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55青島行
在回北京的旅程上,我被告知,老師要我陪伴他到山東青島去見老師的兒子,這時我才了解老師在中國還有個兒子。老師一向非常愛護學生,有一次聽到某位同學戒煙了,老師就說,一定是經濟情況不好才會想要戒掉令人上癮的東西,因此就主動支助這位同學一些錢。老師和我的另一位老師屈萬里教授是好朋友,所以對我更加照顧。師母是湖北人,也是留美長春藤學校的學生。由於同是有家庭的華人,且語言可以暢通。一年總有幾次我們全家到老師的家作客,或一起到餐館吃飯。甚至有時我們回台,老師與師母還開車送我們去機場。老師和我一樣都只有兩個兒子,也都部會說中國話。老師和我無話不說,他告訴我他從小就定了婚,對方是位不識字者。後來到北大就讀,與一位女同學談戀愛,就鬧著父親要與女方解除婚約,父親賣了大塊田地才解決了問題。可是這位女同學身體虛弱,他考上公費到美國來讀書,這段戀情就結束了。他還說以後要把信件找出來,把上頭貼的郵票剪下來送給我。這次到青島我才了解,老師不但結了婚,還生了個男孩。老師經過這次的聯繫,知道家鄉的困苦情形後,就指示在加拿大的弟弟接濟在中國的哥哥。中國方面,也因為有了這一層海外關係,對老師國內兒子的家也有了更多的照顧。老師此次青島之旅還留下一個心願,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只能把兒子找來相會,沒能夠回到家鄉給父親的墳墓上香。我答應要再度陪老師到中國去,但因種種原因,老師這個願望一直沒達成,以九十幾的高齡而與世長逝了。
青島以前是德國的租借區,當時還保留很多德國式的建築,比起其他參觀過的城市,顯得整齊、寧靜、幽美。我們住的旅館面對海灘,有一條約五、六十公尺長的碼頭橋深入海中,橋一邊的防波堤下是白色的細沙,一邊是高低不等的石頭,有人再撿拾小的水生動物。由於青島是軍港,管制出入,還沒有開放旅遊,因為團長要會親人的關係,特別得到批准。這裡讓我感覺到是個幽靜、和平的小村氣氛,我享受了悠閒的一天。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國外254車上見聞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54火車上的見聞
第二天全團飛往成都,參觀都江堰、武侯祠等名勝,坐隴海線的火車回程北京。因為這個車次沒有軟舖的座位,所以就與中國一般的民眾同在一個車廂裡。那時來中國的外客不多,而我們群中有不少人和他們可以暢通交流語言,於是很多人都圍了上來,詢問我們在外國的種種情況。不一會話題就轉而盡情控訴他們在文革期間所受的冤曲與苦楚。我之前聽聞的是,中國官方控制人民很有一套,且頗為嚴厲,沒有人敢公開批評政府的不是。怎麼眼前的情況竟會是這樣,難道是這些人比較不畏強權嗎?或是本來控制就沒有那麼的嚴密。
國外篇(1968-1996)
254火車上的見聞
第二天全團飛往成都,參觀都江堰、武侯祠等名勝,坐隴海線的火車回程北京。因為這個車次沒有軟舖的座位,所以就與中國一般的民眾同在一個車廂裡。那時來中國的外客不多,而我們群中有不少人和他們可以暢通交流語言,於是很多人都圍了上來,詢問我們在外國的種種情況。不一會話題就轉而盡情控訴他們在文革期間所受的冤曲與苦楚。我之前聽聞的是,中國官方控制人民很有一套,且頗為嚴厲,沒有人敢公開批評政府的不是。怎麼眼前的情況竟會是這樣,難道是這些人比較不畏強權嗎?或是本來控制就沒有那麼的嚴密。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國外253遇花俊雄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53遇花俊雄同學
