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73解除回國禁令
美國的主辦單位得到Wenner-Gren基金會的資助,在夏威夷召開商代文明研討會,邀請各地學者與會,台灣有二位出席,中國則派來了胡厚宣、李學勤、裘錫圭、王貴民等十多名學者,我也被邀請,宣讀『古代中國歷史分期的文字學的闡釋』。這時,許倬雲教授也在夏威夷開會。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向他請教過,我到國外定居時,他曾推薦我回台參加學術會議,但知道我因思想問題而被政府拒絕,不能回國的事實。許教授特地找我談,問我想不想回台灣看望親友,我當然回答非常期盼。於是許先生要我誠實回答他一個問題。問我是不是台獨,回答絕不可能。許先生就說事情有望,他立刻寫了一封給台灣的沈君山教授的信,要我自己也寫一封信,連他的信一起寄給沈先生,因為沈先生願意幫學者解除這方面的困境。於是我敘述自己來加拿大後的一些所為,認為自己並沒有作出危害國家利益的事,但如果政府有不一樣的想法,那就不讓我回去好了。過了幾個月,我得到沈先生的回信,以及駐紐約領事館的電話,都說政府對我的誤會已經解除,歡迎我回國探望親友,但希望回台時,要事先把班機的編號告知領事館,以便回台時有所協助。
這裡我要順便談一談台灣在國安情報方面的不精密。在我接到台灣或紐約的信息兩天之前,有人給我打了一通電話,說(秘書長?)蔣彦士先生已批准讓我回台灣。但是警告我,台灣官方的話是不可以盡信的,我回台可能會有危險,請我三思。我斷然回答,台灣當局不會公然說謊,我也沒有幹過危害國家的事,更沒有號召力,政府沒有理由要誘騙我回去,對我有所不利。後來我碰到台大唸書時同寢室的室友,他說電報是警總交給外交部發的,而發電報的就是他本人。到底哪個環節出了錯?訊息竟然早已外洩!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國外272古文字學會議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72古文字學會議
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也開始邀請國外學者參與學術會議。我被邀請來到山西的太原,參加第四屆古文字學會議。這次聚會大家都很興奮,對我來說,與會學者大都是第一次見面。在這裡認識了吉林大學的于省吾先生,我們不約而同發表文章,解釋甲骨文喪字的創意來自桑葉的採摘,表現樹枝之間有許多盛放桑葉的籃子。于先生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所以就送給我一幅草書的對聯,「自笑平生誇膽氣,休將文字占時名」。另有二位學者也揮毫寫字送給我。會上我宣讀『甲骨文所表現的牛耕』(《中國文字》,新4期),用甲骨文字論證商代已有牛耕的技術。大概是物資短缺,到了1984年中國才把此次會議的文章刊在《古文字研究》第九期。會後也安排大家到晉祠參觀。
這一年雖然博物館的業務非常繁忙,我又發表好幾篇文章。計有「識字有感,王、皇與令」(《臺靜農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黃帝命名根由的推測」(《中國文字》,新3期)、「甲骨綴合補遺」(《中國文字》新3期)、「The Tall Cap - Symbol of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Rotunda》十四卷二期)。
國外篇(1968-1996)
272古文字學會議
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也開始邀請國外學者參與學術會議。我被邀請來到山西的太原,參加第四屆古文字學會議。這次聚會大家都很興奮,對我來說,與會學者大都是第一次見面。在這裡認識了吉林大學的于省吾先生,我們不約而同發表文章,解釋甲骨文喪字的創意來自桑葉的採摘,表現樹枝之間有許多盛放桑葉的籃子。于先生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所以就送給我一幅草書的對聯,「自笑平生誇膽氣,休將文字占時名」。另有二位學者也揮毫寫字送給我。會上我宣讀『甲骨文所表現的牛耕』(《中國文字》,新4期),用甲骨文字論證商代已有牛耕的技術。大概是物資短缺,到了1984年中國才把此次會議的文章刊在《古文字研究》第九期。會後也安排大家到晉祠參觀。
這一年雖然博物館的業務非常繁忙,我又發表好幾篇文章。計有「識字有感,王、皇與令」(《臺靜農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黃帝命名根由的推測」(《中國文字》,新3期)、「甲骨綴合補遺」(《中國文字》新3期)、「The Tall Cap - Symbol of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Rotunda》十四卷二期)。
國外271交換學者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70副研究員兼主任
1980年,被任命為遠東部主任的第二年,我發表了四篇論文:「識字有感,一」(《中國文字》新1期)、「甲骨綴合新例」(《中國文字》新1期)、「識字有感,二」(《中國文字》新2期)、「文字所表現的葬俗」, (《中國文字》新2期)。覺得自己的表現不錯,從得到博士學位起算的六年年資也已達到,於是分別向大學與博物館提出升級的申請。大學的審查先行通過,也立刻函文博物館,所以博物館也加快審查的速度,也在同一年通過昇級,成為副研究員兼主任,我也更有勁、更積極的推動業務。
