣出。我想到,何不到舅父家去,他們肯定會幫我解決問題的。想不到舅父把十根都買來下了,我就可以回去交差了。父母親也不是真的要我去賺錢,試了一回以後就不再要我去賣冰棒了,也解除了我小小心靈的憂慮。
媽媽
國小一年級搬到塩埕區與叔叔同住後,可以照顧我的人更多。媽媽既要忙家務,又要照料水果店,尤其是小我七歲的弟弟誕生後,她更忙了起來,無暇顧慮我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大概是高三的時候,她對我的態度大大地改變了。
祖母的孩子從小都把大哥當成自己的父親看待,敬畏他,賺來的錢都交給他。全家從澎湖搬到高雄後也還都是如此,直到每個人都成家立業了,才不再把錢交給大哥。大伯父擁有一張供應船舶日用品的牌照,僱了幾個人替他辦事情,在諸兄弟中最有錢,但他從不在經濟上幫忙弟弟們。不但如此,還習慣地把弟弟家中的東西任意處置。他一到家裡來,看到市場買回來將作為全家人的飯菜材料,經常就把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先烹煮來吃,不管其他的人有沒有得吃。大伯父還有酗酒打人的惡習。每當他喝得差不多時,不管是他自家或弟弟們的兒女,就抓來打。以致於小孩子們一見大伯父喝了酒,都想辦法躲起來。由於從小以來的積畏已成習慣,家中沒有人敢出面勸阻。最氣人的是,他不差遣自己的兒女,往往從家裡打電話來店,要我騎腳踏車去替他到市場買零食。那時我正在準備大專的聯考,那是高中生關係一生的最重要時刻,一刻也浪費不得。但我又不敢不去,因為會惹來更大的災難。因此,我曾經一度想離家出走,心想以自己的才智,萬沒有找不到可糊口的工作以求發展。這件事我從來隱藏在心裡,這是第一次披露。
大伯父對家裡的人常不友善,甚至對自己的母親(即祖母)也常斥罵凌辱。媽媽的個性比較剛直,有時敢頂撞大伯父,因此大伯父就罵她為『大嬸娘』。有一次作勢要打她,還要父親休了她。四叔父一向自詡公正,能主持公義,什麼人也不怕。他打起孩子來更是毫不手軟。以至於有一次,家弟竟然問媽媽可不可以換個叔叔。當時我忍無可忍,聲淚俱下,大聲地詰問叔叔,如真有正義感,如何放任大伯父欺負我媽媽,破壞我們的家庭。叔叔被我的正氣所慑服,啞口無言,大伯父也不敢怎樣。當時我真的想,大不了一命換一命,有什麼可畏忌的。可知我當時的氣憤程度多大。從此媽媽對我另眼看待,和自己的兒子沒有兩樣,甚至更好。

國內125酒吧街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5酒吧街
讀高中的時候,越戰開始激烈,補給戰場物資的美軍軍艦非常多。軍士們也需要渡假,紓解身心的疲憊。日本距離越南太遠,可能物價也比台灣昂貴,因此很多軍艦就停靠在基隆或高雄的碼頭,補充物資及讓官兵休假。尤其是1964年美國正式加入戰場後,來台灣度假的美軍更多。我們的家不但在通往碼頭的道路上,又是非常的鄰近碼頭,因地緣之便,附近很多人家就被租賃而紛紛改作招待美軍的酒吧生意。我家的前方和左右就開設了近十家之多,右手隔壁就是其中之一。酒吧裡不但供應酒精飲料,也有酒女陪舞,甚至被帶到場外做更進一步的交易。每一家的音樂都放的價響,在酒吧外調情的也不少。祖母就住在半樓裡,這些情景一一在目。祖母來自非常保守的澎湖,又屬上一代的人,對這些擁擁抱抱、當眾接吻的行為當然非常不以為然,經常就在樓上『不要臉』、『齷齪』唸個不停。有些酒女在休閒時也會來買水果或借個什麼東西的,和我家的人有點熟稔。有些吧女故意要逗祖母,會向祖母說:『阿婆,妳摸摸看,我的(胸部)是真的。』祖母無趣的轉頭就走,大家也就哈哈大笑。若有酒女前來廚房找媽媽或嬸母聊些話題,因她們有時穿著比較單薄又不太在意被人看到,所以在我們店裡聚集,等待船隻訊息的從業員們,就經常藉故要上洗手間而偷偷地瞄一眼,一飽眼福。在這種環境下,我準備參加大專聯考的考試。

國內124外國食物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4外國食物
父親的三個兄弟也都作碼頭的生意。父親和四叔父住在一起,與人合夥供應港台貨輪的水果生意。大伯父與二伯父住在不遠的相鄰隔壁,大伯父供應外國商船與軍艦的各類需要。二伯父則為衣物的洗滌。大伯父的從業員接待很多外國船隻,經常有機會招待客人到酒家、飯館消費。外商也往往回贈船上的物品。食品是最常見的餽贈,所以我們經常吃到外國的火腿、香腸、牛排、牛油、冰淇淋、通心粉、咖哩、蘋果、葡萄等等。在當時可算是非常另類的家族,叔叔還玩留聲機、照相機,也雕刻水仙花盆景。
商品的價格
供應外國商船或軍艦的物品需要報關,可以用機動的三輪車運送,不像賣給港輪船員的水果只能利用腳踏車。而且那時外國人的收入比台灣高,船的代理公司可以接受比市面高的價格。如果船上下訂單的人嫌蔬菜價格太貴,聽說我們的從業員就會解釋,台灣的蔬菜都是用糞便等有機肥料種植的,但是為了讓他們有乾淨的蔬菜可吃,就特地與農場訂約,施用無機的化學肥料,成本高出很多,所以開的價格也比較高。如果是注重健康的今日,恐怕就得反其道,解釋是用自然的堆肥所種植的,所以賣的價格要比較高。我曾經有一次買絲瓜,外表看起來完全一樣,無機種植的只要三十元,但有機的卻要價八十元。我當時就選了八十元的,想來當時的洋人也認為自己的健康值得多花一些錢。