十月一日是國慶日,國務院要宴請所有到中國慶祝國慶的僑胞團。本來計畫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晚宴,但因為臥病的原因,由辦公室主任代行主人之職。可能因作為團長的史教授年高德邵,或可能因他是加拿大駐中國大使絲莫爾先生的老師,就被安排和晚宴的主人同桌。這一團的其他成員就被安排在遠遠的地點。吃到一半的時候,有個官員走到我們這一桌來,請我移駕到主桌,說主任想見我。我一臉的納悶,到底我做了什麼事,竟使得主人要見我?被帶領到第一桌時,除了史老師外,還意外見到花俊雄同學也在座。花俊雄和我同年考上台大,他讀歷史系,有些課我們還一起上。他家境窮困,但很用功,很有志氣。我到卡內基博物館研究甲骨的時候,遇外在匹次堡大學碰到他和幾位朋友。那時正當釣魚台運動的時候,大家道別時還特別邀請我,有機會時請前來聆聽他們的演講。後來,我不但專程坐飛機前去聽演講,也始終何他們保持聯絡。所以當他們不見容於自己國家的政權,而被迫要離開美國時,有些人就來到多倫多找我,比較有個照應。而花俊雄等一些人就進入聯合國當起翻譯的工作。我出差去紐約時,也常前去探視他們,想不到他竟然坐在主桌。原來他們在交談的時候,老師說他也有一位台灣來的學生隨團而在現場,一說出我的名字,花俊雄就說我是他的老朋友,所以主人就回應也把我請過來見面,一起用餐。餐會完畢後,花俊雄就要帶我去見一些在北京工作的台灣來的留學生。他們都是之前回中國作貢獻的留學生,大家談說文革期間的遭遇,有一人還被打斷了腿。其中有一個在中國結婚的本省籍人士,就是之前我在匹次堡大學聽過他給的演講。後來我到北京也幾次去拜訪他的家庭,後來他攜眷再度去美國留學。在聚會中,我舉了一些自己在中國所遭遇的很不以為然的經驗,如不久前才發生的老師被阻使館前的事件,花同學竟然極力為中國辯護,一若官方的態度,讓我很覺失望。
國外篇(1968-1996)
253遇花俊雄同學
十月一日是國慶日,國務院要宴請所有到中國慶祝國慶的僑胞團。本來計畫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晚宴,但因為臥病的原因,由辦公室主任代行主人之職。可能因作為團長的史教授年高德邵,或可能因他是加拿大駐中國大使絲莫爾先生的老師,就被安排和晚宴的主人同桌。這一團的其他成員就被安排在遠遠的地點。吃到一半的時候,有個官員走到我們這一桌來,請我移駕到主桌,說主任想見我。我一臉的納悶,到底我做了什麼事,竟使得主人要見我?被帶領到第一桌時,除了史老師外,還意外見到花俊雄同學也在座。花俊雄和我同年考上台大,他讀歷史系,有些課我們還一起上。他家境窮困,但很用功,很有志氣。我到卡內基博物館研究甲骨的時候,遇外在匹次堡大學碰到他和幾位朋友。那時正當釣魚台運動的時候,大家道別時還特別邀請我,有機會時請前來聆聽他們的演講。後來,我不但專程坐飛機前去聽演講,也始終何他們保持聯絡。所以當他們不見容於自己國家的政權,而被迫要離開美國時,有些人就來到多倫多找我,比較有個照應。而花俊雄等一些人就進入聯合國當起翻譯的工作。我出差去紐約時,也常前去探視他們,想不到他竟然坐在主桌。原來他們在交談的時候,老師說他也有一位台灣來的學生隨團而在現場,一說出我的名字,花俊雄就說我是他的老朋友,所以主人就回應也把我請過來見面,一起用餐。餐會完畢後,花俊雄就要帶我去見一些在北京工作的台灣來的留學生。他們都是之前回中國作貢獻的留學生,大家談說文革期間的遭遇,有一人還被打斷了腿。其中有一個在中國結婚的本省籍人士,就是之前我在匹次堡大學聽過他給的演講。後來我到北京也幾次去拜訪他的家庭,後來他攜眷再度去美國留學。在聚會中,我舉了一些自己在中國所遭遇的很不以為然的經驗,如不久前才發生的老師被阻使館前的事件,花同學竟然極力為中國辯護,一若官方的態度,讓我很覺失望。