271中國的交換學者
加拿大和中國的關係一向友善,各種的交流也很多。1981年簽訂交換教授的協定。加拿大政府或許覺得,第一位被派到中國的教授應該能夠與中國學者作充分的交流者。加拿大會說流利中國話的教授可能不多,也可能別人沒有意願,所以就選上了我。加拿大學術院給我來了一封信,徵詢我到中國訪問三個月的意願。我答以因博物館業務繁忙,只能去一個月。學術院回信,說與中國的協定是三個月,如只去一個月,加拿大就吃虧了,所以要另外找人。想不到暑假我到中國旅行,打算參加第一次邀請國外人士參與的古文字學會議,在我所住的華僑大廈,突然來了一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說明加拿大學術院已經同意我到中國做一個月的訪問學者,從此我就是他們的客人,如果不嫌棄的話,也不必換旅館,一切事宜就由社會科學院負責與安排。於是告訴我,有一部帶司機的轎車全程為我服務,同時歷史研究所的齊文心教授將當作我的陪同,負責聯絡所有的學術與文娛活動。
訪問的機構,首先是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先秦組,這是以研究甲骨文為重點的單位,也是胡厚宣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首先讓我檢驗該所所藏的甲骨上的鑚鑿型態,那是我那幾年研究的重點,接著就和全體成員開座談會。又安排到北京圖書館,也拿出館藏的甲骨讓我檢驗鑚鑿型態,都是特別選出的,具有明顯斷代標準的標本。不久我就讀到圖書館的三個館員,于秀卿、賈雙喜、徐自強聯合發表了『甲骨的鑿鑽形態與分期斷代的研究』(《古文字研究》六),所舉的例子就是讓我檢驗的內容,所得的結論,和我之前所發表的結論完全一致,呼應我所做斷代研究的一致性與可靠性。接著安排到北京大學訪問,我要求旁聽中文系的課程,了解上課的情形。所以安排旁聽大學部聲韻學的課,發現教授一再強調要用唯物史觀的思考方式學中國的聲韻學,但我看不出所提唯物史觀和聲韻學的內容上有何密切的聯繫。也安排我到考古人類學系對學生作一場演講,我把在多倫多大學的教材擇要,用甲骨文字印證古代生活的各個方面。演講後,高明教授表明意願,邀請我到考古人類學系客座一年,以半年講課,半年研究北大所藏的甲骨來吸引我。這年我剛接受主管博物館遠東部的業務,正全力投入遷館與全面換新展覽的工作,連作三個月的交換教授都得拒絕,哪能離職一年,所以就婉謝了。
在北京,我最想看的東西是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小屯南地發掘的甲骨。這是沒有被盜掘,完全是在考古人員控制下的正式科學性發掘,有完整的地層紀錄,甲骨數量又多,該是檢驗我以甲骨上的鑿鑽形態作為斷代標準的最好良機。其研究人員的研究報告,從地層的時代序列所得的結果,和我以鑿鑽形態斷代的結果是一致的,但是有非常少量的,我認為是第四期的,竟然被放在第一期,用以證明所謂的王族卜辭是第一期的。我有必要檢驗其上的鑿鑽形態。我向文化部請求要檢驗這批材料,得到同意的回答。接著向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教授、金石組組長王世民先生也都同意了。誰知到了安排去看的前一天晚上,有個和胡厚宣先生有密切關係的人打電話給我,說胡先生向考古研究所激烈抗議,決不能讓我看那一批甲骨。理由好像不合理,說害怕我的名氣會超過胡先生。果然,到了考古研究所,包括整理小屯南地甲骨的三個成員(肖楠)和我開座談會,沒有說明何以不讓我看甲骨的理由。我提出,某一版用以確定地層年代的甲骨,吉林大學的林澐教授也不認為是第一期的。答案讓我吃一驚,「如果不那樣做,就不能證明王族卜辭是第一期的」。我不能不佩服此人的誠實,但也哀傷屈服在威權之下的作為。後來描繪的全部的鑽鑿形態的專刊出版了,他們的論據也沒有變更,我就寫了一篇「讀小屯南地甲骨的鑽鑿形態」(《中國語文研究》,1986年第八期))作回應,也沒有得到任何回答。
事後我不能理解為何胡厚宣先生要反對我檢驗小屯南地的甲骨。把王族卜辭斷代為第一期又不是他所提出來的。我檢驗自己和胡先生交往的經過,應該是沒有讓他如此生我氣的地方。他先是來信向我索取明義士的拓本集,後來請我替他購買和郵寄國外出版的書,他以國內出版的書回饋。我還介紹旅居美國,經營藝文印書館的嚴一萍先生給他,改由嚴先生郵寄圖書給他更為方便、快捷。胡先生還自動向我承諾,要帶我全國走一遭,看看各地收藏的甲骨。怎麼會在這重要的時刻激烈地扯我後腿呢!告知我這個信息的人,也是胡先生曾向我說很喜愛的人,怎麼會出賣胡先生,向我告密呢?後來我有好幾次機會在國內、國外接觸胡先生,也不好詢問這件事的真假。後來我和王世民先生比較熟了,向他詢問此事,他說胡先生絕對沒有反對此事,完全是他的手下不願讓我檢驗小屯南地的甲骨。我後悔有一次胡先生來多倫多,我沒有招待得很熱情。
北京有研究甲骨的單位都拜訪了之後,便安排飛往上海,安排了兩個單位。上海博物館的沈之渝館長,給我看館藏的甲骨,大都是小片的,沒有很深的印象。然後是復旦大學,晤談的學者名字已記不清楚,好像是李圃。但是我卻對一位研究《說文》,名叫祝敏申的學生頗有印象,一直奇怪何以此後沒有見到他寫的文章,後來知道他留學澳大利亞,改作生意了,很是可惜。在復旦大學的大禮堂做了一次演講,大概是學校把它當作一件大事,動員了學生,竟然座無虛席。在上海的交流結束後,又飛回北京,然後搭機轉往太原開會。
國外篇(1968-1996)
270副研究員兼主任
