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國外225婚喪喜慶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25婚喪喜慶
加拿大人的婚喪喜慶習慣和台灣的非常不一樣。此地的婚宴費用一向由女方支付,而且親友贈送的禮物常是日用實物,很少贈送禮金。送禮也大都是禮輕情意重,所以宴客是種虧本的事,除非是至親好友,一般的朋友都不受到邀請。我來博物館工作,就碰到幾次同仁的婚嫁,印象中只接到一次邀請。我的助理帕蒂,也許是因為我們天天在一起工作,就邀請我參加。在婚禮之前不久,女方會邀請一些密友參加送禮餐會,叫shower(淋浴)。準新娘會開出名單,列有一些還缺少的物品,朋友們就會在名單上簽名,表示負責送那一件禮物,免得有所重複。我沒被邀請參加這個餐會,也忘記我到底送了什麼樣的禮物。婚宴時,主餐點只有一道,但大家都努力的飲酒,酒的花費很高。跳舞有樂隊伴奏,我不會跳舞,新娘邀請我,我只有搖頭表示歉意。第二次是我們的秘書小姐,她打算結婚後辭職,我沒有被邀請(我也不清楚其他的同仁有無被邀請)。當我在撰寫碩士論文的時候,她幫我打字,打成所需要的格式。我要付給她錢,她不接受,說那些事屬於她服務的工作範圍。所以我想藉這個機會來表達感激之心意。他不接受我的現金禮物,我則婉轉地說我想送她一雙鞋子,但不知道她的尺寸以及喜歡的款式,所以請她幫忙代替我挑選一雙。她婚後回到辦公室向大家問好,特地指著她腳上所穿的鞋子,說是我買送給她的。另外三次是部門的同事嫁女兒與娶媳婦。我想我和她們的相處也都很融洽,交情也不錯,以台灣的標準,我應該收到請帖,但都沒有。
同事的至親有喪事時,似乎我們也沒有去拈香。記得第一次,同仁只合資買了一盆花送過去。第二次是在我當主任的時候,一位和我們有來往的華人收藏家過世了,我代表部門去弔唁。好像部門沒有以公費買花的慣例,我則覺得沒有個人花錢去做公關的必要。去弔唁的時候,好像家屬也沒有舉辦特別的儀式(可能事先已作過了),我向家屬致意之後就回來了。最後一次是我過去的上司(華裔)過世了,她在加拿大沒有親人,所以朋友們組織了一次音樂追悼會,就在大學的教堂裡舉行,所有費用大概由遺產支付,不收奠儀。我沒有參加籌備工作,只與會而已。這次我全程參加,還看了靈柩下葬。還有我老師史景成教授的一次,也沒有舉行任何的儀式,直接在納骨堂看著把骨灰罐放上位置而已。
如果有同事生日,大家就會集資買蛋糕及起士、餅乾、白酒一類的食品慶祝一番。輪到我生日的時候,秘書就會詢問我喜歡的品類。我不喜歡起士,所以都回答喜歡吃蛋糕,尤其是附近有一家糕餅店,用燕麥作的,價錢雖然貴些,但好吃。連不吃甜品的內人,也喜歡吃這家的產品。也許是太貴了,買的人不多,沒幾年就關門了。我和內人都感到惋惜,再也吃不到那種特別口味的蛋糕了。若是有生育的事情,大家也會合資買一件禮物。小兒子誕生的時候,秘書問我要什麼樣的禮物,我因上次合資送給同事的是四輪的嬰兒車,就說想要同樣的東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