國外252老師被阻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52老師被阻使館外
加拿大駐中國大使,約翰.絲莫爾先生出生傳教家庭,曾隨父親在四川住過,能說道地四川話。在多倫多大學讀書時上過史教授的課。很高興知道史教授帶團到北京來,將盡地主之誼,在使館設茶會招待團員。他希望在茶會之前,先與老師敘舊一個小時,因此安排老師先去,大夥兒晚些才到。地陪不能分身親自送老師去,所以安排司機送他前去大使館,沒有想到竟出了狀況。司機把史教授送到使館門口就以為任務完成,所以驅車離去。但史教授要進使館的時候,被守衛的解放軍給攔了下來,要檢驗他的證件。史教授一向服裝整齊,整年西裝革履且打領帶,一點也不會被誤認為國內的人。我門來到中國旅行,一向都是團體行動,且有地陪全程陪著,護照都由地陪保管著以便代辦各種手續,所以史教授拿不出護照。他向守衛解釋前來使館的原因及身分,請守衛向使館查證一下。守衛不但不予查證,還把他趕到一處從使館看不到的角落。所以使館的人員雖然也幾次到門外來探視,何以史教授沒有如期來赴約會,也始終看不到他的人影。直到大夥兒坐專車來到的時候,才發現史教授老人家在角落孤立獨佇。團員們非常不滿意中國阻礙人民與外國使館接觸的過分措施,但是中國有關方面不願就此事向史教授道歉。我對中國的不滿又增一樁。
國外篇(1968-1996)
252老師被阻使館外
加拿大駐中國大使,約翰.絲莫爾先生出生傳教家庭,曾隨父親在四川住過,能說道地四川話。在多倫多大學讀書時上過史教授的課。很高興知道史教授帶團到北京來,將盡地主之誼,在使館設茶會招待團員。他希望在茶會之前,先與老師敘舊一個小時,因此安排老師先去,大夥兒晚些才到。地陪不能分身親自送老師去,所以安排司機送他前去大使館,沒有想到竟出了狀況。司機把史教授送到使館門口就以為任務完成,所以驅車離去。但史教授要進使館的時候,被守衛的解放軍給攔了下來,要檢驗他的證件。史教授一向服裝整齊,整年西裝革履且打領帶,一點也不會被誤認為國內的人。我門來到中國旅行,一向都是團體行動,且有地陪全程陪著,護照都由地陪保管著以便代辦各種手續,所以史教授拿不出護照。他向守衛解釋前來使館的原因及身分,請守衛向使館查證一下。守衛不但不予查證,還把他趕到一處從使館看不到的角落。所以使館的人員雖然也幾次到門外來探視,何以史教授沒有如期來赴約會,也始終看不到他的人影。直到大夥兒坐專車來到的時候,才發現史教授老人家在角落孤立獨佇。團員們非常不滿意中國阻礙人民與外國使館接觸的過分措施,但是中國有關方面不願就此事向史教授道歉。我對中國的不滿又增一樁。
國外251會胡厚宣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51會見胡厚宣教授
到了北京,國務院的人員來接待,我向來人提出要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胡厚宣教授的願望,因為它跟我有書信的往來。胡先生是研究甲骨的有名老學者,他既然能跟我自由通信,沒有不能見他的道理。誰知回答竟是胡教授不能見外客。我就說加拿大的大使館答應我此行可以從事學術的活動,國務院應該盡力安排。他回答說,國務院不必履行大使館的承諾。我一氣之下就說,你看著辦,不安排將是中國的損失。就這樣不歡而散。