1980年,被任命為遠東部主任的第二年,我發表了四篇論文:「識字有感,一」(《中國文字》新1期)、「甲骨綴合新例」(《中國文字》新1期)、「識字有感,二」(《中國文字》新2期)、「文字所表現的葬俗」, (《中國文字》新2期)。覺得自己的表現不錯,從得到博士學位起算的六年年資也已達到,於是分別向大學與博物館提出升級的申請。大學的審查先行通過,也立刻函文博物館,所以博物館也加快審查的速度,也在同一年通過昇級,成為副研究員兼主任,我也更有勁、更積極的推動業務。
271中國的交換學者
加拿大和中國的關係一向友善,各種的交流也很多。1981年簽訂交換教授的協定。加拿大政府或許覺得,第一位被派到中國的教授應該能夠與中國學者作充分的交流者。加拿大會說流利中國話的教授可能不多,也可能別人沒有意願,所以就選上了我。加拿大學術院給我來了一封信,徵詢我到中國訪問三個月的意願。我答以因博物館業務繁忙,只能去一個月。學術院回信,說與中國的協定是三個月,如只去一個月,加拿大就吃虧了,所以要另外找人。想不到暑假我到中國旅行,打算參加第一次邀請國外人士參與的古文字學會議,在我所住的華僑大廈,突然來了一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說明加拿大學術院已經同意我到中國做一個月的訪問學者,從此我就是他們的客人,如果不嫌棄的話,也不必換旅館,一切事宜就由社會科學院負責與安排。於是告訴我,有一部帶司機的轎車全程為我服務,同時歷史研究所的齊文心教授將當作我的陪同,負責聯絡所有的學術與文娛活動。
訪問的機構,首先是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先秦組,這是以研究甲骨文為重點的單位,也是胡厚宣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首先讓我檢驗該所所藏的甲骨上的鑚鑿型態,那是我那幾年研究的重點,接著就和全體成員開座談會。又安排到北京圖書館,也拿出館藏的甲骨讓我檢驗鑚鑿型態,都是特別選出的,具有明顯斷代標準的標本。不久我就讀到圖書館的三個館員,于秀卿、賈雙喜、徐自強聯合發表了『甲骨的鑿鑽形態與分期斷代的研究』(《古文字研究》六),所舉的例子就是讓我檢驗的內容,所得的結論,和我之前所發表的結論完全一致,呼應我所做斷代研究的一致性與可靠性。接著安排到北京大學訪問,我要求旁聽中文系的課程,了解上課的情形。所以安排旁聽大學部聲韻學的課,發現教授一再強調要用唯物史觀的思考方式學中國的聲韻學,但我看不出所提唯物史觀和聲韻學的內容上有何密切的聯繫。也安排我到考古人類學系對學生作一場演講,我把在多倫多大學的教材擇要,用甲骨文字印證古代生活的各個方面。演講後,高明教授表明意願,邀請我到考古人類學系客座一年,以半年講課,半年研究北大所藏的甲骨來吸引我。這年我剛接受主管博物館遠東部的業務,正全力投入遷館與全面換新展覽的工作,連作三個月的交換教授都得拒絕,哪能離職一年,所以就婉謝了。
在北京,我最想看的東西是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小屯南地發掘的甲骨。這是沒有被盜掘,完全是在考古人員控制下的正式科學性發掘,有完整的地層紀錄,甲骨數量又多,該是檢驗我以甲骨上的鑿鑽形態作為斷代標準的最好良機。其研究人員的研究報告,從地層的時代序列所得的結果,和我以鑿鑽形態斷代的結果是一致的,但是有非常少量的,我認為是第四期的,竟然被放在第一期,用以證明所謂的王族卜辭是第一期的。我有必要檢驗其上的鑿鑽形態。我向文化部請求要檢驗這批材料,得到同意的回答。接著向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教授、金石組組長王世民先生也都同意了。誰知到了安排去看的前一天晚上,有個和胡厚宣先生有密切關係的人打電話給我,說胡先生向考古研究所激烈抗議,決不能讓我看那一批甲骨。理由好像不合理,說害怕我的名氣會超過胡先生。果然,到了考古研究所,包括整理小屯南地甲骨的三個成員(肖楠)和我開座談會,沒有說明何以不讓我看甲骨的理由。我提出,某一版用以確定地層年代的甲骨,吉林大學的林澐教授也不認為是第一期的。答案讓我吃一驚,「如果不那樣做,就不能證明王族卜辭是第一期的」。我不能不佩服此人的誠實,但也哀傷屈服在威權之下的作為。後來描繪的全部的鑽鑿形態的專刊出版了,他們的論據也沒有變更,我就寫了一篇「讀小屯南地甲骨的鑽鑿形態」(《中國語文研究》,1986年第八期))作回應,也沒有得到任何回答。
事後我不能理解為何胡厚宣先生要反對我檢驗小屯南地的甲骨。把王族卜辭斷代為第一期又不是他所提出來的。我檢驗自己和胡先生交往的經過,應該是沒有讓他如此生我氣的地方。他先是來信向我索取明義士的拓本集,後來請我替他購買和郵寄國外出版的書,他以國內出版的書回饋。我還介紹旅居美國,經營藝文印書館的嚴一萍先生給他,改由嚴先生郵寄圖書給他更為方便、快捷。胡先生還自動向我承諾,要帶我全國走一遭,看看各地收藏的甲骨。怎麼會在這重要的時刻激烈地扯我後腿呢!告知我這個信息的人,也是胡先生曾向我說很喜愛的人,怎麼會出賣胡先生,向我告密呢?後來我有好幾次機會在國內、國外接觸胡先生,也不好詢問這件事的真假。後來我和王世民先生比較熟了,向他詢問此事,他說胡先生絕對沒有反對此事,完全是他的手下不願讓我檢驗小屯南地的甲骨。我後悔有一次胡先生來多倫多,我沒有招待得很熱情。
北京有研究甲骨的單位都拜訪了之後,便安排飛往上海,安排了兩個單位。上海博物館的沈之渝館長,給我看館藏的甲骨,大都是小片的,沒有很深的印象。然後是復旦大學,晤談的學者名字已記不清楚,好像是李圃。但是我卻對一位研究《說文》,名叫祝敏申的學生頗有印象,一直奇怪何以此後沒有見到他寫的文章,後來知道他留學澳大利亞,改作生意了,很是可惜。在復旦大學的大禮堂做了一次演講,大概是學校把它當作一件大事,動員了學生,竟然座無虛席。在上海的交流結束後,又飛回北京,然後搭機轉往太原開會。
國外269大學授課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69大學授課