國內123恩人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3恩人陳文模
我們家的水果店開在碼頭的附近,長輩結識了好幾個很要好的海軍朋友。其中有一位馬崇彪先生,我們小孩管叫他馬叔叔。有一天他向父母親建議,他有個好友的英文很好,可以免費來家裡教我英文。父母親沒有理由不要我接受這種免費的補習。這位老師名叫陳文模,大我不到二十歲,待我有如親弟弟,因此我都直呼他的名子『文模』。在大陸淪陷的時候,他的長輩是艦長,因此把他登錄為士兵,帶到台灣來。他雖無心軍旅的生涯,但當時政府的政策是沒有重大過錯的不准退伍,他就無奈的當起海軍來。當時海軍並無頻繁的出勤任務,經常停靠在高雄或左營港,所以經常有時間來我家教我英文。當時軍人的薪俸是非常微薄的,他不但沒有收取費用,因為見到我是個可造就的孩子,有時還帶我去冰果室吃冰,甚至他所服務的軍艦上遊玩、吃飯。他很關心我的生活與學習的成績,甚至擬稿為我寫戀愛信,讓我專心讀書。他去找遠地的朋友時,有時也帶我去。他成了我生活中最親密的大哥。我感受到有人關心我的學業,我覺得不能辜負這種期待,因此決心用功讀書。可能由於我的天資還不差,除了英文因基礎太差,不能立刻迎頭趕上外,其他的功課都有相當的成效,老師也對我刮目相看。到了畢業在即,成績已是全班之冠,對考上大學有完全的信心。報考時我只填了三項志願,台大中文系、師大國文系、政大中文系。放榜也榮登台大中文系的榜首。
可惜我和陳文模在一起的時間不能延長。他不抽煙、不飲酒,生活正常,竟然罹患了鼻咽癌。在聯考之前他就上台北醫病,否則他肯定會陪我到台南參加聯考的。我上台北就讀時,把他的朋友們為他籌募的二千元醫療費交給他,他和我搭公車到台大的第十宿舍,要為我介紹他就讀於農學院的表弟給我認識,結果錢在車上被扒走了。當時我很沮喪,但他卻泰然處之,還安慰我不必為身外物傷心。見到表弟時,竟然笑著要表弟猜,猜剛發生了何事,表弟笑著反問,是系狀元到了嗎?
我在台北讀書的時候,他又轉診到高雄的軍醫院,不能及時當我航行的明燈了。他是位彬彬有禮的知識份子,口不出惡言,循循善誘,導人向善的君子、好人。可是在一年級的暑假我回高雄,到醫院探望他。卻見他,形容枯槁,兩眼深陷,全身皮包骨,被綁在病床上。我向他報告我一年學習的進展時,他無神的眼珠動也不動,半點回應的神態也沒有。醫生解釋,癌細胞已侵犯及他的腦部,病人已無法控制自己的行動,時常會暴力對待看護人員或亂蹦亂跳,所以院方才不得已將他綁在病床上。不久他就過世了。他的臉孔及身材很像亨利方達所扮演的戰爭與和平電影中的男主角比爾,每次看這部片子,我眼眶不禁就泛紅,又起一陣的思念之情。

國內122《廣雅疏證》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2《廣雅疏證》
有一天,我走進一家書店,看到一本書,是清代王念孫所注釋的《廣雅疏證》。我從來沒有聽過這個書名,也不知是基於何種動機,有可能是讀了開卷的前二條的句子讓我有很深的疑惑。第一條是『古、昔、先、創、方、作、造、朔、萌、芽、本、根、櫱、鼃、□、昌、孟、鼻、業、始也。』第二條是『乾、官、元、首、主、上、伯、子、男、卿、大夫、令、長、龍、嫡、郎、將、日、正、君也。』其上所舉的字,有些是我認識,也了解其意義的,有些字則和我所理解的意義有所差別,有些字根本不認識。為什麼這麼多的字具有同樣的意義呢?我想一探究竟。買了回去一讀,從王念孫的注解裡,方知一個字出現在不同的句子裡就可能會有不同的意義。那麼,如何確定某個字在句子中是使用眾多意義中的那一個呢?抱著這樣的疑惑,我耐心的一條一條的讀下去。覺得『釋詁』的章節最有趣,『釋言』、『釋訓』也不錯。當時並不知道這是訓詁學的重要著作之一。只覺得中國的文字不可思議,一個字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義,甚至是相反的意義,同時很多字又可以表達同一個意義。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接著又讀了王引之的《經傳釋詞》、《經義述聞》,俞樾的《古書疑義舉例》等書,甚至更進一步,讀了書中所舉經籍的原典。我終於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因此決定復學後要改選讀乙組的課程,將來報考中文系。這個時候又發生一個事件,影響了我的一生。

國內121休學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1休學
我決心讀書的關鍵是在高三。那時大專聯考分三組,甲組屬理工科,乙組文法科,丙組農醫科。我就讀甲組的班級。由於我的學業成績並不很理想,考慮到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大學時,還可以回校再讀一年,充實後再考。我沒有與家長商量就辦理了休學的手續。想不到那年突然改變報考的資格,同等學歷不能報考,一定要有高中的畢業文憑。休學既然已成為事實,只好賦閒在家。已然不能參加大專聯考,自己也就不用急著讀書,幸好父母親對我的學業並不太關心,也沒有因此責罵我,說不定還高興多個幫手呢。

國內120學柔道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20學柔道
高一的暑假我學過一、二個月的柔道。父親向之買菜的大盤商有一個兒子和我同年齡,沒有考上高中,就在家裡管理自家的冷凍庫。他約我一起去學柔道。當時的總教練是柔道界赫赫有名的謝龍坡先生,我慕名而答應一起去學習。道場在去左營的路上,騎腳踏車要費相當的時間。我們每次都是先在他家的附近吃一碗乾麵,然後騎腳踏車上路,練習後也一起回來。父親的一位朋友腰繫上段的黑帶也偶而到這個道場來練習。如沒有做充分的熱身預備活動,有可能會發生悲劇。有一天我也在場練習的時候,有一位學員急於和一位當時罕見的外國人練習,沒有做熱身運動,一進場就和那個洋人摔打起來,結果引起休克,送醫不治。不知是否因此,不過更可能是由於自己沒有耐心,我也很快就離隊不再練習了。我這位朋友努力不懈,後來還成為國家代表隊去日本比賽。隊友甚至有一位還娶了學柔道的日本姑娘。不過,這二個月所學得的技巧後來也用得著。在一次去中國的呼和浩特旅遊時,就在蒙古包之前,我和比我年輕許多的導遊先生比賽蒙古式的摔角,竟然是一勝一負平手。

