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國外224學溜冰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4學溜冰
在中學時讀過王藍的小說《藍與黑》,裡頭描寫到打架時,用溜冰鞋上的刀傷害了對方。我一直納悶,溜冰鞋有刀幹什麼?是個什麼樣子的刀?加拿大是位在寒帶地的國家,溜冰是很普及的運動。當我們住在市區的舊中國城時,鄰近就是市政府,四周是繁華的商圈。市政府前的廣場非常大,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散步。夏天的噴水池到了冬天就成為免費的溜冰場。結冰是用人工的方式,不受天候的影響。周圍飄揚優美的音樂,累了有椅子可以休息,渴了也有飲料及食品可以購買。我對溜冰鞋存有好奇之心,想看看鞋上的刀是何模樣。在台灣沒有機會穿滑輪鞋,倒要試試真正的溜冰是什麼感覺。到了運動器材店,才知道溜冰鞋分兩種;花式溜冰使用的,後跟有尖刺。曲棍球使用的,後跟無刺。初學者當然使用無刺的一種。
市政府的溜冰場旁有個玻璃小屋,在裡頭換上溜冰鞋,一出門來就進入場中。剛學的人在各個角落練習,而在最中間的一大片,是會溜的人群在繞圈子。我跌跌撞撞地在一旁練習了一陣子,大致可以站立起來,不平穩地慢慢滑動。不久有一個小男孩前來,詢問我需不需要有人拉拔一下,我答說很好。於是他就兩手抓住我的雙手,用倒退滑行的姿勢慢慢的拉我滑動前進。他耐心地幫助我至少有半個鐘頭,才讓我自己獨自滑行。經過幾次的練習,我也能加入繞圈子的人群。起動很容易,只要兩腳交替用力往後推動就行了。可是想停下來就不簡單。我看別人只要一扭腰,身體就轉個方向而停了下來,我沒有辦法立刻學會,只能利用簡速的方法,緩慢停下來,或抓住個東西而猛然地停下來。畢竟自己個性並不好動,必須學習的事務也多,不久就把溜冰鞋給冰封了起來,直到日本的筆友來探望我,才再次拿出來。

國外223戶外生活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3戶外生活
加拿大人很重視戶外生活。境內湖泊很多,湖中有許多小島,加拿大人就在島上蓋簡陋的別墅,夏天的周末或假期,就在那兒過著不受干擾的野外悠閒生活。多倫多位在安大略湖邊,有錢的人更購置遊艇,把渡假的空間延伸到海上。到博物館上班的第一個夏天,我的助理帕蒂.威爾遜小姐就邀請我們一起到她雙親的別墅過個加拿大人道道地地的夏天週末。別墅是在喬京灣區,這是加拿大最大的湖泊區,也是最大的淡水儲藏區,有無數的小湖泊。政府安排夏天的每一個月都有一次長週末,即有連續三天的國定假期。威爾遜小姐開車來接我們,先開個約二、三個小時的車程,到一處存放船隻的碼頭,改開自家的機動船,也航行了很長的時間。這個小島只有她們這一戶,是木頭建造的,格式和一般的房子沒有兩樣。一上岸的時候,帕蒂就問我要不要喝果汁。我回答說要。她立刻從攜帶來的冷藏箱中拿出濃縮的果汁,又直接從湖裡舀起湖水來稀釋成一大罐。原來這裡沒有自來水。從帕蒂的動作看來,似乎湖水的質量不錯,不加過濾也可以生飲的樣子。既然主人不嫌不衛生,當客人的在禮貌上也不應該拒絕,何況也沒有其他可飲用的清水。
到這裡來渡假,少不了要游泳和釣魚。我們不會游泳,就在岸邊到處走動欣賞風景。帕蒂游了一會水,似乎突然想到了我們,問我們要不要釣魚。因別無其他的事可做,就點頭回應。沒有帶來魚餌怎麼個釣法呢?帕蒂說將就使用火雞肉吧!她解下在岸上的小船,讓我們穿上救生衣,我就用木槳划船,找了個有樹蔭的地點停下。我們在台灣都沒有釣過魚,本不期望有所收獲。誰知,一投下釣線,魚群馬上來搶餌吃,不一會就釣了二十尾之多。哪知我們釣上來的魚,主人們都說不吃。我們覺得可惜,就刮鱗剖腹,不加什麼佐料,白水煮湯,果然不怎麼好吃。不過,內人也學會釣魚的樂趣,後來也常全家出遊,租船去釣魚。有一次小兒子因太久釣不到魚,竟然將魚竿給丟進水裡去。