誰知第二天一早,地陪來告訴我,大夥兒將去外地參觀,我特地被安排在飯店內和胡厚宣教授見面。果然不久我被帶到一個房間,胡教授已在那裡等候。禮貌地握了手之後,我們就面對面坐了下來,地陪也側面在我們之間坐下來,很顯然,我們不能單獨會面,胡先生不能發表超乎範圍的言論,我本也不打算作專業以外的交談。我首先關心胡先生研究的近況,因為他已經很久沒有發表學術論文了,他回答說他配合國家給予的任務,專心訓練十個學生,因為過去一段期間,大家都荒廢了學業,人才不濟,所以訓練人才是首務,個人的研究暫時停頓,也談到他將主持一個國家交付的大型研究計畫,後來甲骨學界都知道,這個計畫是編輯《甲骨文合集》。胡先生當然也問我的研究情形,我就說明該年已拜託中國文物展的代表成員帶回我的博士論文的影印本兩厚册,然後就詳細介紹我以甲骨上的鑚鑿型態作為斷代標準的發現。胡先生也認為鑚鑿型態的斷代法是很值得開發的研究項目,他對中國收藏甲骨的情況做過詳細的調查,將來有機會可以帶我全國走一趟,描繪甲骨上的鑚鑿型態。交談了一個多鐘頭,地陪就說也替我安排了去參觀社會科學院的考古研究所,所以就結束了談話。想不到考古研究所就在我們所住的華僑大廈的對面,所長夏鼐先生已在辦公室準備接待我與地陪。一陣寒暄之後,就帶我去參觀各個研究室,一下子也記不得那麼多人,有記憶的是金石組的組長王世民先生,因為我們所學的內容比較接近。在參觀中途,我看到一個櫃子展示甲骨實物,是新近發掘的大版肩胛骨,是所謂的王族卜骨,是我比較少收集到的材料。我就請求讓我描繪骨上的鑚鑿型態,所方就說當天的場面太混雜,改天再安排。結果當然是找不出雙方都合宜的時間。我終於做了一些學術的活動。後來我多次到中國,和各方面的學者認識很多。有人告訴我,當時胡先生很害怕,因為文革期間非常忌諱有海外關係,好不容易從勞改被調了回來,不知這次的見面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結果是,從此國內的學者可以跟外國人見面了,無意中我做了個破冰的工作。
國外篇(1968-1996)
251會見胡厚宣教授
到了北京,國務院的人員來接待,我向來人提出要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胡厚宣教授的願望,因為它跟我有書信的往來。胡先生是研究甲骨的有名老學者,他既然能跟我自由通信,沒有不能見他的道理。誰知回答竟是胡教授不能見外客。我就說加拿大的大使館答應我此行可以從事學術的活動,國務院應該盡力安排。他回答說,國務院不必履行大使館的承諾。我一氣之下就說,你看著辦,不安排將是中國的損失。就這樣不歡而散。
誰知第二天一早,地陪來告訴我,大夥兒將去外地參觀,我特地被安排在飯店內和胡厚宣教授見面。果然不久我被帶到一個房間,胡教授已在那裡等候。禮貌地握了手之後,我們就面對面坐了下來,地陪也側面在我們之間坐下來,很顯然,我們不能單獨會面,胡先生不能發表超乎範圍的言論,我本也不打算作專業以外的交談。我首先關心胡先生研究的近況,因為他已經很久沒有發表學術論文了,他回答說他配合國家給予的任務,專心訓練十個學生,因為過去一段期間,大家都荒廢了學業,人才不濟,所以訓練人才是首務,個人的研究暫時停頓,也談到他將主持一個國家交付的大型研究計畫,後來甲骨學界都知道,這個計畫是編輯《甲骨文合集》。胡先生當然也問我的研究情形,我就說明該年已拜託中國文物展的代表成員帶回我的博士論文的影印本兩厚册,然後就詳細介紹我以甲骨上的鑚鑿型態作為斷代標準的發現。胡先生也認為鑚鑿型態的斷代法是很值得開發的研究項目,他對中國收藏甲骨的情況做過詳細的調查,將來有機會可以帶我全國走一趟,描繪甲骨上的鑚鑿型態。