國內119怕見血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9怕見血
高中時我做了一件印象很深的事。班上有位同學自嘘勇敢,不怕傷痛。有一天他拿出一把折疊刀子,要試試看誰有膽氣投射到他的身上,他不會閃避以示勇敢。我傻里傻氣地真的接過刀子,從幾公尺外用力把刀子丟過去,本以為刀刃不會插在他身上的。誰知刀子轉了幾圈就插在他的右腿上,血也頓時跟著流了下來。這位同學真的咬緊牙根,沒有哀叫喊痛。倒是我見到鮮血從刀口流了下來,不禁有點暈眩的感覺。從此我就怕見到血,連體檢驗血時也不敢注視針筒。

國內118同學王X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8同學王X
高中的同學現在能記得名字的不多,王X是其中一個,是我高三復學後才同班的。那時高雄中學的足球隊在南部是支強隊,同學們都很熱衷於校際的足球比賽,而班上的王X是全校同學所津津樂道的英雄。他踢的是左前鋒的位置,帶起球來,急快而又能閃人,每到了接近底線的位置,左腳一勾,球就進了門,引起熱烈的鼓掌。我們是好朋友,她的母親是日本人,敗戰後回日本。我則是自幼喪母,兩人有點同病相憐的樣子。我多次從高雄騎腳踏車到鳳山找他玩。他的父親有很多線裝的書籍,那時我熱衷國文的學問,不免有欽佩之情。王X多才多藝,吹口琴與小喇叭也非常有名,圖畫更是拿手,他和另一位洪郁大同學考上國立師範大學的美術系。我出國後有一次回來訪友,聽說他在室內設計界非常有名,取了個英文名字king wang,在電視上教學,搭飛機到處演講,在忠孝東路四段開有教授室內裝飾的補習班。我去拜訪他,看他擁有自己的教室好多間,業務非常興盛,很為他高興。但是交談之後,發現有很重的商人愛財氣息,談說能賺一百元就絕不賺九十九元,已不似當年在學校的淳樸樣子,心中悵然良久。後來雖然回到台北來教書,始終就沒有再去找他。

國內117高中:補習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7高中:補習一個月
高中考上初中已就讀的省立高雄中學,沒有環境的新鮮感,自己似乎有想在學業上有所振作的樣子,但是英文一課還是一點進步也沒有。大概從高一開始,雖也有三年後要報考大學的宿命感,但還是缺乏決心。記得曾經向父親要過錢去補習功課,第一個月確確實實去補習了,第二個月就不去補習而改到夜市閑逛,尤其是有練拳賣膏藥的地方,很容易就混過一個晚上。第三個月覺得這樣過日子無意義,連向父親誆騙補習的錢也不想,就不出門補習去了。呆在家裡多少也可讀一點書,應付一些功課。

國內116運送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6腳踏車運送
我家因為距離碼頭近,從事供應物品的其他店家從業員,也大都在我沒的店聚集,等待船隻的訊息。在等待的時間,人夠了就組成一組,在我家的後院打起麻將來,或是在店外聊天。人多的地方,流動攤販就自然會前來兜賣小吃,大人們也大半順便多買,分些給我們小孩子吃。在這樣的環境裡,我不但經常有東西吃,而且耳濡目染,很快就了解麻將的遊戲方法。我太太嫁來我家後也被迫學打麻將,但只是勉強應付,並不真心喜歡這種具又賭博程分的遊戲。
當生意來的時候,卡車運來西瓜把店的內外都堆滿了像山一般高。媽媽、嬸母與其他同夥人的家眷,把每一個西瓜分別裝進一個用竹片編織的籠子裡,再用粗麻繩把籠子綑綁牢固,等待男人們用腳踏車把貨物送上船。那時不能利用有輪子的板車輸送港輪的貨物,只能使用腳踏車。每一輛腳踏車都利用車的手把與後座,懸掛幾個籠子,用騎車的方式把貨物運送到碼頭,然後用手提的方式送到船員指定的空間去。因為在文書上,那是船員們在航海期間自用的少量貨物,不能用貨車一類的交通工具運送,而且只能利用正式的卸裝貨物之後與起航之前的短暫時間才可以送貨,故只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往復不停的少量運送,塞到船員所屬的各個角落去。送完貨品之後,就結算所得,分發紅利。這時免不了要加菜金,多買些肉類來吃。如果是賣牛肉乾,零星的拿來零食也是不被責罵的。作為小孩子的我們,沒有不期盼有這樣的生意。
額外服務
我們的水果店還有一個任務。高雄市有個堀江市場,就在我家的鄰近,專門賣舶來商品。貨源大都來自港輪的船員。舶來品規定是不許入口的。但船員會零星地把東西帶下來,檢查站的執勤人員也就暗中放行。船員為了報答,就會把禮物寄存在我們的店,指定要交給幾點到幾點值班的。值班的人自然也會來店報知幾點到幾點的班而把東西拿去,所以也比較不會計較我們送了過量的水果到船上去以為回報。也因此,我經常見到台灣少見的商品。

國內115水果店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5水果店
從鼓山區搬到塩埕區與四叔父一家人同住時,就在家裡開了個水果店。在開始的階段,我記得晚上還經常和父親推一輛小車子,到人潮較多的地點賣西瓜。擺攤的時候,得先把大西瓜切成一片片的放在玻璃櫃中展示,等待行人來購買。如果收攤時剩下很多,回家後,大家就隨意把汁吸一吸,把西瓜渣給吐了出來,表示吃掉了,沒有浪費食物。記得上台北讀大學時,同學見我如此蹧蹋西瓜,無不瞠目結舌,露出非常驚異的樣子。我努力了一段時間才學會把西瓜渣吞下去。但到現在,我還不習慣把橘子渣吞下去,所以盡量不在公眾面前吃橘子,免得讓人留下不良的印象。家弟雖也已六十歲了,吃西瓜仍然還要吐渣。三十年後回到台灣,當年的朋友,哲學系的郭博文教授已幾次提到這個毛病。
高雄碼頭的船隻越來越多,家裡的生意也慢慢偏重於大量的供應來往港台船隻的生意,不到街道擺攤子了。香港市場需要大量的台灣西瓜、年糕、牛肉乾等物品。可能那時還沒有正式出口的管道或執照。形式上,我們是提供船員在海上航行時個人消費的需要。其實船員們都是以幾百斤的單位在購買。把物品遞送上船不是人人都被允許的,要有牌照才可以做這門生意。而且還得與管制上下船的警務人員有交情,才能把超量的貨物送上船,其利潤當然要比一般的水果店舖高。