國外222聖誕節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2聖誕節
我到博物館的人事部門辦理報到手續時是在十一月初。她們知道我夫婦剛抵加拿大,大概沒有太多的朋友,於是人事部的一位職員就邀請我們到她家過聖誕節。如果沒有這個邀請,相信我們部門的人也一定會做同樣的邀請。聖誕節是家人的聚會,但也會邀請沒有家的人一起過。第二年我就與助理的家人們一起過。第三年開始我也有新的家庭成員加入,所以同事們就不再邀請我們一起過聖誕節了。當地人過聖誕節就像我們過新年一樣,孩子們都回到父母的身邊,吃一頓有節日氣味的飯,交換禮物,聊聊家常。加拿大的人於接到禮物時馬上打開包裝,看是什麼禮物,接著就是讚美禮物,表現欣喜之狀。喜悅不會因禮物的平常而低減。這邊的風俗,一般不期望有很高貴的禮物,但接受禮物時卻充滿著感激的心情。我們剛到,還不了解本地的習俗,送給她們母女的胸針沒有包裝,但她們都表現非常高興的神態,也回贈兩份早已包裝好的禮物給我們。
聖誕節後的第一天或第二天,街上店舖到處有boxing day的廣告。依自己的理解,「拳擊日」不是意味著有重要的拳擊比賽嗎?我對拳擊的運動不感興趣,但周圍的同事似乎也不怎麼對拳擊有興趣的樣子,那為什麼整個城市看起來都為了boxing day而瘋狂起來了呢?後來才了解,如果對於人家所贈送的聖誕禮物覺得不適用時,可以憑收據退款或更換別的商品。所以這個時節送禮物還得附上收據,以便接到禮物的人可以更換真正喜歡的東西。而且,聖誕節過後便是淡季,商品紛紛大降價,把禮物退掉再買同樣的東西,可能會便宜一半以上。對商店來說,大降價的程度就像在拳擊比賽中被狠狠打了幾拳,所以有這樣的稱呼。這一天幾乎家家都出動,退禮物的,買商品的,讓櫃檯的人員忙得不亦樂乎,不管買家、賣家都很快樂。

國外221台語教會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1台語教會
出國前岳父告知其所服務的醫院,有位戴醫師也移民到多倫多,要我們去拜訪,多認識一些朋友。戴醫師介紹了一個很多人去的台語教會。我們依地址找到那個教會,原來是借用的教堂。佈道完之後的交誼時間有甜點招待。但美中不足的是,此時佈道的牧師特別強調,如果是來吃點心的,就不歡迎以後再來。這種話好像是針對初次參加的我們而說的。我心想,教會的目的不是要向教外的人士宣揚教義的嗎?不是期望教外的人士於聆聽了教旨之後,能受感動而接受洗禮的嗎?我們剛才不是也捐了款嗎?難道我們會為了區區的一碗甜點而浪費三小時的時間聽講基督教的道理嗎!從此我們也就不再去了。在加拿大生活超過三十年之後,我有個發現。我不知有多少次被邀請到洋人朋友的家裡去吃飯,她們大都是教徒,可是從來沒有碰到一次主人要求客人一起做飯前祈禱的事。反之,國內的基督教家庭,卻大都會要求客人也一起作祈禱。我想這和外國人的行事作風或態度有關。外國人在作一件事之前,經常會考慮會不會麻煩到別人,會不會造成別人的不便,而國人卻只考慮如何讓自己有利、方便。

國外220更換輪胎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0更換輪胎
在我會開車之後,有一次開赴婚宴,結果在公路上爆胎了。唯一的解決之道,似乎沒有拖車以外的方法了。我就利用公路旁的緊急聯絡電話,請一家拖吊公司來服務。掛了電話不久,就有一部車子停到旁邊來,問我們發生了什麼事。知是爆胎後,就說他會更換備用車輪,我回答說我沒有工具也沒有備用胎。他說:「怎麼會沒有,打開車後座的行李箱讓我看看。」一打開,他就指著一處凹下去的地方說:「這不是嗎?」。我買了那部二手車之後,從來沒有想到要對那部車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不知道有備胎,甚至連必要的千斤頂也有。結果這位熱心人士就對我們說,你們穿那麼整齊,不要來幫我,我一個人就夠應付了。不一會就把備用胎裝上,很高興地接受我們的道謝揚長而去。

國外219便民警察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9便民警察
加拿大因為資源豐富,人民生活少壓力,對待別人也比較和善,有兩件事令我印象很深。有一次要去訪友,因為路途不熟,坐錯了公車,到了終點站,一問路途才知道坐錯了車。如果重新等車坐回原點再出發,肯定會大大的遲到。在市郊肯定也看不到計程車會經過。這時看到有一家店鋪,我就進去,問是否可以幫我忙打電話叫來一部計程車。店員回答說那個時候很難叫到車子,不過,他突然說:那不是警察的車嗎!說不定警察可以幫你的忙。我不敢期望警察能幫我什麼忙?既然當地人作如是的建議,也許有道理。於是我與內人走過去,向警察解釋我的難題。警察從我破碎的英文,了解我們是新移民,需要幫助。於是就說,上來吧!我送你們過去。我對加拿大的印象頓時增加了一百分。