交談了一個多鐘頭,地陪就說也替我安排了去參觀社會科學院的考古研究所,所以就結束了談話。想不到考古研究所就在我們所住的華僑大廈的對面,所長夏鼐先生已在辦公室準備接待我與地陪。一陣寒暄之後,就帶我去參觀各個研究室,一下子也記不得那麼多人,有記憶的是金石組的組長王世民先生,因為我們所學的內容比較接近。在參觀中途,我看到一個櫃子展示甲骨實物,是新近發掘的大版肩胛骨,是所謂的王族卜骨,是我比較少收集到的材料。我就請求讓我描繪骨上的鑚鑿型態,所方就說當天的場面太混雜,改天再安排。結果當然是找不出雙方都合宜的時間。我終於做了一些學術的活動。後來我多次到中國,和各方面的學者認識很多。有人告訴我,當時胡先生很害怕,因為文革期間非常忌諱有海外關係,好不容易從勞改被調了回來,不知這次的見面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結果是,從此國內的學者可以跟外國人見面了,無意中我做了個破冰的工作。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國外250不知權變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50不知權變
團員約有二十人,主要來自魁北克、安大略、英屬哥倫比亞三個省份,團員成分非常複雜,有學界、醫生、工程師、公務員、商人等職業。年齡有老有少。有一半的人不懂普通話,有些老僑民甚至只會說廣東的台山土話,我則是唯一來自台灣的本省籍人士。大家交流起來非常不容易,沒有一種語言能讓大家都聽得懂。
首站是上海,參觀工業展覽,我知道當時中國的工業,距離歐美還有一大段要追趕,但有人竟然違心大為誇讚,令我有點不自在。我關心的是一般人民的生活。我們訪問一個勞工階層的家庭,我一再的追問每個月可以配給到多少肉食,受訪者面露尷尬的表情望著帶去的導遊,希望能夠得到解圍。後來我到菜市場查看價格,豬的板油竟然高過精肉,想見肉食的缺少。
接著造訪一個農村自辦的燈泡製造廠,燈管竟然是用口吹的。每到工序的時間沒有辦法配合,往往都在等待上一道工序的零件。領導人強調這個廠是村民自行研發的,沒有像任何工場借鏡,強調自力更生。我一算,每人每日平均生產不到兩個電燈泡。如果與加拿大的物價相比,工人每個小時的工錢恐怕可以買幾十個成品。這還不說,走出場外,看到牆上一行鮮紅大字「中國有四萬萬五千萬的人口」。我問工廠的領導,這句話有什麼意義呢?他竟然答說,這是毛主席的話,是真理。我不禁慨歎,這句不完整的話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卻被當作最高的指示。毛主席的話,不看場合,不計成果,被盲目地崇拜。我開始批評中國的落後、無知。
國外篇(1968-1996)
250不知權變
團員約有二十人,主要來自魁北克、安大略、英屬哥倫比亞三個省份,團員成分非常複雜,有學界、醫生、工程師、公務員、商人等職業。年齡有老有少。有一半的人不懂普通話,有些老僑民甚至只會說廣東的台山土話,我則是唯一來自台灣的本省籍人士。大家交流起來非常不容易,沒有一種語言能讓大家都聽得懂。
首站是上海,參觀工業展覽,我知道當時中國的工業,距離歐美還有一大段要追趕,但有人竟然違心大為誇讚,令我有點不自在。我關心的是一般人民的生活。我們訪問一個勞工階層的家庭,我一再的追問每個月可以配給到多少肉食,受訪者面露尷尬的表情望著帶去的導遊,希望能夠得到解圍。後來我到菜市場查看價格,豬的板油竟然高過精肉,想見肉食的缺少。