國內114任性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4任性
初中時也許是正值青春期,心情比較浮躁不穩定,那時作了兩件事,現在還耿耿於懷。那時班裡有位好朋友,他開我玩笑,將我的集郵册暗暗藏了起來,讓我找不到而焦急。我一時因之氣急敗壞,發現是他所為之後,竟然從此不跟他說話。他是個通勤生,沒有考上高雄中學高中部,所以畢業後就無緣再見到他。有一次偶然在人群中見到他,心中猶疑是否應該前去向他道歉,但終於沒有勇氣去做。對於自己不敢勇於認錯,失去朋友,一直到現在,還覺得是我人生的一次遺憾。另一次,和住在家裡附近的莊姓同學到學校對面的小吃攤吃大腸麵線,這位同學沒有徵求我的同意,就把甜辣椒醬加進我的碗中。我沒有體察他服務的好意,因為自己不喜歡甜辣椒醬,竟然沒有問他要不要吃這碗已經加上辣椒醬的麵線,或用湯匙把辣椒醬的部份拿掉,就任性地把麵線往地上一倒,重新又買了一碗。他當時一定覺得好心沒好報,受到委屈。幸好,交情並沒有因這次的魯莽而受損。有一次回國,還特地請弟弟送我到工業區看他經營的工廠。他肯定把這件事忘掉了,但我一直為自己的魯莽感到遺憾。

國內113少爺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3少爺綽號
初中的時候得了個「少爺」的綽號,連體育老師上課時都這麼叫。那時我們的家境並不富裕,可能被祖母嬌寵得有點像有錢人的少爺的樣子,才被同學取這樣的綽號。我們班上有位林人智同學是有名林商號三合板的子弟,他騎的是菲利浦牌的變速腳踏車,可能比現在開法拉利的跑車還神氣,但沒有得到類似的綽號。由於我沒有立定志向要好好讀書,也許是遺傳自父親,凡事不關心,當然成績也不很好。幸好命運之神時常照顧我。報考高中時,我也糊裡糊塗只報考本校,幸好也被錄取了。但放榜後,我只曉得嬉戲遊玩,連註冊的日子都不記住。有天下午,正巧初二時的數學老師走過家門,我打個招呼問老師好。大概因為我數學的成績還不錯,他對我印象很好,知道我被錄取了,隨口問了一句,『你今天註冊過了嗎?』我一驚,根本不知有註冊這麼一回事。那時候已過了註冊的時間,老師知道我還沒有註冊,立刻要我向父母拿錢,親自帶我去註冊組,拜託職員讓我補註冊。要不是老師的適時來到,恐怕就會輟學一整年。說不定一年之後也重考不上,說不定從此就要跟父親一起作賣蔬菜、水果的生意了。

國內112地瓜窯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2地瓜窯
小學時,四叔父會四處尋找我與小朋友們聚賭紙牌的隱密處。到了初中的階段,他就無從來學校管制我了。高雄中學是個純男生的學校,分初中與高中二部。校址在火車線道之旁,並沒有架設高圍牆,但種植很多高聳的樹木作為分隔。操場與鐵道之間就成隱密的區塊,教職人員很少到這個地方來巡察,因此就成為玩紙牌的好地點,也浪費了我不少寶貴的青春。跨過鐵道是旱田,種植地瓜,收成之後,往往有遺漏未收集的,我們就去尋找,挖到地瓜之後就先做個土窯,等土窯燒熱後就把地瓜埋在打碎的土窯碎塊裡,三、四十分鐘過後才回來吃已被烤熟了的地瓜,覺得美味無窮。偷來的東西感覺總比買來的好吃。

國內111英文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1補考英文
我的初中生活可以說乏善可陳,甚至很糟糕去形容。首先是英文課。不知是自己資質不好,還是貪玩,其他的功課我都可以應付,只有英文課怎麼也學不好。最糟糕的是有一次去請問老師,老師不但不耐心解釋,還似有揶揄的態度,說『像你這樣的程度還有什麼指望』。從此我就放棄這門功課,好像到高中三年級,我年年的英文一直都補考,但也年年通過補考。以後自己當了老師,我就勉勵自己,不要違犯那位老師的毛病,要抱持有教無類的精神。大伯父的從業員有幾個會說英文,也常來我家,但家長也從未有要我向他們請教的建議。

國內110吃補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10吃補
除了養豬之外,我們還養雞、火雞,甚至還養了一次兔子。嬸母把兔子的毛皮製成我腳踏車坐墊的套蓋。那時雞蛋還是很貴的時代。每次母雞下蛋而啼叫時,我就去檢,然後就在蛋殼上開鑿個小孔,趁熱吸食,好像這樣是對身體有補的樣子。因為祖母疼愛我,我不但有吸吮蛋汁的這個專利,還為了讓我長高、長胖,祖母指導作了幾次特殊的食品讓我吃。我不確切知道烹飪的方法,重點是把九碗清水與一隻雞,用慢火燉煮至一碗程度的濃湯。那碗濃湯的表面會浮起一層厚厚的油脂,還得用可以吸水的粗紙把表面的油脂去掉才喝。第一次吃時很高興,因為一個人獨自吃一碗雞湯,這是不得了的奢侈。但吃了之後,才知道很難喝,因為太油膩,味道太濃。後來反而因不想違背祖母的好意,才勉強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完。弟妹們好像都沒有吃過這種補品的樣子。剩下來的雞肉就被炒成肉鬆,但我不能吃,說是會把所吃下去的補破壞掉。

國內109腳踏車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09初中:學騎腳踏車
長輩們都忙於生意,對我的學業可以說並不關心,一直到考上大學,也從未過問過一句在學校的狀況,或陪考過入學的考試。1953年小學畢業後,我糊裡糊塗只報考一個學校,高雄地區最好的省立高雄中學。以我當時在校的成績,不該有絕對可以考上高雄中學的信心。聽同學說廣播報導了我被錄取的消息。為了證實這個消息,我沒有呼朋引伴,也沒有向家長索取搭公車的錢,獨自一人走路到高雄中學去看榜單。回來後告訴家長,路途相當遙遠,恐怕以後難於走路上學。於是長輩就找家中一部坐墊比較低的腳踏車讓我自己去練習。我把腳踏車推到學校的廣場,請一位同學扶住車的後邊讓我騎上去。不到一個下午,我就可搖搖晃晃地獨自上車騎回家裡來,不久我就有一部半新不舊,個人專用的腳踏車了。我的活動範圍雖然大為擴大,但也因此多了項新工作。家的後院蓋了個豬圈,養兩、三頭豬。豬是雜食性的動物,人們吃剩下的飯菜都可以餵飼之,因此我就被派遣到大伯父與二伯父家去收集廚餘。