國外218團隊精神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8團隊精神

我是很重視團隊精神的人,盡量與每一個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博物館的傳統是每一部門有三位研究人員,一倍的輔助人員。研究人員有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三級,具博士以上的學位。我是碩士畢業的,儘管是以專家的身分,特別的專案約聘而來的,但位階是研究助理。博物館的研究助理分兩種,一種是可望升上助理研究員的,稱為curatorial fellow,一旦取得昇級的資格就可以升級為助理研究員。一種是不能升上助理研究員的,稱為curatorial assistant,但依工作的性質,在特殊的情況下,薪水可能高過研究員。我因是不佔名額的特聘人員,沒有一個助理研究員的職位等著我晉升。我剛來時,另有兩位助理人員、兩位技術員、一位秘書、兩位圖書館員以及我的助理。我的工作是獨立的,但我樂於幫助別人,部門的收藏以中國文物為最重要,經常要參考中國的文獻及考古的出版物。有關中國的知識是我大學學習的專長,當然就變成眾人徵詢的對象。我本著宣揚中國文化的精神,不熟悉的事物也去找書來參考,這樣就為我後來的研究工作作了非常充實的準備。因此當我有英文語言的問題時,大家也樂於幫助,所以我在撰寫學位論文的時候,大家都樂於修改我的文字。有一位熱心的義工,更定期來部門指導我的發音。甚至後來我回國教書,暑假的時候回加拿大探親,也經常回部門探望舊日的同僚,一起用餐,讀一些新的出版物。同僚也趁機問我問題,甚至參與文物鑑定的服務。

國外217午餐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7午餐

我們部門的人大都不帶午餐,剛開始時,我會和他們一起去餐館用餐。他們經常要先來一瓶啤酒,慢慢享受,時間拖得很長。這裡餐飲店所賣的酒,價格要比起專賣店的高出好多倍。同事們都是夫婦兩個人賺錢,我則是一個人,覺得天天在餐館吃飯,財力有點吃不消,而且西洋餐點也不是我很喜歡的,尤其是叫來的餐點經常雜有我不吃或不喜歡吃的佐料,因此就改為帶便當。對內人來說,只要把晚上的菜多做一些就可以了。我則可以省下很多的費用與時間去工作。所以我告訴我的同事,如果有需要約我到外頭吃飯的時候,要早一天告知我,免得浪費內人為我準備的食物。如果有事而沒有帶便當時,我就到博物館的餐廳吃三明治。博物館的餐廳有兩個,一是平價服務大眾的,一是高價服務會員的。大眾的餐廳有冷食,也有現作的。我喜歡點corn beef的三明治。麵包有四、五樣可以選擇,塗料有美乃滋、芥茉醬、牛油等,然後是選蔬菜,多樣或少樣的價錢都一樣。我通常選番茄片、洋蔥絲與生菜,再加上半條的醬黃瓜,加一片起士似乎也不加錢。最後夾上的牛肉,是來自一大塊的,當廠用機器削成一片片的,放在磅秤上稱過,才夾在麵包當中,堪稱得上豐厚可口。博物館的職員還可以打個九折,真是物超所值。後來換了別家來經營,就沒有這麼作法的corn beef三明治,我就到外頭去用餐了。博物館的對街有大學宿舍的餐廳,三明治也是現做的,但是肉片都是方正的,不是當場從大肉塊削割下來的,感覺上味道差了些。這個餐廳屬自助的方式,自己端餐盤,用餐後也要把盤子送到回收架子上,所以不用付小費,我最常到這裡來用餐。這裡大學宿舍的餐廳,品質絕對不輸外頭的商店。