在多倫多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老師首先安排我代他上課,1979年我就為自己爭取到一個教課的名額。博物館原本是大學的附屬單位,職員的名額在大學編制之內。1968年擴編,自成為省屬的單位之後,大學仍保留十八個名額給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到大學教課之用。這些大學職稱的任命被列在教授的名單,但是不支取教授的一般薪水,而領受研究經費。此項收入不算薪資所得,但也不能用來支付日常的個人生活開銷。此經費可以購買研究設備、助理人員、學術訪問等目的。從此我利用此研究經費,幾乎年年出國參訪學術單位。
我因本身的英語還不流利,所以選擇上研究所的課,學生少,對中文的認識也比較深厚,對我來說,比較容易勝任。這一年,在某次系務會議中,系主任要求教授們多開一些有趣味及通俗性的課,以便吸引較多的大學部學生來選課,因為新政策要依選課的人數計算給予部門的撥款。會後我思考,中國與其他較古老文明的文字都起源於圖繪。象形文字可以反映創字時代的生活環境、使用的工具、生活的方式,甚至是處理事務的方法和思想概念。我們如想探求古代社會的一些具體情況,分析古文字所得的資訊會對之有莫大的啟示。自己的專長是甲骨學、中國文字學,如果選擇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古文字,說明其創作的含義,配合文獻與地下發掘的考古材料,再結合國外所學得的有關人類學的知識,選擇有趣的題材,以淺易的說明,並討論與之有關的時代背景,也許會提高不以考古或歷史為專業的學生來學習中國文化的興趣。尤其是我們中國古代文字的創造以表意為主,不但字數多,其涵蓋的範圍也遠較其他的古文明廣泛。有可能集合很多的象形文字,分章節各別討論各種主題,份量足夠充當一個學年的講課材料。
當筆者把這個構想向同事們徵詢意見時,得到出乎意料的肯定,認為這樣的課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於是立即把講課大綱寫出來向學校申請開新課。當1980年開始上課時,學生只有十二人,華裔洋人各半。由於國外的學生對於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不熟悉,記筆記時對有關的人地名和文獻資料都感到相當的困難。於是我就把自己準備的筆記發給學生,使他們的學習和理解容易些。幾年後講義遞增,有成為專著的模樣,乃於1984年把它出版(台北:藝文印書館),省卻每年為複印教材而忙碌。當初講課的主要對象是非華裔的學生,不想開課一二年後,來選的華裔學生大大超過本地生。要求選修此課程的學生,一下子跳到五十、一百、二百,但我都限定人數為三十五,一直教到1996年離職。
這個教學的內容和講述的方式看起來好像頗適合華裔的學生。心裡又想,說不定它也適合國內的學生,所以探詢出版中文版的可能。更出乎意料之外,商務印書館於1988年9月出版後不久,1991年韓國的洪憙先生譯成韓文,由東文選出版。1993年韓國嶺南大學的中國研究室也集體合作譯成韓文,由該校出版。中文本出版之後,材料又繼有增加,有些看法也較過去的成熟些,又被告知第二刷也售罄,於是建議出修訂版。1995年修訂版出版後,又一再的新刷了好幾次。之後有位香港學生的家長,取得我的同意,出版了第四各文本的英文修訂版。2007年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認為也值得介紹到中國,於是又稍加修訂,以簡體字發行。想不到一時的起意,竟成了自己銷售最多的書,共有二英文本,三中文本,二韓文譯本。
國外篇(1968-1996)
269大學授課
在多倫多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老師首先安排我代他上課,1979年我就為自己爭取到一個教課的名額。博物館原本是大學的附屬單位,職員的名額在大學編制之內。1968年擴編,自成為省屬的單位之後,大學仍保留十八個名額給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到大學教課之用。這些大學職稱的任命被列在教授的名單,但是不支取教授的一般薪水,而領受研究經費。此項收入不算薪資所得,但也不能用來支付日常的個人生活開銷。此經費可以購買研究設備、助理人員、學術訪問等目的。從此我利用此研究經費,幾乎年年出國參訪學術單位。
我因本身的英語還不流利,所以選擇上研究所的課,學生少,對中文的認識也比較深厚,對我來說,比較容易勝任。這一年,在某次系務會議中,系主任要求教授們多開一些有趣味及通俗性的課,以便吸引較多的大學部學生來選課,因為新政策要依選課的人數計算給予部門的撥款。會後我思考,中國與其他較古老文明的文字都起源於圖繪。象形文字可以反映創字時代的生活環境、使用的工具、生活的方式,甚至是處理事務的方法和思想概念。我們如想探求古代社會的一些具體情況,分析古文字所得的資訊會對之有莫大的啟示。自己的專長是甲骨學、中國文字學,如果選擇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古文字,說明其創作的含義,配合文獻與地下發掘的考古材料,再結合國外所學得的有關人類學的知識,選擇有趣的題材,以淺易的說明,並討論與之有關的時代背景,也許會提高不以考古或歷史為專業的學生來學習中國文化的興趣。尤其是我們中國古代文字的創造以表意為主,不但字數多,其涵蓋的範圍也遠較其他的古文明廣泛。有可能集合很多的象形文字,分章節各別討論各種主題,份量足夠充當一個學年的講課材料。
