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國內166碩士論文

許進雄的回憶
國內篇(1941-1968)
166碩士論文
既然決定要出國到加拿大去,博物館也希望我盡量早一點去,我就要加緊腳步,快速把論文寫好,好早點畢業。之前在與張光直先生討論商王廟號時,已經通過歸納與推論,修正了董作賓和日本的岛邦男兩位前輩所推斷的五種祭祀的祭祀名單。現在又得出幾個新的觀點,值得先摘出發表。於是在《中國文字》二十二期發表「甲骨卜辭中五種祭祀祀首的商討」。五種祭祀是以翌、祭、、劦、肜等五個祭祀,持續不斷地向商王的祖先舉行。有必要探求何者為先。董作賓先生認為祭祀時先鼓樂的肜,然後跳舞的翌,最後以吃飯的祭、、劦結束,所以次序是肜、翌、祭、、劦。日本的岛邦男先生認為先大規模的舉行,祭的祀組包括與劦,規模最盛,所以次序應該是祭、、劦、肜、翌。這兩種說法都是主觀的認定,沒有支持的證據。我就發現有兩條卜辭,其序列都是翌、劦、肜。而且翌組與祭組、祭組與肜都是相連的,但肜組與翌組之間卻有一個空旬,明顯表現一祀與一祀之間的中斷。所以五種祭祀舉行的次序是翌、祭、、劦、肜。此文發表以後,大概就被認定正確,不再有異議了。接著又在《中國文字》二十四期刊登「五種祭祀的祀周和祀序」。從根據有年代月日的祭祀刻辭所復原的祭祀祀譜,求知「祀」指王的在位年數而非祭祀的週期。當時把所有先王、先妣祭祀完畢一周的時間,正常是三十六旬,約兩年就有一次輪替的三十七旬週期。對董作賓和岛邦男的意見提出修正。
趕在學期結束之前,我提出了《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的論文,通過口試,順利獲得碩士學位。我也把論文寄給日本的島邦男先生,請他就我對他提出的論證有所求教與回應。島邦男先生是非常有見地的甲骨學者,以個人之力,編撰《殷墟卜辭綜類》一書,對甲骨學的研究有非常深厚的影響,也是我平日欽佩的學者。他回信說自己還要花些時間考慮我的新意見,所以不能很快的回應細節問題。島邦男先生可能由於年紀過高,始終沒有寫文章正面回應我對他論點的問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