國內108祖母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08祖母
母親在生育我之後仍然是去當人家的全日幫傭,照顧我的責任就由祖母扛起,所以我和祖母的關係特別親切,是其他孫子所不及的。聽長輩說,尤其是母親過世後,祖母把對母親的愧疚與懷念轉化為愛我,好像到了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祖母還在替我洗澡。昔日物資缺乏,平常的日子不殺雞吃肉的,只有在節慶或拜拜時才有肉品吃。我的飯都是祖母為我料理的,有殺雞時,我少不了有一根雞腿。在有豐盛食物的時候,祖母總會在我的碗底先墊上魚、肉,加上飯後又放上一般的菜餚。那時我還不能領會祖母的用意,每每吃完了白飯後,高興地大叫我的碗底還有好吃的東西,讓祖母有點尷尬。雖然祖母的地位在家中是最高的,沒有人敢批評一句,畢竟顯得有點過分偏愛。
在搬到七賢三路後,鼓山區的房子就出租給人家,租金歸祖母,作為零用錢。祖母小時候雖然纏腳,日治時代因政府政策的緣故把纏足給解放了。但祖母由於長年辛勞工作,已很能適應纏足解放後的腳步,走起路來並不困難,所以去收租的時候都是用步行的。從新家到舊家,估計約有二公里之遠。小學低年級的上課時間是半天,所以我有很多的時閒陪祖母去收租,同時會見一些舊日的玩伴。祖母於收完租金後,照例一定會帶我到鹽埕區蓋在大水溝上的夜市吃東西。我們最常吃的是各人一碗筒仔米糕、一顆滷蛋加上一碗四神湯。這在當時的家境已算是相當的花費了。除了收取租金,我也經常陪祖母去聽歌仔戲。我志不在聽戲而在吃東西,同時更有零用錢的可能。但也因此學會了很多戲裡的詞句。在我已是成家立業之後,四嬸母還常常慈愛地提到我小時後在家裡唱歌仔戲詞,嘴邊還常掛著『不然、便罷』的口頭禪。後來全天上學,沒有時間陪祖母收租、看戲,任務就交給了叔叔的大女兒,她也享有我同樣的待遇。
談到看戲,也有件遺憾事。我幼時在鼓山舊居有個很要好的女玩伴。由於家裡窮困,很小就被送到流動的歌仔戲團學戲,換取微薄的代金。在戲團裡由雜役開始,慢慢學藝,過著幾乎是非人的生活。一旦藝成出師,開始正式的演出,才有微薄的薪資。每次她的劇團到高雄來演出時,都會前來送票請祖母去捧場。由於長輩們一再說她是我幼時的玩伴,有時由我去應門時,我就羞赧地趕快閃開,不敢交談。後來我回國時,聽到她已不唱戲,幫先生管理工廠的業務,營運非常成功。我還曾有機會當面向她道賀。不想不久卻傳來她罹患惡疾而過世的消息,為之噓唏不已。才剛脫離貧困,未及享受人間的歡樂,竟然就英年早逝。
七賢三路的家,前頭是個店面,上頭有個半樓,用活動的木梯上下。店面之後是在高出地面上的總舖上分隔成三個房間。房間之後是廚房。廚房之後有個大院子,設有防空洞。接著是寬大的排水溝。夜市就蓋在這條大排水溝上。後來可以不用有防空洞,就把防空洞填平,在院子後邊蓋個豬圈。後來因為市區裡不准養豬,就改建為二層的樓房。我從小就與祖母睡在一起,搬來新居之後,也一樣與祖母睡在半樓上。一直到了後院修築樓房,我就有了個人的房間,這時大概是高二或高三的時候,但祖母仍然住在半樓上。
半樓之上就是屋頂,除了中央的部份,都要彎著腰行走。半樓有根橫樑把空間分隔成兩部分,最高的中央處設置佛龕及祖先牌位。佛龕的後面是祖母的隱私地點,除衣物櫃、馬桶之外,還放了他捨不得丟掉的鐵絲線、麻繩等雜物。佛龕之前有我一張書桌。梯子這邊的另一半是我們祖孫的睡眠地方。因受日曬的關係,有時要到很晚的時候才能消除暑氣,所以我一般是到了睡覺的時間才上去。
祖母每天都會焚香拜神及祖先,每個月初一、十五日的拜拜是她的大事,都要親自指揮事宜。重要的拜拜祭典他更會盛裝打扮,穿起高質量的裙子及圍裙,香案還掛上彩繡的八仙掛。每年總有幾次祖母要到廟裡燒香、捐香油。他會向神靈祈求保佑,一一祈禱每個人的身體健康,事業成功,無災無難等等。輪到我的部份時,由於他對學制不甚了解,總會祈禱讓我頭殻硬(認為這樣腦筋才會好)、名次多(以為是越多越好)。我始終沒有點破名次高並不好。我們家裡的人對拜神禮佛之事都不熱衷,祖母過世之後,大致只有在家裡祭祀祖先的任務被承繼了下來。
我這一輩的名字排行應該是「正」。由於家裡的人都忙於工作,大概也認為不怎麼重要,就任由祖母到區公所去報戶口。祖母不識字,就讓戶政人員把正雄給寫成了進雄(我不解為什麼不去更正),以至於我繼母所生的兒子也以「進」命名,和其他三房的堂兄弟不同。祖母雖不識字,卻有自己記帳的一套辦法。我看她用圈圈、直劃、橫劃、叉叉代表不同的數目與單位。房租收入有多少,修理屋漏用去多少,油香錢捐了多少,吃飯看戲用了多少,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從不需要我的幫忙。紙幣都緊緊地捲成小捲,每一捲有固定的數目。祖母很疼我,如果有非必要的東西,估計父母親不會買給我的,我就向祖母要,她可以說有求必應。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她耐性地跟我一家又一家地尋找讓我滿意的有背膠的乒乓球拍。
祖母的大半生雖然貧窮,但對於食品卻喜歡製作,也滿內行。祖母於初一、十五日和重要的神佛誕生日都吃齋,後來好像吃齋比吃葷的日子還多些。祖母所吃的齋菜從不假他人之手。她喜歡把花生碾碎,然後和蔬菜一起煮。祖母也喜歡吃零食,經常製作麥芽花生糖,大概是把花生當作肉類的代用品吧。每有節慶,全家就都忙起來,製作當令的菜餚或點心。我經常幫忙用石磨把米粒磨成漿,用重物把米漿壓榨濾水成塊狀,再輾壓成粉末狀,然後再蒸製成糕、粿、餅、包各種類的食品。包粽子也分配各人的職務,有用小酒杯裝填進定額的料子,有的把料子放進糯米中包紮成一串串的粽子,然後入水煮熟。我很喜歡吃她們包的粽子,有時一次吃三顆,連續吃幾餐也不膩。祖母過世後,就再也沒有那種盛況了。大概只有包粽子的技術被兩位媳婦學到了,其他的糕、粿、餅類的零食就不再被製作了。到現在我還是比較喜歡媽媽包的粽子,味道比商店買來的好多了。