當筆者把這個構想向同事們徵詢意見時,得到出乎意料的肯定,認為這樣的課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於是立即把講課大綱寫出來向學校申請開新課。當1980年開始上課時,學生只有十二人,華裔洋人各半。由於國外的學生對於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不熟悉,記筆記時對有關的人地名和文獻資料都感到相當的困難。於是我就把自己準備的筆記發給學生,使他們的學習和理解容易些。幾年後講義遞增,有成為專著的模樣,乃於1984年把它出版(台北:藝文印書館),省卻每年為複印教材而忙碌。當初講課的主要對象是非華裔的學生,不想開課一二年後,來選的華裔學生大大超過本地生。要求選修此課程的學生,一下子跳到五十、一百、二百,但我都限定人數為三十五,一直教到1996年離職。
這個教學的內容和講述的方式看起來好像頗適合華裔的學生。心裡又想,說不定它也適合國內的學生,所以探詢出版中文版的可能。更出乎意料之外,商務印書館於1988年9月出版後不久,1991年韓國的洪憙先生譯成韓文,由東文選出版。1993年韓國嶺南大學的中國研究室也集體合作譯成韓文,由該校出版。中文本出版之後,材料又繼有增加,有些看法也較過去的成熟些,又被告知第二刷也售罄,於是建議出修訂版。1995年修訂版出版後,又一再的新刷了好幾次。之後有位香港學生的家長,取得我的同意,出版了第四各文本的英文修訂版。2007年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認為也值得介紹到中國,於是又稍加修訂,以簡體字發行。想不到一時的起意,竟成了自己銷售最多的書,共有二英文本,三中文本,二韓文譯本。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國外268主持展覽計畫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68主持展覽計畫
遠東部的展覽區被規劃在新增建的階梯展覽館的第一層,展覽的內容必須重新設計,作為遠東部的新負責人,就負起總籌畫的任務。博物館的展覽一向由幾個相關的單位共同完成,研究部門負責資訊,設計部門負責整體的設計,最後是修護部門負責檢驗文物的展出環境。經費的使用,因為設計部最為了解,所以總負責人一向是設計部的主任。以前各部門的展覽是輪番推出,不會同時進行很多的案子,所以總設計師都利用設計部本身的編制人員。但是此次的擴建,很多部門的展覽計畫需要同時進行,設計部沒有足夠的人員,所以要用外包的方式,與設計公司訂立合同。設計部主任為我們的展覽找了一家公司,但是我的同事卻想也有發言權,強烈要求我表達要參與遴選的要求,經我幾次的強烈要求,設計部主任終於答應讓我們三者選一。當大家聆聽三家公司的初步設計之後,卻看好另一家的設計理念,不贊同設計部門原有的推薦。可是設計部主任卻堅持己見,搬出法規,說指派設計人員是他的責任。我不得不寫一封公文給他,強調我不是挑戰他的權責而是有所建議,如果他堅持己見,就要為設計的效果負完全的責任。在浪費了部門同仁幾乎一年的時間之後,設計部主任本人也很不滿意進度的緩慢與設計呈現的刻版單調,就中途解約,改派一組以華人為主的設計團隊給我們。我們滿意這個新的團隊,所以我也不提誰要負延誤的責任問題,更加快腳步,重新設計的程序,希望不耽誤開幕的日期。
國外篇(1968-1996)
268主持展覽計畫
遠東部的展覽區被規劃在新增建的階梯展覽館的第一層,展覽的內容必須重新設計,作為遠東部的新負責人,就負起總籌畫的任務。博物館的展覽一向由幾個相關的單位共同完成,研究部門負責資訊,設計部門負責整體的設計,最後是修護部門負責檢驗文物的展出環境。經費的使用,因為設計部最為了解,所以總負責人一向是設計部的主任。以前各部門的展覽是輪番推出,不會同時進行很多的案子,所以總設計師都利用設計部本身的編制人員。但是此次的擴建,很多部門的展覽計畫需要同時進行,設計部沒有足夠的人員,所以要用外包的方式,與設計公司訂立合同。設計部主任為我們的展覽找了一家公司,但是我的同事卻想也有發言權,強烈要求我表達要參與遴選的要求,經我幾次的強烈要求,設計部主任終於答應讓我們三者選一。當大家聆聽三家公司的初步設計之後,卻看好另一家的設計理念,不贊同設計部門原有的推薦。可是設計部主任卻堅持己見,搬出法規,說指派設計人員是他的責任。我不得不寫一封公文給他,強調我不是挑戰他的權責而是有所建議,如果他堅持己見,就要為設計的效果負完全的責任。在浪費了部門同仁幾乎一年的時間之後,設計部主任本人也很不滿意進度的緩慢與設計呈現的刻版單調,就中途解約,改派一組以華人為主的設計團隊給我們。我們滿意這個新的團隊,所以我也不提誰要負延誤的責任問題,更加快腳步,重新設計的程序,希望不耽誤開幕的日期。
國外266搬遷辦公室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66搬遷辦公室與庫房
當上主管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執行辦公室與庫房的搬遷事宜。安省博物館本來是多倫多大學的一部分,由於業務擴充神速,1968年從大學分出,成為省政府直屬的單位。經過十年的發展,研究與展示的空間都嚴重的不足,省議會議決撥款擴建。