國外216市場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6市場
在多倫多買菜有多種的場所可以選擇。週末經常有農民把自己種植的蔬果或食品拿到特定的市場擺攤子賣。一般的日子在超級市場或店鋪買。剛來的時候,由於自己還不會開車,就經常光顧兩個特殊的市場。一個是在住家附近的猶太市場,我不清楚為何叫猶太市場,也許早期是由猶太人經營,價格比較便宜吧。這裡是一家家的店鋪。洋人常去的超級市場一般都是非常乾淨、寬暢的,但是整個猶太市場就顯得髒亂。來光顧的大半是中國人、歐洲人,南美洲人,或新移民。這裡賣的雞與魚,常常是當場處理的。活活的雞養在籠子裡讓顧客挑選,被挑選上的就馬上放進機器裡宰殺拔毛,然後把頭與腳砍斷,丟進垃圾桶。如果你表示需要雞腳的話,就會隨意抓上一、二把,約有一打之多,免費贈送。後來華人漸多,需求雞腳的漸多,就轉而處理乾淨之後上架出售,而且價格還不低。買魚的時候,有養在水箱的、解凍的,也是當場刮鱗剖肚,處理得乾乾淨淨,用乾淨的紙包起來給客人。美洲人不喜歡吃有刺的魚,選的都是大塊的魚排,除了生嚎、龍蝦,似乎也不太喜歡吃蚌殼類的。所以,相對於台灣的市場,這裡的海鮮就便宜得很多。但是內人因為體質的關係,不吃沒有鱗的魚。鮮魚之外,最常吃的大概是蝦與貝殼類。另一個是聖羅倫斯市場,我們要坐公車去。聖羅倫斯水道是聯結北美五大湖的水道,從加拿大的東岸通到美國內陸的密西根,有可能魚貨是從這個水道送上來的,所以以水道命名這個市場。這是在一個大建築物裡,分攤出售食品與花草。我們到這個市場主要是買魚,其中有一種魚,大概叫白鲳,刺少、肉厚、質美,質量比起一般的超級市場要好。價格蠻貴的,一般的魚,一磅不用一塊錢,但這種魚就大致索價二元以上。我們夫婦都喜歡吃這種魚,所以也不在乎價格的高低。

國外215起士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5起士

在台灣時,由於大伯父經營供應外國船隻的食糧及日用品。船上的管事者經常會贈送外國的食品給我們,所以對於外國食品的認識我們比一般人家稍為熟悉,但是就是不知起士這種食品。初來的時候,我們去歐洲人常去的市場買菜。進入一家店鋪,看到滿店鋪都是不同尺寸的圓形食品,顏色不同,軟硬不一,有打洞與不打洞的,包裝的方式與材質也各有不同,品類至少有二百樣以上,以為是甜年糕,不禁為之嘆為觀止。心想,在台灣吃甜年糕,再怎麼變化,花樣也不會超過十種。而且,老外不是吃麵粉的嗎?怎麼賣這麼多稻米蒸的甜年糕?不久就知道,原來那種食品統稱之為起士,以牛奶為原料。製作的過程有好幾種,味道有原味、有加料,更是變化多端,有的味道比糞便還要臭。有的生吃,有的配餅乾,有的和菜餚一起煮,有的是灑在食物之上。總之,用途多多,學問大得很。我們部門每當有慶祝的時機,經常只提供幾種不同品類的起士、餅乾以及白酒或紅酒。雖然不喜歡吃,但不吃就別無其他東西可吃,所以我也終於學會吃其中幾種品類。我兒子受當地的教育,對於起士蠻有心得,哪一種性質的啟示要買那一個品牌,價錢如何,都了然於胸。內人始終不吃起士,只有在吃義大利麵條或披薩餅的時候才吃。

國外214歡樂時光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86)
213歡樂時光
剛到加拿大的時候,大家的生活蠻悠閒的。五點鐘下班後是所謂happy hour的歡樂時光。這時段酒館賣的酒特別便宜,大家就在回家之前,成群結伴前往快樂一番。我的體質不宜喝酒,但也是為了團隊精神,也經常跟著前去。博物館的對面就是有名的Park Plaza旅館,在二樓有個酒吧間,同事們常去那裡。這個酒吧規定客人要穿西裝外套,我很少穿外套上班,但酒吧會借外套給客人。後來政府覺得這種風氣不應鼓勵,於是想出一個辦法,就是規定這個時段賣出的酒,價格也要和晚上用餐時一樣。客人如果覺得吃不消,自然少去。不用強制的手段,民風自然匡正。果然喝酒的客人越來越少,酒吧沒有賺頭,自然也下午歇業,終於再也沒有所謂的歡樂時光了。

國外214胡桃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4胡桃
來到了加拿大,我就有意要尋找到底胡桃是什麼東西。之前看過一部電影,好像名叫「乞丐王子」,演一個小乞丐被誤認為王子,後來真相大白時,大臣問小乞丐有沒有用過國王的權杖璽印,回答說使用過一次,大家都大為緊張,以為使用發佈過什麼命令。結果知是用以敲碎胡桃,大家才鬆了一口氣。我從此有了疑惑,胡桃到底是什麼樣的桃子呢?為什麼要用敲打的方式吃。很快就發現了,原來是種堅果類的果仁,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備有的零食。尤其是接近聖誕節的時候,用個大盤盛裝有六、七種類的乾堅果,還附一、二把鉗子,以便客人在正餐之前,把堅硬的外殼壓碎,吃裡頭的果仁當點心。我到達加拿大的時候正是年底,所以立刻就有了答案。我很高興的寫信給台大系裡的助教邵紅小姐報告說我吃到了胡桃。她一定以為那是如何了不起的東西,我才會鄭重地向她報告。我還記得邵紅小姐幾次提及我借錢買毛線送給她,以為我經濟有困難還會買禮物送給她,很是感動。其實是我措詞不當。我抵達多倫多機場的時候,博物館先墊給我二百元,我以部份購買毛線送給她。其實我的薪水夠開支,當時博物館也還沒有付給我機票的墊款呢!