國內107眾利船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07眾利船爆炸事件
上小學時,高雄港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件,一艘名叫「眾利」的大船,滿載著炸藥停靠在高雄港。不知因何種疏失,竟然連環爆炸起來。我記得相當清楚,那天是拜拜的日子,我被指派照顧拜桌,在等上足了三次的酒獻,香燒盡的時候好通知大人燒紙錢、收拾祭品與用具。我站在店前的走廊上,最先是聽到一聲巨響,接著此起彼落,響起好多的爆炸聲。天空頓時火紅,降下陣陣的黑雨,同時也地動屋搖,我驚恐不已。正在徬徨不知所措之際,只見碼頭的方向,黑鴉鴉地湧來沒有止息的拚命奔跑人潮。奔跑的人群個個衣裳不整,臉色慌張驚恐,有人身上還有血跡。那時很流行的英國式的硬橢圓形帽,也丟了滿街都是,竟然沒有人停下腳步撿拾,一幅世界末日來到的樣子。我在感染之下,不加思考,也沒有通知家人,就跟著人群朝同一個方向,往市區跑。之後的幾個小時,我夾雜在人群中,腦中一片混亂,不知該怎麼辦,也不曉得飢渴。到了黃昏,好像一切平靜了,人群也開始散開,我才辨識道路回到家中。家人見到我,高興得流淚,因為已到處尋找我幾個小時了。事後知悉,我家的屋瓦移位了。屋後教堂的旁邊,有人被飛來的鐵板給砸死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高雄遭盟軍轟炸,我們搬到鄉下避難,我因為太小,對戰爭的記憶可以說一點痕跡也沒有。但是這次的爆炸,目睹人群倉皇逃命的景象,比之後來從螢幕所見,越戰期間一位女孩子被燒夷彈所燒焚而裸體奔跑的畫面,更要感到恐怖,就像在立體的電影前,比之有一群大象向你奔跑過來的那種壓迫感更要驚慌。

國內106綽號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06綽號
我不是聰明的小孩,家人更忙於生活,不會督促我的課業,加以自己又喜歡玩,所以小學的成績並不優異,也不會被老師所厚愛。但是在班上的名次,卻每年都有改進,從三十、二十、十,到了六年級被分發到新成立的忠孝國民小學,畢業時成績竟然升到了第二名,還拿個校長獎什麼的。六年級的這一年可以說,是我就讀小學最風光的時候。我對算術的功課最有心得,課本上的題目從來難不倒我,解答又特別快,所以國小六年級時同學們送給我一個「算術霸王」的封號,老師也讓我當總務股長,管理班上的班費,那是我第一次被老師所器重。我還記得每天幫老師去買早點。那時我還有另一個特別的綽號「皇帝」(台語)。那時祖母常帶我去看歌仔戲,戲裡頗多內宫的劇情,有一次在同學面前,侃侃大談皇帝的妻子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儐妃。那是超乎小學生教學範圍的知識,同學就因此暱稱我為「皇帝」。有位非常肥胖的同學,經常到我們的樓下,高呼「皇帝」、「皇帝」,約我一起上學去。