博物館的位置,東與北是街道,且是地鐵線經過之路,南與西則是多倫多大學用地,四周都無擴充的可能,只好在本身的用地想辦法。決定把北邊的花園改建成三層的階梯式展覽廳,同時拆掉老舊的研究室與停車場而建成地下三層、地上六層的研究中心,使每一個部門的研究室與庫房都在同一地點。遠東部與西亞部門被配置在六樓,設計藍圖繪制後,各部門就開始計畫搬遷的各項細節。新的研究大樓是將辦公室與庫房放到同一個地方,庫房又根據各別部門的需要隔間。遠東部共有四種不同需要的庫房,一是需要有穩定高濕度及恆溫的房間以收藏木製、象牙、犀牛角等類文物;二是低濕度的,主要收藏金屬的製品;三是收藏無灰塵、無光線的紙類文物;四是收藏比較不受溫度及溼度影響的文物,諸如石頭、骨質、玻璃、陶瓷等類。然後又根據收藏的種類和數量,估計需要的開放和密閉的空間,分別給配置鐵架或木櫃。木櫃有門戶可閉鎖,且有軌道可調整各個階層的高度。每件文物都根據各自的收藏條件分別放置在某個地點而在電腦裡編號和建檔。以最節省空間的方式把文物分別裝入櫃中之後,就貼上封條暫存於臨時的庫房,等待新樓裝潢完成後,就一一移到事前已編號的地點,減少混亂及調動位置的麻煩。在事先縝密的規劃下,遷館順利的完成。
1986年我到成都參觀時,正值中國與聯合國合資要在此地建造有最新設備的博物館,籌備處的鐵主任知道我們博物館剛做過搬遷文物的工作,有些經驗,所以把新館的設計藍圖讓我看,請我對幹部們作文物搬遷工作所遇到的一些問題與解決之道,我大致做了三個多鐘頭的演講,並建議把修護部門調整到比較接近展覽廳的位置,而不是要經過幾次上下階梯的歷程。聽說我的演講為博物館節省了不少經費,所以開幕時邀請我作為貴賓。可惜籌備時的鐵館長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幕之前的幾個月過世,不及領受成果。
這次的演講有個沒有完成的插曲,可能使中國的博物館事業有點遺憾。趁新館修建之便,博物館當局決定把館藏的三幅大型的元代壁畫恢復舊觀及加固,以期能做更久的展示。因此特地向國內的教學單位調配,成立了一個十人的修護小組,經過二年的努力,完成了預期的修護與延長文物壽命的目的。這時我館壁畫修護小組的成員尚未解散,所以我向鐵館長建議來個交流計畫。西安附近有大量的唐代壁畫墓葬,但因壁畫色彩的褪退問題難以解決,所以大都封閉著,不開放參觀。而我們進行的壁畫修復技術並不要太多的精密機械,重點是知道如何去做。中國有的是人力,所以一點都不成問題。我建議各派二人為期兩或三個月,機票各自處理,生活費則由對方負責。中國派來技術人員學習各項技術,我們則去研究他們館藏的陶俑。鐵館長表示原則上同意,但要得到國務院的批准才能簽約。結果這件事因為鐵館長之去世而不了了之。後來北京歷史博物館的人告訴我,鐵館長向北京歷史博物館建議各派一人到加拿大,機票由北京支付而西安負責來人的生活費用。但是那時候中國非常缺乏外匯,博物館雖有充裕的人民幣經費,卻缺外匯,所以都不願選擇支付機票,因此這個案子就不能進行。我聽到之後感到非常遺憾,如果鐵館長向我說明困難的所在,我相信不難找個人捐款購買這兩張機票。
國外篇(1968-1996)
266搬遷辦公室與庫房
當上主管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執行辦公室與庫房的搬遷事宜。安省博物館本來是多倫多大學的一部分,由於業務擴充神速,1968年從大學分出,成為省政府直屬的單位。經過十年的發展,研究與展示的空間都嚴重的不足,省議會議決撥款擴建。
博物館的位置,東與北是街道,且是地鐵線經過之路,南與西則是多倫多大學用地,四周都無擴充的可能,只好在本身的用地想辦法。決定把北邊的花園改建成三層的階梯式展覽廳,同時拆掉老舊的研究室與停車場而建成地下三層、地上六層的研究中心,使每一個部門的研究室與庫房都在同一地點。遠東部與西亞部門被配置在六樓,設計藍圖繪制後,各部門就開始計畫搬遷的各項細節。新的研究大樓是將辦公室與庫房放到同一個地方,庫房又根據各別部門的需要隔間。遠東部共有四種不同需要的庫房,一是需要有穩定高濕度及恆溫的房間以收藏木製、象牙、犀牛角等類文物;二是低濕度的,主要收藏金屬的製品;三是收藏無灰塵、無光線的紙類文物;四是收藏比較不受溫度及溼度影響的文物,諸如石頭、骨質、玻璃、陶瓷等類。然後又根據收藏的種類和數量,估計需要的開放和密閉的空間,分別給配置鐵架或木櫃。木櫃有門戶可閉鎖,且有軌道可調整各個階層的高度。每件文物都根據各自的收藏條件分別放置在某個地點而在電腦裡編號和建檔。以最節省空間的方式把文物分別裝入櫃中之後,就貼上封條暫存於臨時的庫房,等待新樓裝潢完成後,就一一移到事前已編號的地點,減少混亂及調動位置的麻煩。在事先縝密的規劃下,遷館順利的完成。
1986年我到成都參觀時,正值中國與聯合國合資要在此地建造有最新設備的博物館,籌備處的鐵主任知道我們博物館剛做過搬遷文物的工作,有些經驗,所以把新館的設計藍圖讓我看,請我對幹部們作文物搬遷工作所遇到的一些問題與解決之道,我大致做了三個多鐘頭的演講,並建議把修護部門調整到比較接近展覽廳的位置,而不是要經過幾次上下階梯的歷程。聽說我的演講為博物館節省了不少經費,所以開幕時邀請我作為貴賓。可惜籌備時的鐵館長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幕之前的幾個月過世,不及領受成果。
這次的演講有個沒有完成的插曲,可能使中國的博物館事業有點遺憾。趁新館修建之便,博物館當局決定把館藏的三幅大型的元代壁畫恢復舊觀及加固,以期能做更久的展示。因此特地向國內的教學單位調配,成立了一個十人的修護小組,經過二年的努力,完成了預期的修護與延長文物壽命的目的。這時我館壁畫修護小組的成員尚未解散,所以我向鐵館長建議來個交流計畫。西安附近有大量的唐代壁畫墓葬,但因壁畫色彩的褪退問題難以解決,所以大都封閉著,不開放參觀。而我們進行的壁畫修復技術並不要太多的精密機械,重點是知道如何去做。中國有的是人力,所以一點都不成問題。我建議各派二人為期兩或三個月,機票各自處理,生活費則由對方負責。中國派來技術人員學習各項技術,我們則去研究他們館藏的陶俑。鐵館長表示原則上同意,但要得到國務院的批准才能簽約。結果這件事因為鐵館長之去世而不了了之。後來北京歷史博物館的人告訴我,鐵館長向北京歷史博物館建議各派一人到加拿大,機票由北京支付而西安負責來人的生活費用。但是那時候中國非常缺乏外匯,博物館雖有充裕的人民幣經費,卻缺外匯,所以都不願選擇支付機票,因此這個案子就不能進行。我聽到之後感到非常遺憾,如果鐵館長向我說明困難的所在,我相信不難找個人捐款購買這兩張機票。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國外266購買腳踏車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66購買腳踏車