國外212上班時間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2上班時間
博物館開放的時間是早上十時至下午六時,而一般職員的上班時間是早上九時至下午五時。早上十時半和下午四時各有十五分鐘的喝茶休息,中午則有一個鐘頭的午休時間。每天工作的時間只有六個半鐘頭,每星期又休息兩天,謂之週末。除國定假日外,視職位及年資的不同,每年有四至五個星期的休假。研究人員外出從事學術活動也算上班,可以說非常照顧工作人員的福利。
我一向是努力工作的人,但是入鄉隨俗,要有團隊的精神。早上喝茶的時間,大家都到餐廳,同事們大都買咖啡。我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大都買果汁。有一次我看到有種食品,名叫batter milk。我想,batter是塗抹吐司或麵包的牛油;milk是早上喝的牛奶,兩者的營養價值都很高,batter milk應該是非常值得食用的。於是就買了一小紙盒,同事們看到我手裡拿著那一盒東西,表現出有點疑惑的表情。我沒有理解他們異常的眼光,把紙盒的開口打開,往嘴巴就灌進去,立刻曉得不對勁,馬上轉身往洗手間衝去,想早點給吐了出來。同事們忍不住都捧腹大笑。原來這種食品的味道比溲水的味道還難聞。我真不懂這樣難聞的東西竟然有人敢吃,還能成為商品販賣。從此我對沒有吃過的東西就心存戒心,不敢輕易嚐試。下午茶的休息時間就真的喝茶,在部門的會議室裡品嚐。大家輪流負責燒開水沖茶,喝的大都是中國茶。由於喝下午茶的時間已接近下班,大家喝完茶後就再也無心工作。所以我們部門後來就把早茶時間取消,下午茶的時間加長,不到四點半就開始,結束一天的業務。

國外211學習英文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1學習英文
可能是自己的舌頭太短厚的緣故,我沒有辦法順暢、正確地發音,連國語都說不好,更不用說外語了。剛上班的時候,同事們經常聽不懂我的英語,還得要我把字拼讀出來,甚至還要寫出來。印象最深的一次,三位同事想認識一點甲骨文,我畫了個「戈」字,是一把長柄的武器形( )。我要表達的意思是weapon(武器),可是嘴巴卻唸成wale bone(鯨魚骨)。她們都不能理解為何要使用鯨魚骨去製作。一再的問我為什麼。我焦急地反問,難道看不出是畫一把武器的圖形嗎?她們還是回答說看不出。最後我把英文給寫了出來,她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要表達的是武器而不是鯨魚骨。幸好我被聘用是因我的甲骨學知識,否則前途不堪設想。幸好我們的主任時學顏博士是中國人,英、法與國語都非常的流利,如有不能溝通的時候,最後總有瞭解我意思的人。在周圍都是外國人士的環境裡,我慢慢學習英語,竟然可以拿學位,用英文教課,也當起了主管。

國外210牧師來訪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10英國牧師的來訪
在整理明義士甲骨的期間,有一位英國的牧師來拜訪。他自我介紹是明義士先生在山東齊魯大學的友人。當明義士先生匆忙離開中國而不能將收藏的甲骨全數帶回加拿大時,就委託他把部份甲骨給埋藏了起來。只有他個人知道埋藏的地點,但是他不喜歡共產黨,不願把地點告知中國當局。問我有何建議。我建議,甲骨好不容易在三千年後出土了,不應使之再度埋藏於條件不穩定的地下而導致毀損。甲骨不單是中國人的文化,也是全人類文明的遺產,和共產黨的是否罪惡是無關的,不要因對共產黨的厭惡,而讓無辜的歷史文獻遭殃。最好是秉持良知,將信息交給中國政府當局,早日讓文物得到應有的保護。有可能我誠懇的呼籲有了效果,不久中國報導在齊魯大學的校內挖到甲骨,但大都已成粉末。我當時很惋惜這位牧師沒能早點告知中國當局,以致於珍貴的文獻遭到毀滅。可是後來我聽到內幕,這批東西完好無缺,轉而收藏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就是我依拓本編輯的《殷虛卜辭後編》的原來甲骨。我不能理解何以當時中國政府故意要發布這樣的錯誤報導。