國內105小時玩耍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05小時的玩耍
我們座落在七賢三路的新家,前不遠有個陸橋,過了陸橋就是港口區,就不是我們小孩子的生活範圍了。那時候住家周圍有很多空地,附近的小孩經常聚集遊戲,諸如玻璃珠、橡皮筋、陀螺、圓紙牌、透明的塑膠物品模型等等。走廊下隨處可以玩耍。因為當時的車輛還不多,比較需要大場地的遊戲,就在道路的兩旁玩。我們家的對面有個很大的空地,大概是充當臨時的倉庫,有很多大型的陶水管堆積在空地上。有些比較涉及賭博性的遊戲,我們就在大陶水管,或防空洞裏進行,避免被家人發現。祖母、我們與四叔父同住,父親也與四叔和另外二個友人合夥做碼頭的生意。家庭的收支都由叔父負責。父親是從不管事的,包括我的一切生活在內。但是叔父,由於自己的孩子還太小,把管教的焦點放在我身上,對我課業以外的活動相當在意。長輩從事的碼頭的生意,有船隻靠岸時就非常忙碌,平常時就一點事也沒有。由於我也喜歡玩一些具有賭博性的遊戲,所以叔叔在沒有工作的時候,就會有心地四處尋找我的行蹤,一旦被發現了就會一頓毒打。四叔的大女兒比我小幾歲,就經常充當我的把風,一有動靜就發出警告,一起及時脫逃。
玻璃珠
那時候學校的功課不多,也沒有安親、才藝一類的課餘補習。孩童聚集遊戲的景況到處都是。略微介紹一下我們當時常玩的遊戲。首先是玻璃珠,玩法有兩種:一是在地上挖五個有相當距離的小孔洞成十字形,用手指從起點把彈珠依序彈進小洞裏,先完成整個程序者為贏家。在比賽中,如果打中對方的玻璃珠,就可以進到次一個洞,因此最理想的方式,不但打中對方的珠子,還要把對方的珠子帶到次一個洞的附近,好繼續彈擊前進。或是把對方的珠子彈得遠遠的,增加回來場地的困難。另一種玩法是,讓玻璃珠從手中自然下墜至一塊斜放的磚塊上,比賽誰的珠子彈得更遠。最接近劃線的珠子為勝利,但超過了終點線就算失敗,所以關鍵點是估計磚塊的反彈力,以及掌握珠子的下墜高度。這是一種健康的比賽,叔父不會處罰我。其實這也是可以有賭注的。
陀螺
陀螺可以有兩種玩法。一是畫一個圓圈,裡頭放幾個陀螺,要點是把己方的陀螺擊出圈外而不讓自己的陀螺留在裡頭。如果把對方的陀螺擊出圈外,就成為自己的戰利品。更需技巧的是,如約定擊出圈外的不能據為己有時,比賽的重點是利用自己陀螺上的牙破壞對方的陀螺,自己陀螺上的牙不但要用上等的鋼材,磨礪得非常銳利,還要有辦法拋擲時以銳利的牙擊中對方的陀螺,達成破壞對方陀螺的目的。另一個比賽方法是猜拳後置放一個陀螺在起點,要儘快把此陀螺打到終點線外。如果在進行中,誰的陀螺沒有拋擲好,沒有旋轉,就要取代原有的陀螺而成為新的被擊打的對象。一旦陀螺被擊出終點線外,就要被大家用手握陀螺,用陀螺銳利的牙砍劈陀螺的身子。陀螺經此連番的砍劈後就往往不成形狀了。叔父不但不處罰玩陀螺的比賽,有時還會為我打製最銳利的牙。
牌九
那時候流行一種叫『尪仔標』的彩色印刷圖像的圓形厚紙牌遊戲。圖案幾乎都是戲曲或歷史上的人物,還附加一個十二生肖的圖樣。常玩的方法是每個玩家出幾張牌,選出其中的一張作為目標,混雜在眾多的牌中堆疊成山,大家輪流用自己的紙牌拋打牌堆,誰能把那張牌完全擊出牌堆之外的便是贏家,可以收取所有的紙牌作為獎品。這是叔父可以容許玩的遊戲。但是它的另一種涉及賭博的就不被認可而必然會遭受嚴厲的處罰。那是類似「天九」或「牌九」的賭法。十二生肖即一到十二的數目。兩張牌為一組。最高級位的組合是六與三的數目,叫至尊。其次是成對的同樣數目,然後是加起來的點數。成對的位階有高低;十二最高,為天。二次之,為地。八再次之,為銀。其次四,為牙。再次為十與六,為板。十一與一為草。然後依次是不入流的九、七、五、三等數目。點數以九為最高,十最低,十一等於一,十二等於二,餘類推。點數的位階有特殊的排序;十二加九位最高,叫天猴王。其次十二加八,稱為天貢,二加八則為地貢。同點數的序列則以其中的一張牌,依天、地、銀、牙、板、草的次序為高低,如同樣為七點,則十二加五最大,二加五次之,其次八加九、四加三、十加七、六加一或十一。鬥牌的方式可以是二張或四張牌。二張的一翻開牌,勝負立刻分曉。四張的就要拆成二張的兩組去比較,要兩組都贏了才算贏。比賽時一個組頭可以跟好幾個組員對賭,賭資可以排列成一注、二注或三注。拿的牌組如果是八點,就吃兩注。如果是九點以上就三注全吃,賠率也是如此。看起來規則好像很複雜,其實一學就會。這種遊戲賭資可能很大,容易上癮,而且往往廢寢忘食,禍害可能很大,故要受到懲罰。

國內104國小一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04小學一年級
1947年六足歲,我就讀附近的鼓巖國民小學一年級。關於這一年我有兩個還記得的記憶。在感覺中,去學校的路途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廟前左邊有條小路通往學校。在到學校之前,還得經過一條河流與相當寬廣的鐵路軌道。記得河流中有一隻半沉沒的大船,鐵殼的黑船頭高高地突出於水面上。為了維護行人跨越鐵道的安全,尤其是小學生們,建有一條隧道讓我們在鐵道下穿過。但是有一天悲劇發生了。在一次大雨之後,隧道裡充滿了雨水。班上有位女生,想利用隧道中的水洗手,不小心就滑倒而溺斃於水中。學校為此開了個追悼會,我初次體會到親友死別的難受。
另一件難忘之事是女導師講給我們聽的故事。老師的名字已忘記,大致是下學期時候,講的是個長故事,她每星期只講一小段。我只大致記得前半段的故事,後來有位學生替我找到小說的書名,是十九世紀英國作家查理斯.金斯利所寫的《水孩子》。故事的內容是有個窮人家的小孩,名叫湯姆。外國因為天氣寒冷,住家使用火爐取暖,火爐有管道以疏導黑煙,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清除煙囪裡的煙炱。湯姆和師傅有次到某戶有錢人家去清潔煙囪,在他獨自工作時,不小心失足掉落屋主女兒的臥室。女孩受驚尖叫起來。大家以為湯姆偷了東西,湯姆在慌張之下,急忙跳下窗戶,奪路而逃。眾人以為他偷了貴重的東西。就這樣糊裡糊塗地,湯姆不知解釋而一味逃跑,展開了逃亡生活的一連串奇遇。故事講到湯姆跳進河裡而睡著了,變成身體嬌小、不死的水陸兩棲的水孩子,開始在水中生活的時候,父親換了個行業,我們舉家搬到鹽埕區。我的學籍也被遷到鹽埕區的鹽埕國民小學,再也聽不到後續的故事了。那時學校的圖書設備很落後,我也始終不知這個故事的名稱,直到在寫此回憶時,學生才從網路上找到這本小說,讓我終於知道故事的內容,湯姆最後成長為熱愛真理,正直而勇敢的人。

國內103幼年回憶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03幼年的回憶
我們在鼓山區的家,距離大馬路大概有一百公尺之遠,是個有半樓的木造平房。馬路的另一邊有座小丘,有製造水泥的工廠,經常來往大型的車輛,因而造成灰塵飛揚瀰漫,在感覺上更是個繁忙的交通要道。但我們家的巷子只見通行腳踏車,算是個寧靜的社區。這個社區有前後兩排房子,大致都和我們一樣的木造平房,有的還沒有半樓。我們是遠離大馬路的前排第一家。兩排房子的左邊有一個廟,我們家的左邊就是廟前的廣場,那裡有棵有很大樹蔭的樹,想來是榕樹。廟的規模不大,香客不多,但時而會有八家將的練習與表演。經常在廟前廣場嬉戲的小孩子大概不超過十個,也許我們太小,不跟大孩子玩在一起。尤其是上學的時間,大孩子都不在,好像廣場就是我們小孩的天下。我們這些還不能上學的小孩似乎也沒有什麼可玩的遊戲,常常是幾個小孩子蹲在牆邊無所事事。我還記得有個賣糖果一類的小販,有個小火爐,讓大孩子們用勺子在火上煮糖漿,最後用一點白顏色的粉末點下去,熬煮的糖漿就膨脹起來,我們小孩子就大為高興,拍起手來。最讓我興奮的是八家將的練習。一大群十幾個男孩子,臉上塗了五花八彩,身上也穿著花花綠綠、奇形怪狀的衣服,手中拿著各種道具,敲鑼打鼓的,蹦蹦跳跳的,排列成各種陣式。他們的行列讓我羨慕極了,恨不得早點長大,也去參加他們的表演。我還記得很清楚,有一個玩伴的父親手藝很巧,用木片雕刻了幾支十幾公分長的大關刀、蛇矛一類的武器形象讓他把玩。我多麼的希望自己也擁有那樣的一把,可以像八家將一樣地舉手投足揮舞著它。我還記得每當下大雨時,總有個幻覺。我蹲在屋裡,痴痴地看著屋外每一雨點在水中造成的圓形凹陷,幻想著那是玩家家酒的一個個陶鍋子。可以想像那時候物資多麼缺乏,孩子們如何盼望有件玩具的心境。