接著造訪一個農村自辦的燈泡製造廠,燈管竟然是用口吹的。每到工序的時間沒有辦法配合,往往都在等待上一道工序的零件。領導人強調這個廠是村民自行研發的,沒有像任何工場借鏡,強調自力更生。我一算,每人每日平均生產不到兩個電燈泡。如果與加拿大的物價相比,工人每個小時的工錢恐怕可以買幾十個成品。這還不說,走出場外,看到牆上一行鮮紅大字「中國有四萬萬五千萬的人口」。我問工廠的領導,這句話有什麼意義呢?他竟然答說,這是毛主席的話,是真理。我不禁慨歎,這句不完整的話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卻被當作最高的指示。毛主席的話,不看場合,不計成果,被盲目地崇拜。我開始批評中國的落後、無知。
國外249到中國
許進雄的回憶
國外篇(1968-1996)
249第一次到中國
文革末期,中國打開鎖國的心態,開放外人去旅遊。我有一位潘姓朋友,在此地的台獨人士群中頗有聲望,服務於聯邦政府的經濟部,有一次作為聯邦政府的代表團成員到中國訪問,加拿大全國性的報紙《地球與郵件》,在第一版用他登上長城的巨幅圖片和用斗大的標題「每一塊磚頭都對著我說:這就是你的祖國。」刊出代表團在中國訪問的消息。回來後當然受到台獨人士的攻擊。我很好奇,這位台灣出生的,主張台獨的朋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觸呢。所以也很想親自去體驗一下。
我的老師史景成教授,是北大的學生,拿庚子賠款到美國來留學。為了探索宗教的真諦,他讀神學博士的學位,但發覺宗教是空虛的,在離開學校時,把博士證書給丟進垃圾桶不要了,想不到被校方寄還給他,所以就保存了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史教授在加拿大定居,遊說立法人士讓中國修築鐵路的勞工可以把家眷帶過來,對中國勞工來說,這是莫大的功德。1975年中國政府呼籲僑胞組團到中國共慶國慶,我的老師被選為團長。老師希望我陪著去,順便照顧他。老師也替我籌了經費,大學的東亞系和博物館各贊助一半的旅費。內人反對我去中國,生怕台灣的家人受到牽連。我卻不聽勸告,堅決要陪老師到中國。果然,雙方家人都受到干擾,內人為此對我很不滿。
國外篇(1968-1996)
249第一次到中國
文革末期,中國打開鎖國的心態,開放外人去旅遊。我有一位潘姓朋友,在此地的台獨人士群中頗有聲望,服務於聯邦政府的經濟部,有一次作為聯邦政府的代表團成員到中國訪問,加拿大全國性的報紙《地球與郵件》,在第一版用他登上長城的巨幅圖片和用斗大的標題「每一塊磚頭都對著我說:這就是你的祖國。」刊出代表團在中國訪問的消息。回來後當然受到台獨人士的攻擊。我很好奇,這位台灣出生的,主張台獨的朋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觸呢。所以也很想親自去體驗一下。
我的老師史景成教授,是北大的學生,拿庚子賠款到美國來留學。為了探索宗教的真諦,他讀神學博士的學位,但發覺宗教是空虛的,在離開學校時,把博士證書給丟進垃圾桶不要了,想不到被校方寄還給他,所以就保存了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史教授在加拿大定居,遊說立法人士讓中國修築鐵路的勞工可以把家眷帶過來,對中國勞工來說,這是莫大的功德。1975年中國政府呼籲僑胞組團到中國共慶國慶,我的老師被選為團長。老師希望我陪著去,順便照顧他。老師也替我籌了經費,大學的東亞系和博物館各贊助一半的旅費。內人反對我去中國,生怕台灣的家人受到牽連。我卻不聽勸告,堅決要陪老師到中國。果然,雙方家人都受到干擾,內人為此對我很不滿。
訂閱:
文章 (Atom)