國外209甲骨被竊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9甲骨被竊
在整理甲骨的期間,有一天發現了一些舊照片,其中有館藏的甲骨。一查驗,發現其中有與某人所公佈的甲骨收藏是同樣的東西,照片上有博物館的舊編號,而一查訪客的紀錄,此人也曾經單獨在庫房中研究館藏的甲骨。很顯然,此人把博物館的東西據為己有,我有責任把發現報告上級。那時部門的主任正好出國旅行中,我沒有想太多可能的後果,以為事不宜遲,立刻報告職務代理人,職務代理人就報告館長。館長立刻搭機前往當事人所服務的機構,並會同警察前往當事人住家搜查,搜出超過百片的甲骨。當事人承認竊取館藏的甲骨,但請求原諒。這一批甲骨大都是精品,後來發表在《懷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想不到追回失竊的藏品竟對我個人造成了困擾。主任回來後得知此事,竟然詰問我為何不等到他回來才報告,他可以透過私人的關係把事情解決得更為圓滿。後來我還探知有部分的甲骨寄存在某人之處,沒有被搜索到,但始終不敢再提及此事,同時也讓我學習到工作環境的複雜處。

國外208拓印甲骨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8拓印甲骨文
在台灣時,我就用內人剪下的長頭髮作了兩把撲打用的工具練習拓印甲骨。甲骨文的刻劃非常纖細,人的頭髮夠長,纖細而有彈性,效果比較好。看到很多拓本沒有我作的精細,恐怕工具是個重要的因素。博物館事先為我聘請一位助理,帕蒂.威爾遜小姐(出嫁後成為博拉克特太太)。原來的用意是對我工作時使用的語言交流有所幫助,卻發現她學的是廣東音,難能達成預期的效果,不夠還是可以用筆談的方式彼此勉強溝通。因為要趕時間在二年內完成,我不能夠等待完全研究清楚後才將甲骨有規律地編號。威爾遜小姐負責先把每片甲骨,不管大小,都寫上館藏的編號,讓我拓印後可以立刻依之在拓本上寫上編號,以方便日後的整理與研究。每片甲骨都有一個三個單位的序列編號;第一個單位是進館的年代,第二個是全館該年收藏的序列,第三個是某批文物中的序列號。明義士的甲骨就從960.237.1編列到四千多號,沒有文字的就從五千號開始。
拓印甲骨文字需要非常小心,因為甲骨本身骨質脆弱,加以在背面鑿有密集的窪洞,以便利燒灼後兆紋容易形成,所以容易被敲裂。最好的辦法是,首先把蜂巢的蠟加熱溶化,等蜂蠟稍微冷卻而有可塑性時,就把蠟擠壓在甲骨的背面上,不使之間有空隙,然後再用蜂蠟做個更厚實的臺座。等蜂蠟的底座完全變硬後,敲打在甲骨上的力道就會傳達到底座而不太會傷及甲骨。在甲骨方面,首先要把刻畫的線條清潔乾淨。經過地下三千年的埋藏,有時線條中的泥土凝結有如水泥那麼堅硬,要小心地用針尖輕輕的剔除。如果不小心,就會在表面上剔刮出線條來,造成訛誤的筆劃。接著在甲骨的表面刷上有粘性的水分。一般用白芨泡在水中一段時間,水就會有粘性。但是白芨有時會發霉,後來我改用松香就沒有這種毛病。松香雖然有顏色,但稀釋於水後,顏色不顯,沒有什麼影響。接著是把細薄而有韌性的宣紙覆蓋在甲骨上,用水稍微濕潤覆蓋的部份,再用一張較粗的紙(比較便宜)放在上面,然後用頭髮紮成的撲子在上頭敲打。敲打的用意是把宣紙打入線條的刻溝之中,同時使宣紙黏著在甲骨上。等宣紙差不多乾燥了,接著要用拓包沾染墨汁輕輕地樸打在宣紙上。拓包要作得有彈性。我用玻璃紙包住棉花,再包在綢布中作成有平面的形狀。拓包越大,上墨的面積就越大,完成起來當然比較快。但是甲骨某些表面是不平的,大的拓包打不到凹陷處,所以要準備不同尺寸的拓包,有小至火柴棒大,有大至十公分的。拓墨的動作要上到幾十次,拓本才會烏黑光亮,字跡清楚。最後一道難題是把宣紙從骨頭上揭開。有時候黏貼得太牢固,就要持續用口呵氣以濕潤紙張,一點一點地慢慢揭開。如果用心太急,或黏著太牢固了,使紙張揭破了,就只好重新再作一次。沒有耐心的人很難把拓本做得好。