國內102陪父親賣菜

國內篇(1941-1968)
102陪父親賣菜
在我的記憶裡,我幼小階段的時候只有祖母與父親的印象而已。在我尚幼小,但已能夠穩定走路後,就常與父親去賣菜。至於是終戰前或戰後,我也沒有確實的記憶。為了減輕祖母看顧我的辛勞,有時父親會問我願不願幫他一齊推車子去賣菜。父親使用二輪的手推車,將蔬菜堆放在車上,沿著一定的路線兜賣。所謂幫忙推車,其實我哪有能力,只是做做樣子,充實父子之間的親情而已。我多半是坐在車內,由父親推著。車子停下來等待人家出來買菜時,我就在獨自在附近玩耍。父親叫賣的路線很多是日本人的社區,比較可以賣得好價錢。那時應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後,日本僑民還沒有完全撤走,到處是轟炸後未經清理的斷垣殘壁。我很喜歡去撿拾黏貼在牆壁上的各種有顏色而發亮的小瓷磚片。我管它叫『ㄨㄥ4』,不曉得這是誰教我的語言,肯定不是父親教我的。父親晚年還充滿溫馨地談及此事,說我不知是何處學來的,經常一股勁兒地指著小瓷磚說『ㄨㄥ4、ㄨㄥ4』,意思是說我要那些東西,要父親替我帶回去。說不定管叫這些瓷磚為『ㄨㄥ4』是我自己發明的語言。父親把我所喜愛的殘斷的小塊牆壁帶回家,仔細地用工具把水泥鑿開,取出小瓷磚片來給我。那時我別無其他玩具,所以非常珍惜它們,但不知到了何種年紀,才不玩這些瓷磚片。
小學一年級的暑假,我們搬到高雄港陸橋前的七賢三路,父親就不再推車賣菜,而與四叔共同經營供應水果給來往高雄與香港的商船。大伯父從事供應外國船舶的糧食與零件的生意,其中蔬菜與水果部分的採購也大都由父親負責。所需要的品類大部分向大批發商訂購,但有些就自己到市場標購。那時我已就讀中學,有時在不上學的日子,父親會要我同去果菜市場幫他的忙。天還未大亮,我們就騎腳踏車到批發市場,他每標購了一批貨,在裝箱之前,就由我在那邊看守著,以免與他人的貨物混雜。那種工作很無聊,又不能完全放任不注意看管。有時工作到了九、十點鐘,父親還忙得忘了讓我吃早餐,那時覺得陪父親買菜是個無聊的苦差事。現在細想起來,之後再也沒有其他與父親一起工作的機緣了。

國內101母親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01母親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我出生於一個中下家庭。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我們全家以祖母為最高家長,都疏散到高雄縣的鄉下,躲避美軍對於城市的轟炸破壞,終戰後搬回高雄市,居住在鼓山區的一條幽靜小巷。我沒有終戰前的記憶。
祖母育有二女四男,來自澎湖的馬公。祖母把長女送給別人家,卻又從別人家抱養了一個女嬰,打算做為父親將來的媳婦,所以母親使用本姓,叫吳自愛,取名來自於母親自願被許家所領養。當時澎湖的人將兒女送給別人家而又從別人家領養兒女是很平常的現象,尤其是女嬰。或以為這樣做,將來婆媳的關係會比較良善,或以為縱使讓別人家的骨肉多做些工作、多吃一點苦也不會心疼。
聽說曾祖父是個秀才,對於家庭的教育頗為重視,所以祖父懂得文墨,在鄉下的地方也算是個人才了。在日本統治的時代,祖父當個警察輔助,收入不多,供養一家八口人本來就不容易。但因長得不俗,卻在另一個村里築了個新家,自然對原有的家庭就疏於照顧,以致整家人的生活非常艱難。我曾經多次聽到舅父們對母親幼年艱辛的生活感到非常的歎惜與不捨,認為祖母對其親生與領養的子女有差別待遇。為了維持家計,除祖母日夜作針黹女紅以補貼家用外,每個孩子都分配有工作。男兒子到了能夠賺錢的年齡就課餘去打小工,或提個小籃子沿街叫賣炸糕餅一類的零食。到了稍為長大,甚至游水至商船上去兜賣水果、乾貨一類的商品。母親被分配去撿拾落葉枯枝以供給薪炊煮食。曾聽長輩們提及,母親因此而被老師恥笑,在黑板上畫個小女孩背個大布袋在檢拾葉子,讓小小的心靈蒙上驅之不散的陰影。
澎湖土地貧瘠,謀生困難,很多人都遷移台灣本島的高雄或台南來討生活。不知在什麼時候,為了改善生活的困境,祖母就和六個已長大的子女也搬移到高雄來追求較寬裕的生活機會。大兒子在碼頭推銷商品,二兒子賣米漿早點,父親老三推二輪車沿街販賣菜蔬,老四則在路邊修理腳踏車或幫忙老大做生意。至於女兒,我只知道母親到一個日本人的家庭作全職的女傭,平日就住在主人家,只有休假的時候才回來,甚至生了我之後還是如此。撫育我的責任就由祖母一人承擔。在我的記憶中,沒有一絲一毫母親的影子,因為我還在睡眠中她就得出門,而回來的時候我已在睡覺。後來她感染了主人的肺結核。肺結核在日治的時代尚無特效藥可以根治,唯一的治療對策是靜養。對於窮人家,靜養是不可及的夢想。母親就撐著病工作,有一天她咳血不止而與世長辭。祖母非常傷痛母親的過世,經常為之流淚,述說母親多麼溫順,多麼辛勞。對於母親的種種事情,我也只是長大之後才聽長輩提及,當時並不了解母親離我而去。我對母親的懷念,只有一幀變黃的結婚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