我想很少人會相信這一次到北京參觀旅遊,我在友誼商店購買了八、九部的鳯凰牌腳踏車。當時中國腳踏車的生產量供不應求,採取配給的制度。每個單位有定額,量很少,沒有特別的管道,不知要多久才能輪到,所以要想辦法、找關係。但在外國遊客才能去的友誼商店,卻每天都有進貨,賺取外匯。因為我有幾個朋友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不但仔細參觀了館裡的展覽,也進入他們的辦公室交談,甚至還吃員工的飯菜。有不認識的員工就來找我,說明他的家庭很需要一部腳踏車,不知要等幾年才輪到他,請求我用外匯券替他到友誼商店買一部,他用人民幣還我。本來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只能使用外匯券,如使用人民幣將是違法的。不過,中國並不認真執行這個法則,我又是中國臉孔,比較不會引起注意。有了第一部,就不便拒絕第二、第三部。不但是博物館的成員,竟然也有人守在華僑大廈或友誼商店的門外,不嫌麻煩地一一請求客人們幫他們買車。有一次一個少年懇切請求我,說他很需要車子。我那時集點中國郵票,但沒有文革期間的。就說我不要錢,但要文革期間使用過的郵票來交換。他很高興地約定第二天早上來見我,這是我有不少文革期間郵票的原因。我不但要花時間親自到商店購買,傷腦筋的是要把大量的人民幣在旅館之外用光。
不但買腳踏車,還幫人匯寄美金往國外。歷史博物館修護部門有位職員,他的兒子想去日本留學,好像需要匯錢到日本,報名語言程度的測驗。但是國家不提供兌換外幣的業務,人民得自己想辦法取得美金。幸好碰到我,我就親自跟他去到銀行把錢匯出去了。後來這位仁兄學業完成,娶了日本女孩,改了中國姓,在日本執業當醫生。政府既然有讓學生出國深造的政策,就應該盡力協助,解決這道必要的手續。如沒有海外關係,優秀的人才不就被卡在報名費上了嗎?
國外篇(1968-1996)
266購買腳踏車
我想很少人會相信這一次到北京參觀旅遊,我在友誼商店購買了八、九部的鳯凰牌腳踏車。當時中國腳踏車的生產量供不應求,採取配給的制度。每個單位有定額,量很少,沒有特別的管道,不知要多久才能輪到,所以要想辦法、找關係。但在外國遊客才能去的友誼商店,卻每天都有進貨,賺取外匯。因為我有幾個朋友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不但仔細參觀了館裡的展覽,也進入他們的辦公室交談,甚至還吃員工的飯菜。有不認識的員工就來找我,說明他的家庭很需要一部腳踏車,不知要等幾年才輪到他,請求我用外匯券替他到友誼商店買一部,他用人民幣還我。本來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只能使用外匯券,如使用人民幣將是違法的。不過,中國並不認真執行這個法則,我又是中國臉孔,比較不會引起注意。有了第一部,就不便拒絕第二、第三部。不但是博物館的成員,竟然也有人守在華僑大廈或友誼商店的門外,不嫌麻煩地一一請求客人們幫他們買車。有一次一個少年懇切請求我,說他很需要車子。我那時集點中國郵票,但沒有文革期間的。就說我不要錢,但要文革期間使用過的郵票來交換。他很高興地約定第二天早上來見我,這是我有不少文革期間郵票的原因。我不但要花時間親自到商店購買,傷腦筋的是要把大量的人民幣在旅館之外用光。
不但買腳踏車,還幫人匯寄美金往國外。歷史博物館修護部門有位職員,他的兒子想去日本留學,好像需要匯錢到日本,報名語言程度的測驗。但是國家不提供兌換外幣的業務,人民得自己想辦法取得美金。幸好碰到我,我就親自跟他去到銀行把錢匯出去了。後來這位仁兄學業完成,娶了日本女孩,改了中國姓,在日本執業當醫生。政府既然有讓學生出國深造的政策,就應該盡力協助,解決這道必要的手續。如沒有海外關係,優秀的人才不就被卡在報名費上了嗎?
國外266搬遷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66搬遷辦公室與庫房
當上主管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執行辦公室與庫房的搬遷事宜。安省博物館本來是多倫多大學的一部分,由於業務擴充神速,1968年從大學分出,成為省政府直屬的單位。經過十年的發展,研究與展示的空間都嚴重的不足,省議會議決撥款擴建。