國外207明義士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7明義士先生
明義士先生是他到中國傳教所使用的漢名,在傳教之餘,他努力學習中國的文化,在二零年代接觸甲骨文後,就熱心地投入研究,也收購甲骨。明義士先生可以說,是唯一在中國的大學教過甲骨學的外國人。我在出版他收藏的甲骨拓本集裡有些介紹,甲骨學有些重要的發現是他首先啟端的,如後來董作賓先生證實的,卜辭中卜與貞之間的字是人名,是他先如此提議的。又如甲骨刻辭與《周易》卦爻辭之間可能的關係也是他首先提及的。甚至我發現的以鑽鑿型態判斷甲骨年代的方法,似乎他也注意到了。可惜他畢竟是外國人,引用中國典籍的能力大受限制,不能像中國人一樣撰寫長篇大作,否則對甲骨學的研究當更具影響力。中國的甲骨學會把他評選為百年來為具影響力的二十五位學者之一,是非常中肯的。
明義士先生到底收藏有多少片的甲骨,由於在戰爭期間曾經受到破壞,他本人也沒有留下確切的文字,所以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應該超過五萬片,就以現在保留以及發表的也接近一萬片,這個數量也是沒有個人可與之比擬的。可能在1938年底之前,他匆匆忙忙把部分甲骨帶回加拿大來,來不及帶回的部分就拜託友人埋藏在齊魯大學校內。回加拿大後,雖任職於這個部門,沒能充分整理這批東西就與世長辭。明義士先生的兒子明明德,後來當了駐中國的大使,於1960年把明義士先生帶回來而存放在遠東部的甲骨賣給博物館,條件是以該款項聘請學者來博物館整理並給予發表。我才有機緣接觸到這批珍貴的甲骨收藏。

國外206遠東部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6遠東部
我服務的遠東部門被視為此博物館的明珠,因為它收藏的中國文物號稱中國以外的十大收藏之一,有些是獨一無二的。我報到時的博物館主樓是個三層工字形的磚砌建築。地面的一樓約各有一半面積展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展品。二樓為自然科學,三樓為人文科學的展示區。遠東部的主要展示設在三樓的後半部。我們的辦公室和收藏室就在展示廳之後的一角,自有升降梯上下。但我的工作室卻是在展廳中的一個收藏室。辦公室還附設我們專用的圖書館,主要收藏有關美術與考古的書籍,供研究人員參考之用,但也開放外界的人士在館內閱讀。
遠東部收藏的範圍為阿富汗以東的亞洲地區的文物,主要是中國,其次是日本與印度。中國的收藏在館中最為有名,所以除三樓的主要展區之外,一樓最顯眼的大廳就展示中國大型的文物。中國文物的收藏以青銅器、歷代陶俑、甲骨文、歷代陶瓷、宗教文物為最有名,而繪畫與書法就頗為貧弱。加拿大與中國並沒有超乎其他國家的親密關係,為什麼會特別加強中國文物的收藏呢?原來與三位收藏者有關。最重要的是一位英國皮貨商,名叫喬治.克拉虎氏。他除了收購皮貨之外,同時也很有眼光地收購中國有價值的文物而售賣到西方去。他有一次旅行到多倫多,住在博物館對面的旅館,在旅館中看到一張明信片上所印刷的遼代三彩陶大型羅漢圓雕,原來就是他賣出去的東西。於是特地前來博物館拜訪,但是館長因故不在辦公室。創館的館長Currelly博士在回拜時,感受到克拉虎氏的重要性,鼓動其三寸不爛之舌,終使克拉虎氏答應要義務為此博物館收購文物,但條件是經他購買的文物都要署上他的名字,從此大量的中國文物源源不斷地進館來。第二位是懷履光主教,他被派到中國的河南地區主管基督教的傳教事宜,他對青銅器時代以及宗教的文物很有興趣,本身也是學者,收集很多這兩方面的文物。因此被批評在這方面挪用了很多教會的款項,妨害教務的推展。第三位明義士先生,也是基督教的傳教士,參加過考古的發掘工作,雖沒有很多錢,但不放過任何看起來不起眼的地下出土品。除了全世界個人收藏最多的甲骨之外,還有很多的各類先秦出土物品。

國外205博物館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5博物館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原是多倫多大學附屬的單位,後來因為擴充很快,就於1968年分隔,與大學同為省府的直屬行政單位。博物館座落在市區地下鐵站「博物館」的旁邊,也有公車站牌,交通非常方便,為安大略省的旅遊重點,每年訪客超過百萬。我後來主管遠東部,曾想加強與台灣的關係,故受邀撰文,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四卷第二期(1994.04)刊登「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館介紹」,給予簡略的介紹。
此館於1912年立法創辦,1914年正式對外開放。得力於一位積極募款的銀行家與一位熱心到全世界收集標本的考古學家。博物館成立時只有五個部門:考古、地質、礦物、古生物、動物。但在我報到時,已擴充至十九個研究兼展覽部門。自然科學有:植物學、魚與爬蟲類、古無脊椎動物、古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哺乳動物、礦物、鳥類、昆蟲類。人文科學則有:遠東、西亞、歐洲、希臘羅馬、埃及、新世界、加拿大、民俗學、紡織、現代(一度還有耶路薩冷部)。還有只從事展示的天文館。輔助的單位有註冊、修護、展覽、公關、教育、守衛與圖書館、義工等等部門。研究部門的人員編列,一般是每一部門有三位研究員級,配以加倍的助理人員。但非研究的部門,視情況而定,有些有超過二、三十名的職員。由於博物館原先是大學的一部分,部分的研究人員具有大學聘約的關係,就保持有十九個所謂cross appointment的名額,正式登錄在大學的教授名單上,我後來也爭取到一個。
博物館非常重視文物的保護,目標是收藏與展出時的保護條件都要一樣。展出的指導原則是普及教育,以十一年級為主要訴求對象,故訪客有一半以上是事先安排的學生班級,展示的內容也都有鮮明的主題,對我之後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響。

國外204三遷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4租房子:三遷
在台北的時候就打聽到有位學長旅居多倫多,也取得聯絡的方法,所以首件要事就是請這位學長帶我們去找房子。我們依約集合後,被帶到中國人聚居的地區,看中一個單位,也付了訂金。我立刻打電話給史景成教授,告知租房的地點。想不到史太太一聽到住區的名字,就大大的反對。說那個地區是華人區,不是高貴的地區。如果我們住在那裡,恐怕同事不會來探訪。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最怕的就是沒有朋友。所以立刻聯絡學長,麻煩又帶我們去把訂金退回來。幸好加拿大的人大都講理,也能體諒新移民,所以全數把訂金退還。我轉而就請求史教授夫婦幫忙找房子,結果就在他們居住的義大利社區租了一個提供家具的頂樓單位。
內人的英文能力比我還差,鄰近商店所賣的食物也是我們所不熟悉的項目。白天我去上班,她一個人躲在家裡不敢外出,電視上的節目也看不懂,真是又寂寞,又辛苦,經常以淚洗面。我不是體貼的人,竟然不能體會她在異國的無助心情,反而說跟我到國外是她自己的選擇,在我辛苦工作回家後還要增加我的困擾。我們在逐漸了解多倫多的情況後,決定搬家,搬到華人的社區。我們自己就到第一次去的地區找房子。北美洲的大城市,市區的住家條件是比較差的,好的地區大致都需有轎車作交通工具,我們不會開車,而且也沒什麼經濟條件,所以選擇價格較便宜的市區居住。
多倫多有幾個華人較多的社區,博物館和多倫多大學都是在市區,其南邊鄰近就有一個社區,華人很多,不但有華人的商店,還有一個非常熱鬧的傳統大市場,叫猶太市場,有道地的歐洲食品。對我來說,從那裡到博物館,或到學校都很方便,太太也能接受。房東是個老猶太男人,很有生財之道,有好幾個房子出租。我們租的是樓下的單位,有自家的廚房與客廳。因為二、三樓也有其他房客。多多少少還會受一些干擾。後來認識大學東亞系的朱維信教授,是台大歷史系的學長,他妹婿所租的公寓大樓有個單位空出來,就通知我們去承租,作為鄰居。這是最老的華人區,在市政府的後面,距離多倫多最繁華的央街上的最大的伊頓百貨公司只有一段街道之隔,而且樓下就是商店。對於講究生活品質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這種環境太吵、太亂。但是對於剛從習慣於熱鬧市區生活的我們來說,卻覺得是最理想的環境。作什麼事情都方便,又很容易見到中國人。一直到舅公把大兒子從台灣送過來,他在我們曾經住過的華人區買了房子,才搬離這個家。

國外203抵加拿大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03初抵加拿大
首站是溫哥華。在機場的新移民通關櫃檯當場把信封打開,我們各別在其中的一小紙條子上簽名,囑咐我們不能遺失它,因為以後找工作時必須要有這份文件。又問我們有無後送的行李,我不知情況,回答說沒有。後來才曉得,新移民可以用船運後送很多的個人物品進入加拿大而不用課稅。接著就轉機飛往多倫多。出多倫多機場的通關門時,發現屈老師的朋友,多倫多大學東亞系的史景成教授夫婦,以及博物館遠東部的代理主任,巴柏拉.史蒂芬女士都來接機。說明我們的主任時學顏博士目前出國,所以不能來接機,但要將我們暫時安頓在時小姐的住家,以便我們自己去找房子。抵達加拿大時,身上只剩美金二十元。加拿大的規矩是上完班後才發薪金,所以發薪的日期是在月底。幸好博物館當局設想周到,先預支二百元給我們應付臨時的費用。由於我的英文尚不靈光,史教授夫婦就充當翻譯,同時也留下聯絡的電話。當晚史蒂芬女士在家裡請我們兩人吃飯,用水煮的白米飯竟然是作為餐後的點心,還附有砂糖。領受到非常不一樣的異國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