博物館的位置,東與北是街道,且是地鐵線經過之路,南與西則是多倫多大學用地,四周都無擴充的可能,只好在本身的用地想辦法。決定把北邊的花園改建成三層的階梯式展覽廳,同時拆掉老舊的研究室與停車場而建成地下三層、地上六層的研究中心,使每一個部門的研究室與庫房都在同一地點。遠東部與西亞部門被配置在六樓,設計藍圖繪制後,各部門就開始計畫搬遷的各項細節。新的研究大樓是將辦公室與庫房放到同一個地方,庫房又根據各別部門的需要隔間。遠東部共有四種不同需要的庫房,一是需要有穩定高濕度及恆溫的房間以收藏木製、象牙、犀牛角等類文物;二是低濕度的,主要收藏金屬的製品;三是收藏無灰塵、無光線的紙類文物;四是收藏比較不受溫度及溼度影響的文物,諸如石頭、骨質、玻璃、陶瓷等類。然後又根據收藏的種類和數量,估計需要的開放和密閉的空間,分別給配置鐵架或木櫃。木櫃有門戶可閉鎖,且有軌道可調整各個階層的高度。每件文物都根據各自的收藏條件分別放置在某個地點而在電腦裡編號和建檔。以最節省空間的方式把文物分別裝入櫃中之後,就貼上封條暫存於臨時的庫房,等待新樓裝潢完成後,就一一移到事前已編號的地點,減少混亂及調動位置的麻煩。在事先縝密的規劃下,遷館順利的完成。後來我到成都參觀,正值中國與聯合國合資要在此地建造有最新設備的博物館,籌備處的鐵主任知道我們博物館剛做過搬遷文物的工作,有些經驗,所以把新館的設計藍圖讓我看,請我對幹部們作文物搬遷工作所遇到的一些問題與解決之道,我大致做了二個多鐘頭的演講,並建議把修護部門調整到比較接近展覽廳的位置,而不是要經過幾次上下階梯的歷程。聽說我的演講為博物館節省了不少經費,所以開幕時邀請我作為貴賓。可惜籌備時的鐵館長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幕之前的幾個月過世,不及領受成果。
這次的演講有個沒有完成的插曲,可能使中國的博物館事業有點遺憾。趁新館修建之便,博物館當局決定把館藏的三幅大型的元代壁畫恢復舊觀及加固,以期能做更久的展示。因此特地向國內的教學單位調配,成立了一個十人的修護小組,經過二年的努力,完成了預期的修護與延長文物壽命的目的。其時小組成員尚未解散,所以我向鐵館長建議來個交流計畫。西安附近有大量的唐代壁畫墓葬,但因壁畫色彩的褪失問題難以解決,所以大都封閉著,不開放參觀。而我們進行的壁畫修復技術並不要太多的精密機械,重點是知道如何去做。中國有的是人力,所以一點都不成問題。我建議各派二人為期兩或三個月,機票各自處理,生活費則由對方負責。中國派來技術人員學習各項技術,我們則去研究他們館藏的陶俑。鐵館長表示原則上同意,但要得到國務院的批准才能簽約。結果這件事因為鐵館長之去世而不了了之。後來北京歷史博物館的人告訴我,鐵館長向北京歷史博物館建議各派一人到加拿大,機票由北京支付而西安負責來人的生活費用。但是那時候中國非常缺乏外匯,博物館雖有充裕的人民幣經費,卻缺外匯,所以都不願選擇支付機票,因此這個案子就不能進行。我聽到之後感到非常遺憾,如果鐵館長向我說明困難的所在,我相信不難找個人捐款購買這兩張機票。
國外篇(1968-1996)
266搬遷辦公室與庫房
當上主管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執行辦公室與庫房的搬遷事宜。安省博物館本來是多倫多大學的一部分,由於業務擴充神速,1968年從大學分出,成為省政府直屬的單位。經過十年的發展,研究與展示的空間都嚴重的不足,省議會議決撥款擴建。
博物館的位置,東與北是街道,且是地鐵線經過之路,南與西則是多倫多大學用地,四周都無擴充的可能,只好在本身的用地想辦法。決定把北邊的花園改建成三層的階梯式展覽廳,同時拆掉老舊的研究室與停車場而建成地下三層、地上六層的研究中心,使每一個部門的研究室與庫房都在同一地點。遠東部與西亞部門被配置在六樓,設計藍圖繪制後,各部門就開始計畫搬遷的各項細節。新的研究大樓是將辦公室與庫房放到同一個地方,庫房又根據各別部門的需要隔間。遠東部共有四種不同需要的庫房,一是需要有穩定高濕度及恆溫的房間以收藏木製、象牙、犀牛角等類文物;二是低濕度的,主要收藏金屬的製品;三是收藏無灰塵、無光線的紙類文物;四是收藏比較不受溫度及溼度影響的文物,諸如石頭、骨質、玻璃、陶瓷等類。然後又根據收藏的種類和數量,估計需要的開放和密閉的空間,分別給配置鐵架或木櫃。木櫃有門戶可閉鎖,且有軌道可調整各個階層的高度。每件文物都根據各自的收藏條件分別放置在某個地點而在電腦裡編號和建檔。以最節省空間的方式把文物分別裝入櫃中之後,就貼上封條暫存於臨時的庫房,等待新樓裝潢完成後,就一一移到事前已編號的地點,減少混亂及調動位置的麻煩。在事先縝密的規劃下,遷館順利的完成。後來我到成都參觀,正值中國與聯合國合資要在此地建造有最新設備的博物館,籌備處的鐵主任知道我們博物館剛做過搬遷文物的工作,有些經驗,所以把新館的設計藍圖讓我看,請我對幹部們作文物搬遷工作所遇到的一些問題與解決之道,我大致做了二個多鐘頭的演講,並建議把修護部門調整到比較接近展覽廳的位置,而不是要經過幾次上下階梯的歷程。聽說我的演講為博物館節省了不少經費,所以開幕時邀請我作為貴賓。可惜籌備時的鐵館長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幕之前的幾個月過世,不及領受成果。
這次的演講有個沒有完成的插曲,可能使中國的博物館事業有點遺憾。趁新館修建之便,博物館當局決定把館藏的三幅大型的元代壁畫恢復舊觀及加固,以期能做更久的展示。因此特地向國內的教學單位調配,成立了一個十人的修護小組,經過二年的努力,完成了預期的修護與延長文物壽命的目的。其時小組成員尚未解散,所以我向鐵館長建議來個交流計畫。西安附近有大量的唐代壁畫墓葬,但因壁畫色彩的褪失問題難以解決,所以大都封閉著,不開放參觀。而我們進行的壁畫修復技術並不要太多的精密機械,重點是知道如何去做。中國有的是人力,所以一點都不成問題。我建議各派二人為期兩或三個月,機票各自處理,生活費則由對方負責。中國派來技術人員學習各項技術,我們則去研究他們館藏的陶俑。鐵館長表示原則上同意,但要得到國務院的批准才能簽約。結果這件事因為鐵館長之去世而不了了之。後來北京歷史博物館的人告訴我,鐵館長向北京歷史博物館建議各派一人到加拿大,機票由北京支付而西安負責來人的生活費用。但是那時候中國非常缺乏外匯,博物館雖有充裕的人民幣經費,卻缺外匯,所以都不願選擇支付機票,因此這個案子就不能進行。我聽到之後感到非常遺憾,如果鐵館長向我說明困難的所在,我相信不難找個人捐款購買這兩張機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